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Vue源碼學習之callHook鉤子函數(shù)
Vue實例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都調用了callHook方法。比如在實例初始化(_init)的時候調用callHook(vm, 'beforeCreate')和callHook(vm, 'created')。

這里的"beforeCreate","created"狀態(tài)并非隨意定義,而是來自于Vue內部的定義的生命周期鉤子。
var LIFECYCLE_HOOKS = [ 'beforeCreate', 'created', 'beforeMount', 'mounted', 'beforeUpdate', 'updated', 'beforeDestroy', 'destroyed', 'activated', 'deactivated', 'errorCaptured' ];
再研究Vue官網(wǎng)的生命周期圖示,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Vue中實現(xiàn)鉤子函數(shù)的源碼:
function callHook (vm, hook) {
// #7573 disable dep collection when invoking lifecycle hooks
pushTarget();
var handlers = vm.$options[hook];
if (handlers) {
for (var i = 0, j = handlers.length; i < j; i++) {
try {
handlers[i].call(vm);
} catch (e) {
handleError(e, vm, (hook + " hook"));
}
}
}
if (vm._hasHookEvent) {
vm.$emit('hook:' + hook);
}
popTarget();
}
舉個例子說明:
let test = new Vue({
data: {
a: 1
},
created: function () {
console.log("這里是Created");
}
});
實例化一個Vue組件test,給test定義了數(shù)據(jù)data,以及created方法。而在實例化組件的時候,Vue內部調用了callHook(vm,'created')(上文已說明)。執(zhí)行callHook函數(shù)的時候,Vue在test組件的$options中查找created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話就執(zhí)行created相對應的方法。這里就會執(zhí)行console.log("這里是Created")。
callHook的作用就是執(zhí)行用戶自定義的鉤子函數(shù),并將鉤子中this指向指為當前組件實例。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詳解vuejs2.0 select 動態(tài)綁定下拉框支持多選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vuejs2.0 select動態(tài)綁定下拉框 ,文中通過示例代碼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需要的朋友們下面隨著小編來一起學習學習吧2019-04-04
解決antd datepicker 獲取時間默認少8個小時的問題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解決antd datepicker 獲取時間默認少8個小時的問題,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20-10-10
Vue使用Multiavatarjs生成自定義隨機頭像的案例
這篇文章給大家介紹了Vue項目中使用Multiavatarjs生成自定義隨機頭像的案例,文中通過代碼示例介紹的非常詳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3-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