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介紹RxJS在Angular中的應(yīng)用
RxJS是一種針對異步數(shù)據(jù)流編程工具,或者叫響應(yīng)式擴(kuò)展編程;可不管如何解釋RxJS其目標(biāo)就是異步編程,Angular引入RxJS為了就是讓異步可控、更簡單。
而今就是要探討什么是Observable、observer、operator、Submit、EventEmmit,以及如何去使用它們。
什么是Observable?
Observable只是一個普通函數(shù),要想讓他有所作為,就需要跟observer一起使用;前者是受后者是攻。而這個observer(后面我們會介紹)只是一個帶有 next、error、complete 的簡單對象而已。最后,還需要通過 subscribe 訂閱來啟動Observable;否則它是不會有任何反應(yīng);可以理解為陌*為了他們能在一起而提供的環(huán)境,而訂閱也會返回一個可用于取消操作(在RxJS里叫 unsubscribe)。
當(dāng)Observable設(shè)置觀察者后,而連接并獲取原始數(shù)據(jù)的這個過程叫生產(chǎn)者,可能是DOM中的 click 事件、input 事件、或者更加復(fù)雜的HTTP通信。
為了更好理解,先從一個簡單的示例開始:
import { Component } from '@angular/core';
import { Observable, Subscription } from 'rxjs';
@Component({
selector: 'app-home',
template: `<input type="text"> `
})
export class HomeComponent {
ngOnInit() {
const node =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type=text]');
// 第二個參數(shù) input 是事件名,對于input元素有一個 oninput 事件用于接受用戶輸入
const input$ = Observable.fromEvent(node, 'input');
input$.subscribe({
next: (event: any) => console.log(`You just typed ${event.target.value}!`),
error: (err) => console.log(`Oops... ${err}`),
complete: () => console.log(`Complete!`)
});
}
}
示例中 Observable.fromEvent() 會返回一個Observable,并且監(jiān)聽 input 事件,當(dāng)事件被觸發(fā)后會發(fā)送一個 Event 給對應(yīng)的observer觀察者。
什么是observer?
observer非常簡單,像上面示例中 subscribe 訂閱就是接收一個 observer 方法。
一般在Angular我們 subscribe 會這么寫:
input$.subscribe((event: any) => {
});
從語法角度來講和 subscribe({ next, error, complete }) 是一樣的。
當(dāng)Observable產(chǎn)生一個新值時,會通知 observer 的 next(),而當(dāng)捕獲失敗可以調(diào)用 error()。
當(dāng)Observable被訂閱后,除非調(diào)用observer的 complete() 或 unsubscribe() 取消訂閱兩情況以外;會一直將值傳遞給 observer。
Observable的生產(chǎn)的值允許經(jīng)過一序列格式化或操作,最終得到一個有價值的數(shù)據(jù)給觀察者,而這一切是由一序列鏈?zhǔn)給perator來完成的,每一個operator都會產(chǎn)生一個新的Observable。而我們也稱這一序列過程為:流。
什么是operator?
正如前面說到的,Observable可以鏈?zhǔn)綄懛ǎ@意味著我們可以這樣:
Observable.fromEvent(node, 'input')
.map((event: any) => event.target.value)
.filter(value => value.length >= 2)
.subscribe(value => { console.log(value); });
下面是整個順序步驟:
- 假設(shè)用戶輸入:a
- Observable對觸發(fā) oninput 事件作出反應(yīng),將值以參數(shù)的形式傳遞給observer的 next()。
- map() 根據(jù) event.target.value 的內(nèi)容返回一個新的 Observable,并調(diào)用 next() 傳遞給下一個observer。
- filter() 如果值長度 >=2 的話,則返回一個新的 Observable,并調(diào)用 next() 傳遞給下一個observer。
- 最后,將結(jié)果傳遞給 subscribe 訂閱塊。
你只要記住每一次 operator 都會返回一個新的 Observable,不管 operator 有多少個,最終只有最后一個 Observable 會被訂閱。
不要忘記取消訂閱
為什么需要取消訂閱
Observable 當(dāng)有數(shù)據(jù)產(chǎn)生時才會推送給訂閱者,所以它可能會無限次向訂閱者推送數(shù)據(jù)。正因為如此,在Angular里面創(chuàng)建組件的時候務(wù)必要取消訂閱操作,以避免內(nèi)存泄漏,要知道在SPA世界里懂得擦屁股是一件必須的事。
unsubscribe
前面示例講過,調(diào)用 subscribe() 后,會返回一個 Subscription 可用于取消操作 unsubscribe()。最合理的方式在 ngOnDestroy 調(diào)用它。
ngOnDestroy() {
this.inputSubscription.unsubscribe();
}
takeWhile
如果組件有很多訂閱者的話,則需要將這些訂閱者存儲在數(shù)組中,并組件被銷毀時再逐個取消訂閱。但,我們有更好的辦法:
使用 takeWhile() operator,它會在你傳遞一個布爾值是調(diào)用 next() 還是 complete()。
private alive: boolean = true;
ngOnInit() {
const node =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type=text]');
this.s = Observable.fromEvent(node, 'input')
.takeWhile(() => this.alive)
.map((event: any) => event.target.value)
.filter(value => value.length >= 2)
.subscribe(value => { console.log(value) });
}
ngOnDestroy() {
this.alive = false;
}
簡單有效,而且優(yōu)雅。
Subject
如果說 Observable 與 observer 是攻受結(jié)合體的話,那么 Subject 就是一個人即攻亦受。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寫一個Service用于數(shù)據(jù)傳遞時,總是使用 new Subject。
@Injectable()
export class MessageService {
private subject = new Subject<any>();
send(message: any) {
this.subject.next(message);
}
get(): Observable<any> {
return this.subject.asObservable();
}
}
當(dāng)F組件需要向M組件傳遞數(shù)據(jù)時,我們可以在F組件中使用 send()。
constructor(public srv: MessageService) { }
ngOnInit() {
this.srv.send('w s k f m?')
