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數據結構與算法之冒泡排序詳解
本文實例講述了java數據結構與算法之冒泡排序。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前面文章講述的排序算法都是基于插入類的排序,這篇文章開始介紹交換類的排序算法,即: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冒泡排序的改進)。
交換類的算法:通過交換逆序元素進行排序的方法。
冒泡排序:反復掃描待排序記錄序列,在掃描的過程中,順次比較相鄰的兩個元素的大小,若逆序就交換位置。
算法實現代碼如下:
package exp_sort;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int array[]) {
boolean change = true;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 change; i++) {
change = false;
for (int j = 0; j < array.length - i - 1; j++) {
if (array[j] > array[j + 1]) {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 + 1];
array[j + 1] = temp;
change = true;
}
}
}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array[i] + " ");
}
System.out.println("\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nt array[] = { 38, 62, 35, 77, 55, 14, 35, 98 };
bubble(array);
}
}
算法分析:最好的情況是,需要排序的初始狀態(tài)是正序排列的,則一趟掃描即可完成,此時時間復雜度是O(n);最壞情況是,需要排序的初始狀態(tài)是反序的,則需要n-1趟掃描,此時時間復雜度是O(n^2),空間復雜度是O(1);該算法是一種穩(wěn)定的排序方法。
更多關于java算法相關內容感興趣的讀者可查看本站專題:《Java數據結構與算法教程》、《Java操作DOM節(jié)點技巧總結》、《Java文件與目錄操作技巧匯總》和《Java緩存操作技巧匯總》
希望本文所述對大家java程序設計有所幫助。
相關文章
Springboot之如何統(tǒng)計代碼執(zhí)行耗時時間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Springboot之如何統(tǒng)計代碼執(zhí)行耗時時間問題,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錯誤或未考慮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賜教2023-03-03
Spring通過@Lazy解決構造方法形式的循環(huán)依賴問題
這篇文章主要給大家介紹了Spring如何通過@Lazy解決構造方法形式的循環(huán)依賴問題,文中有詳細的代碼示例,對大家的學習活工作有一定的幫助,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3-10-10
詳解IntelliJ IDEA 自帶的 HTTP Client 接口調用插件吊打 Postman
HTTP Client 是 IDEA 自帶的一款簡潔輕量級的接口調用插件,通過它,我們能在 IDEA 上開發(fā),調試,測試 RESTful Web 服務,接下來通過本文給大家分享IntelliJ IDEA 自帶的 HTTP Client 接口調用插件吊打 Postman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2021-05-05
spring boot metrics監(jiān)控指標使用教程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介紹了針對應用監(jiān)控指標暴露spring boot metrics監(jiān)控指標的使用教程,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鑒參考下,希望能夠有所幫助,祝大家多多進步2022-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