linux查看目錄大小及硬盤大小
本站整理 發(fā)布時間:2009-03-10 15:56:03 作者:jb51.net
我要評論
linux查看目錄大小及硬盤大小的命令:
# du -ks ---in all
# du -k ---every last
du和df命令都被用于獲得文件系統大小的信息:df用于報告文件系統的總塊數及剩余塊數,du -s /用于報告文件系統使用的塊數。但是,我們可以發(fā)現從df命令算
linux查看目錄大小及硬盤大小的命令:
# du -ks ---in all
# du -k ---every last
du和df命令都被用于獲得文件系統大小的信息:df用于報告文件系統的總塊數及剩余塊數,du -s /用于報告文件系統使用的塊數。但是,我們可以發(fā)現從df命令算出的文件系統使用塊數的值與通過du命令得出的值是不一致的。如下例:
# du -s /tmp 返回如下值:
---12920 /tmp
而 df /tmp返回如下值:
Filesystem --512-blocks-- Free --%Used --Iused-- %Iused --Mounted on
/dev/hd3 --------57344 --42208--- 26% ----391 ------4% --/tmp
從上面的值我們可以算出 - = : 57344 - 42208 = 15136. 而15136大于12920。該值差異的存在是由于du與df命令實施上的不同: du -s命令通過將指定文件系統中所有的目錄、符號鏈接和文件使用的塊數累加得到該文件系統使用的總塊數;而df命令通過查看文件系統磁盤塊分配圖得出總塊數與剩余塊數。
文件系統分配其中的一些磁盤塊用來記錄它自身的一些數據,如i節(jié)點,磁盤分布圖,間接塊,超級塊等。這些數據對大多數用戶級的程序來說是不可見的,通常稱為Meta Data。
du命令是用戶級的程序,它不考慮Meta Data,而df命令則查看文件系統的磁盤分配圖并考慮Meta Data。df命令獲得真正的文件系統數據,而du命令只查看文件系統的部分情況。例如,一個frag=4096 并且 nbpi=4096的空的大小為4MB的日志文件系統中Meta Data的分配情況如下:
1 4k block for the LVM
2 4k super blocks
2 4k blocks for disk maps
2 4k blocks for inode maps
2 4k blocks for .indirect
32 4k blocks for inodes
-------------------------
41 4k blocks for meta data on an empty 4MB file system
對于AIX 4.X版本:
執(zhí)行 du /foo返回的結果如下:
----8 -------/foo/lost+found
----16 ------/foo
要使du命令輸出的結果與df命令輸出的結果匹配,我們必須要加上Meta Data。首先,將41個4k的塊轉換為以512字節(jié)為單位的值:
41 * 8 = 328
328(meta data) + 16(from du) = 344
所以有344個以512字節(jié)為單位的塊分配給了這個空的文件系統。
而使用 df /foo命令我們可以得到下面的結果:
Filesystem --512-blocks --Free --%Used --Iused---%Iused --Mounted on
/dev/lv01 ------8192 -----7848 -----5% -----16 -----2% ----/foo
從中我們可以得到該文件系統使用的塊數:8192(total blocks) - 7848(free blocks) = 344。該值與上面得出的值一致。
上面的換算方法對于空的文件系統很容易實現,但是對于非空的文件系統,由于Meta Data中文件間接塊的大小不定,因此較難實現。所以我們不需要查看du 與 df返回的值的匹配關系,而只需要了解du -s命令返回的值反映了分配給文件及目錄的磁盤塊數,而df命令則反映了文件系統的實際分配情況。df命令反映的實際情況包含了用戶數據(文件及目錄)和Meta Data。
另一個表現出du與df命令不同之處的例子如下:
如果用戶刪除了一個正在運行的應用所打開的某個目錄下的文件,則du命令返回的值顯示出減去了該文件后的目錄的大小。但df命令并不顯示減去該文件后的大小。直到該運行的應用關閉了這個打開的文件,df返回的值才顯示出減去了該文件后的文件系統的使用情況。
列出一個目錄占用的空間
1. du或du -s或du -k
du -S | sort -n 可以迅速發(fā)現那個目錄是最大的。
2. 用df可以看到已安裝的文件系統的空間大小及剩余空間大小。
3. quota -v查看用戶的磁盤空間信息,如果你用quota限制了用戶空間大小的話。
# du -ks ---in all
# du -k ---every last
du和df命令都被用于獲得文件系統大小的信息:df用于報告文件系統的總塊數及剩余塊數,du -s /用于報告文件系統使用的塊數。但是,我們可以發(fā)現從df命令算出的文件系統使用塊數的值與通過du命令得出的值是不一致的。如下例:
# du -s /tmp 返回如下值:
---12920 /tmp
而 df /tmp返回如下值:
Filesystem --512-blocks-- Free --%Used --Iused-- %Iused --Mounted on
/dev/hd3 --------57344 --42208--- 26% ----391 ------4% --/tmp
從上面的值我們可以算出 - = : 57344 - 42208 = 15136. 而15136大于12920。該值差異的存在是由于du與df命令實施上的不同: du -s命令通過將指定文件系統中所有的目錄、符號鏈接和文件使用的塊數累加得到該文件系統使用的總塊數;而df命令通過查看文件系統磁盤塊分配圖得出總塊數與剩余塊數。