}
而M組件只需要訂閱內(nèi)容就行:
constructor(private srv: MessageService) {}
message: any;
ngOnInit() {
this.srv.get().subscribe((result) => {
this.message = result;
})
}
EventEmitter
其實EventEmitter跟RxJS沒有直接關(guān)系,因為他是Angular的產(chǎn)物,而非RxJS的東西。或者我們壓根沒必要去談,因為EventEmitter就是Subject。
EventEmitter的作用是使指令或組件能自定義事件。
@Output() changed = new EventEmitter<string>();
click() {
this.changed.emit('hi~');
}
@Component({
template: `<comp (changed)="subscribe($event)"></comp>`
})
export class HomeComponent {
subscribe(message: string) {
// 接收:hi~
}
}
上面示例其實和上一個示例中 MessageService 如出一轍,只不過是將 next() 換成 emit() 僅此而已。
結(jié)論
RxJS最難我想就是各種operator的應(yīng)用了,這需要一些經(jīng)驗的積累。
RxJS很火很大原因我認(rèn)還是提供了豐富的API,以下是摘抄:
創(chuàng)建數(shù)據(jù)流:
- 單值:of, empty, never
- 多值:from
- 定時:interval, timer
- 從事件創(chuàng)建:fromEvent
- 從Promise創(chuàng)建:fromPromise
- 自定義創(chuàng)建:create
轉(zhuǎn)換操作:
- 改變數(shù)據(jù)形態(tài):map, mapTo, pluck
- 過濾一些值:filter, skip, first, last, take
- 時間軸上的操作:delay, timeout, throttle, debounce, audit, bufferTime
- 累加:reduce, scan
- 異常處理:throw, catch, retry, finally
- 條件執(zhí)行:takeUntil, delayWhen, retryWhen, subscribeOn, ObserveOn
- 轉(zhuǎn)接:switch
組合數(shù)據(jù)流:
- concat,保持原來的序列順序連接兩個數(shù)據(jù)流
- merge,合并序列
- race,預(yù)設(shè)條件為其中一個數(shù)據(jù)流完成
- forkJoin,預(yù)設(shè)條件為所有數(shù)據(jù)流都完成
- zip,取各來源數(shù)據(jù)流最后一個值合并為對象
- combineLatest,取各來源數(shù)據(jù)流最后一個值合并為數(shù)組
另,最好使用 $ 結(jié)尾的命名方式來表示Observable,例:input$。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的學(xué)習(xí)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guān)文章
使用Angular CLI進(jìn)行單元測試和E2E測試的方法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使用Angular CLI進(jìn)行單元測試和E2E測試的方法,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xiàn)在分享給大家,也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18-03-03
詳解Monaco?Editor中的Keybinding機(jī)制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介紹了詳解Monaco?Editor中的Keybinding機(jī)制詳解,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鑒參考下,希望能夠有所幫助,祝大家多多進(jìn)步,早日升職加薪2022-09-09
Angular 根據(jù) service 的狀態(tài)更新 directive
Angular JS (Angular.JS) 是一組用來開發(fā)Web頁面的框架、模板以及數(shù)據(jù)綁定和豐富UI組件。本文給大家介紹Angular 根據(jù) service 的狀態(tài)更新 directive,需要的朋友一起學(xué)習(xí)吧2016-04-04
深入淺析angular和vue還有jquery的區(qū)別
vue是一個漸進(jìn)式的框架, 是一個輕量級的框架而angular是一個mvc框架, 各有千秋,下面小編通過本文給大家介紹angular和vue還有jquery的區(qū)別,感興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2018-08-08
AngualrJS中每次$http請求時的一個遮罩層Directive
AngularJS是一款非常強(qiáng)大的前端MVC框架。接下來通過本文給大家介紹AngualrJS中每次$http請求時的一個遮罩層Directive,本文非常具有參考借鑒價值,特此分享供大家學(xué)習(xí)2016-01-01
Angularjs實現(xiàn)多圖片上傳預(yù)覽功能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Angularjs實現(xiàn)多圖片上傳預(yù)覽功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參考一下2018-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