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JAVA 連等賦值問題
一、描述
關于 Java 連等賦值,例如a=b=c;
我們知道它是從右往左依次賦值的,其結果大致可以拆分為b=c;a=b
;,但是當棧中沒有持有變量的引用時,則會出現問題,例如:
public class Node { int i; Node n; Node(int i) { this.i = i; } Node(Node n, int i) { this.i = i; this.n = n;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i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ode nn = new Node(0); Node n1 = new Node(nn, 1); Node n2 = n1; n1.n = n1 = new Node(nn, 3); System.out.println(n1.toString() + n1.n.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n2.toString() + n2.n.toString()); } } // 打印: // n1:3 0 // n2:1 3
如果將以上n1.n = n1 = new Node(nn, 3);
拆分后:
n1 = new Node(nn, 3); n1.n = n1; // 打?。? // n1:3 3 // n2:1 0
二、分析
1. 初始情況
2. 拆分的賦值
- 首先
n1
指向node3
; - 然后
n1.n
指向node3
自身,形成閉環(huán) - 所以結果打印
n1:3 3 ;n2:1 0
,這里很容易理解
3. 連等賦值
在開始賦值的時候因為 stack 里面并沒有持有n1.n
的引用,所以會現在 stack 中創(chuàng)建一個臨時變量指向n1.n
,如圖:
所以在連等賦值之后變?yōu)椋?/p>
所以最終n1.n = n1 = new Node(nn, 3);
會打印n1:3 0;n2:1 3
;
- 因為在執(zhí)行完
n1 = new Node(nn, 3);
之后,stack 中的n1.n
仍然指向原n1
中的node
; - 在執(zhí)行
n1.n = n1
的時候,兩個n1
所指示的對象已經不再相同,所以會等到以上結果;
三、總結
對于以上問題之所以會出乎意料,就是因為原本以為是原子性的步驟,實際上是分布完成的;
類似的問題其實在Virtual Machine Specifications 中一定是能找到更為準確的答案的,如果你有興趣可以自行查閱;
以上所述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JAVA 連等賦值問題詳解整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問請給我留言,小編會及時回復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謝大家對腳本之家網站的支持!
相關文章
使用spring.profiles.active來分區(qū)配置的方法示例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使用spring.profiles.active來分區(qū)配置的方法示例,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也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19-01-01SpringBoot配置Profile實現多環(huán)境支持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SpringBoot配置Profile實現多環(huán)境支持操作,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錯誤或未考慮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賜教2021-08-08java策略枚舉:消除在項目里大批量使用if-else的優(yōu)雅姿勢
這篇文章主要給大家介紹了關于Java徹底消滅if-else的8種方案,文中通過示例代碼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需要的朋友們下面隨著小編來一起學習吧202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