文件系統分配其中的一些磁盤塊用來記錄它自身的一些數據,如i節(jié)點,磁盤分布圖,間接塊,超級塊等。這些數據對大多數用戶級的程序來說是不可見的,通常稱為Meta Data。
du命令是用戶級的程序,它不考慮Meta Data,而df命令則查看文件系統的磁盤分配圖并考慮Meta Data。df命令獲得真正的文件系統數據,而du命令只查看文件系統的部分情況。例如,一個frag=4096 并且 nbpi=4096的空的大小為4MB的日志文件系統中Meta Data的分配情況如下:
1 4k block for the LVM
2 4k super blocks
2 4k blocks for disk maps
2 4k blocks for inode maps
2 4k blocks for .indirect
32 4k blocks for inodes
-------------------------
41 4k blocks for meta data on an empty 4MB file system
對于AIX 4.X版本:
執(zhí)行 du /foo返回的結果如下:
----8 -------/foo/lost+found
----16 ------/foo
要使du命令輸出的結果與df命令輸出的結果匹配,我們必須要加上Meta Data。首先,將41個4k的塊轉換為以512字節(jié)為單位的值:
41 * 8 = 328
328(meta data) + 16(from du) = 344
所以有344個以512字節(jié)為單位的塊分配給了這個空的文件系統。
而使用 df /foo命令我們可以得到下面的結果:
Filesystem --512-blocks --Free --%Used --Iused---%Iused --Mounted on
/dev/lv01 ------8192 -----7848 -----5% -----16 -----2% ----/foo
從中我們可以得到該文件系統使用的塊數:8192(total blocks) - 7848(free blocks) = 344。該值與上面得出的值一致。
上面的換算方法對于空的文件系統很容易實現,但是對于非空的文件系統,由于Meta Data中文件間接塊的大小不定,因此較難實現。所以我們不需要查看du 與 df返回的值的匹配關系,而只需要了解du -s命令返回的值反映了分配給文件及目錄的磁盤塊數,而df命令則反映了文件系統的實際分配情況。df命令反映的實際情況包含了用戶數據(文件及目錄)和Meta Data。
另一個表現出du與df命令不同之處的例子如下:
如果用戶刪除了一個正在運行的應用所打開的某個目錄下的文件,則du命令返回的值顯示出減去了該文件后的目錄的大小。但df命令并不顯示減去該文件后的大小。直到該運行的應用關閉了這個打開的文件,df返回的值才顯示出減去了該文件后的文件系統的使用情況。
列出一個目錄占用的空間
1. du或du -s或du -k
du -S | sort -n 可以迅速發(fā)現那個目錄是最大的。
2. 用df可以看到已安裝的文件系統的空間大小及剩余空間大小。
3. quota -v查看用戶的磁盤空間信息,如果你用quota限制了用戶空間大小的話。
相關文章
Linux神奇漏洞:長按回車鍵70秒 即可輕松拿到Root權限
Linux被爆出神奇漏洞,如果你重復93次輸錯密碼,或者持續(xù)按回車鍵大概70秒,就能夠獲得root initramfs (initial RAM filesystem) shell。關鍵是,這個漏洞攻擊的成功率非常2016-11-18-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linux jdk版本隨時切換版本隨時切換實現方法的相關資料,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16-10-18
-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zip/unzip壓縮解壓縮命令的使用方法及參數的說明,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13-09-22
- linux分區(qū)不同于windows,linux下硬盤設備名為(IDE硬盤為hdx(x為從a—d)因為IDE硬盤最多四個,SCSI,SATA,USB硬盤為sdx(x為a—z)),硬盤主分區(qū)最多為4個,不用說大2012-07-10
- Linux壓縮保留源文件的方法: gzip –c filename > filename.gz Linux解壓縮保留源文件的方法: gunzip –c filename.gz > filename gunzip的用法 &nb2009-03-10
- 這是linux中一個非常重要命令,請大家一定要熟悉。它的功能是為某一個文件在另外一個位置建立一個同不的鏈接,這個命令最常用的參數是-s,具體用法是:ln -s 源文件 目標文2014-04-04
rpm 命令|rpm 安裝|rpm 卸載|rpm 使用|rpm 刪除
在Linux操作系統中,有一個系統軟件包,它的功能類似于Windows里面的“添加/刪除程序”,但是功能又比“添加/刪除程序”強很多,它就是Red Hat Package Manager2017-09-25- 今天終于找到了一篇很好得文章,在Ubuntu下面怎么很方便的安裝eclipse,太好了,下面分享一下2013-11-14
- 首先使用ps -ef命令確定要終止進程的PID,然后輸入以下命令: # kill -pid 注釋:標準的kill命令通常都能達到目的,終止有問題的進程,并把進程的資源釋放給系統,然而,2009-03-10
- 本文為大家詳細的介紹Linux系統下GitLab如何安裝部署,gitlab 一般作為內部私有系統使用,若公司使用 git 分布代碼,每次從 github 上 pull 則非常慢,使用 gitlab 則方便很多2016-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