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行的Perl程序第2/3頁
更新時間:2008年10月02日 00:07:37 作者:
今天來說說perl,只有一行的perl程序。
===========================================================
這只是個cat...太簡單了 -- 雖然它的流程看起來是如此復(fù)雜,不過perl的確已經(jīng)默默地為我們做了很多
事。我們下面讓它做更多一些。
##
# perl -pe 's/vi/emacs/g;' /etc/hosts
127.0.0.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192.168.0.3 emacs
##
在這一行里,我們用perl來完成了一些本該是sed分內(nèi)的事情。我們指定了一個正則表達(dá)式,把/etc/hosts
文件中的"vi"都替換成了"emacs",當(dāng)然,即使你替換成百個文件,每個文件包含上千個字符串,它的效率
也一樣的高。我們只要根據(jù)自己的寫出合適的正則表達(dá)式,然后用m///匹配,或者s///替換,工作就完成了。
這樣的命令對于要處理大批文件中的字符串替換工作簡直再合適不過了,比如對.c或.html文本的處理,或
是日志的分析等等。
不過這條命令并不真正的修改文件,它只是執(zhí)行了類似sed的流式匹配操作后把文本輸出到了終端上;或許
我們可以使用>進(jìn)行shell重定向,來完成我們的操作,不過在perl里面,還有更簡單的方式。
##
# perl -i.bak -pe 's/vi/emacs/g;' /etc/hosts
# ls -alF /etc/hosts*
-rw-r--r-- 1 root root 167 Feb 2 11:11 /etc/hosts
-rw-r--r-- 1 root root 164 Feb 2 05:25 /etc/hosts.bak
# cat /etc/hosts
127.0.0.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192.168.0.3 emacs
##
在上面的命令序列中,我們使用了perl的一個新參數(shù)-i,它的功能就是直接完成對文件的操作,并且自動備份
原來的文件!上面的命令成功的把/etc/hosts中的"vi"修改成"emacs",并且備份原文件為/etc/hosts.bak 。
這里再給出另外一條有用的命令:
# perl -pi.orig -e 's/^(\s+)?(telent|shell|login|exec)/# $2/' /etc/inetd.conf
這條命令將直接注釋掉/etc/inetd.conf中的telnet,shell,login,exec服務(wù),當(dāng)然必須在執(zhí)行killall -HUP inetd
之后才會生效。稍微把它變形一下:
# perl -pi.orig -e 's/(^[^#])/# $1/g;' /etc/inetd.conf
這樣將給指定文件中所有沒有注釋的行前面加上注釋,對應(yīng)于inetd.conf則代表關(guān)閉inetd的所有子服務(wù)。
4. Mmmm....
===========================================================
在一行perl中,我們也可以使用-M指定perl的眾多擴(kuò)展模塊名,這樣就大大地拓展了我們所能用到的功能。
比如,
##
C:\>perl -MWin32 -e "print Win32::DomainName"
FREEDEMON
C:\>perl -MWin32 -e "print Win32::NodeName"
VI
C:\>perl -MWin32 -e "print Win32::LoginName"
elly
##
在這條命令中,我們使用-M 指定了perl的Win32擴(kuò)展,之后我們就可以直接使用全局函數(shù)名調(diào)用這些擴(kuò)展
模塊了。這個例子里分別輸出當(dāng)前Windows主機(jī)上的 域名、主機(jī)名 和 當(dāng)前用戶名。
##
C:\>perl -MWin32API::Net -e "Win32API::Net::UserEnum('127.0.0.1',\@U);print @U;"
ACTUserASPNETellyGuestIUSR_VIIWAM_VISQLDebuggerSUPPORT_388945a0__vmware_user__
##
這一條會調(diào)用Win32API::Net模塊中的UserEnum函數(shù),枚舉和輸出當(dāng)前系統(tǒng)上的所有用戶名,不過也不幸
暴露出perl在Windows下的一個小小弱點,就是Perl在Windows上使用-e執(zhí)行命令行語句的時候,只能夠識
別""雙引號擴(kuò)起來的字符串,而不識別'',這就意味著,我們在Windows下的一行Perl程序,將無法使用變量
輸出和轉(zhuǎn)意字符等等......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你將永遠(yuǎn)看不到換行。
5. 最后一個示例
===========================================================
perl是系統(tǒng)管理的好幫手。系統(tǒng)管理的主要方面包括資源管理、用戶管理、服務(wù)管理等等。在用戶管理方面
總是會遇到讓我們頭痛的問題,比如有人不設(shè)密碼,或者密碼太簡單......前幾天還有新聞報道,剛抓住兩個
"黑客",竟然是查到別人的銀行帳號,然后直接登錄到建行的網(wǎng)上銀行頁面上......手動猜密碼的......而且真
的有若干個人被猜中然后存款被轉(zhuǎn)走。無論如何,在我們的系統(tǒng)上保證所有用戶都有足夠強(qiáng)的密碼是系統(tǒng)
安全的第一道大門。
早期的Unix密碼都是經(jīng)過40或56位DES加密之后存放在/etc/passwd中的,后來出現(xiàn)了shadow,在后來各
種系統(tǒng)也有了自己的加密方法,比如netbsd的blowfish,或者freebsd的MD5,密碼文件的存放位置也各有
不同了。進(jìn)行密碼檢驗可以有很多工具來完成,比如著名的Crack或者John Rip,甚至也有純perl寫的Crack
程序,但其實最簡單的只要這樣就可以:
##
#perl -e '""eq$c&&print"$u = [null]\n"while($u,$c)=getpwent'
pcap = [null]
##查找空口令用戶
上面這一句,會查找當(dāng)前系統(tǒng)中所有空口令的用戶,當(dāng)然,必須要root身份運行才有效。
##
# perl -e 'crypt($u,$c)eq$c&&print"$u = $u\n"while($u,$c)=getpwent'
##查找[用戶名=口令]的用戶
改進(jìn)一下,這樣就可以找出用戶名和口令相同的用戶。
把程序展開是這樣:
==
#!/usr/bin/perl
while(($u,$c)=getpwent()){
if(crypt($u,$c) eq $c){
print "$u = $u\n";
}
}
相關(guān)文章
perl 變量 $/ 的用法解析 上下文為行模式時,$/ 定義以什么來區(qū)分行
默認(rèn)狀態(tài)下,很顯然都是用\n來區(qū)分行,\n也被我們稱作為換行符。當(dāng)讀取序列時,按行來讀取時,就是以換行符為標(biāo)準(zhǔn)2013-03-03perl中srand()與time的函數(shù)使用方法介紹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erl中srand與time函數(shù)的使用,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13-03-03perl如何避免腳本在windows中閃一下就關(guān)閉
寫好了perl程序,運行后,準(zhǔn)備等待結(jié)果輸出時,結(jié)果雙擊后,看到屏幕閃了一下,然后什么都沒有了,根本沒有機(jī)會然你看到輸出的結(jié)果2013-03-03perl實現(xiàn)的兩個文件對比并對數(shù)據(jù)進(jìn)行篩選的腳本代碼
對比兩個文件并對數(shù)據(jù)進(jìn)行篩選的perl腳本,涉及到哈希的應(yīng)用和perl編程風(fēng)格的改變。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1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