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bbbwbbbw肥妇,免费乱码人妻系列日韩,一级黄片

深入理解Java中的裝箱和拆箱

 更新時間:2019年09月04日 14:47:22   作者:Matrix海子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深入理解Java中的裝箱和拆箱,文中通過示例代碼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

前言

自動裝箱和拆箱問題是Java中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今天我們就來一些看一下裝箱和拆箱中的若干問題。本文先講述裝箱和拆箱最基本的東西,再來看一下面試筆試中經常遇到的與裝箱、拆箱相關的問題。

若有不正之處,請諒解和批評指正,不勝感激。

一.什么是裝箱?什么是拆箱?

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Java為每種基本數(shù)據(jù)類型都提供了對應的包裝器類型,至于為什么會為每種基本數(shù)據(jù)類型提供包裝器類型在此不進行闡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在Java SE5之前,如果要生成一個數(shù)值為10的Integer對象,必須這樣進行:

Integer i = new Integer(10);

而在從Java SE5開始就提供了自動裝箱的特性,如果要生成一個數(shù)值為10的Integer對象,只需要這樣就可以了:

Integer i = 10;

這個過程中會自動根據(jù)數(shù)值創(chuàng)建對應的 Integer對象,這就是裝箱。

那什么是拆箱呢?顧名思義,跟裝箱對應,就是自動將包裝器類型轉換為基本數(shù)據(jù)類型:

Integer i = 10; //裝箱
int n = i;  //拆箱

簡單一點說,裝箱就是 自動將基本數(shù)據(jù)類型轉換為包裝器類型;拆箱就是 自動將包裝器類型轉換為基本數(shù)據(jù)類型。

下表是基本數(shù)據(jù)類型對應的包裝器類型:

int(4字節(jié)) Integer
byte(1字節(jié)) Byte
short(2字節(jié)) Short
long(8字節(jié)) Long
float(4字節(jié)) Float
double(8字節(jié)) Double
char(2字節(jié)) Character
boolean(未定) Boolean

二.裝箱和拆箱是如何實現(xiàn)的

上一小節(jié)了解裝箱的基本概念之后,這一小節(jié)來了解一下裝箱和拆箱是如何實現(xiàn)的。

我們就以Interger類為例,下面看一段代碼: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ger i = 10;
    int n = i;
  }
}

反編譯class文件之后得到如下內容:

從反編譯得到的字節(jié)碼內容可以看出,在裝箱的時候自動調用的是Integer的valueOf(int)方法。而在拆箱的時候自動調用的是Integer的intValue方法。

其他的也類似,比如Double、Character,不相信的朋友可以自己手動嘗試一下。

因此可以用一句話總結裝箱和拆箱的實現(xiàn)過程:

裝箱過程是通過調用包裝器的valueOf方法實現(xiàn)的,而拆箱過程是通過調用包裝器的 xxxValue方法實現(xiàn)的。(xxx代表對應的基本數(shù)據(jù)類型)。

三.面試中相關的問題

雖然大多數(shù)人對裝箱和拆箱的概念都清楚,但是在面試和筆試中遇到了與裝箱和拆箱的問題卻不一定會答得上來。下面列舉一些常見的與裝箱/拆箱有關的面試題。

1.下面這段代碼的輸出結果是什么?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ger i1 = 100;
    Integer i2 = 100;
    Integer i3 = 200;
    Integer i4 = 200;     
    System.out.println(i1==i2);
    System.out.println(i3==i4);
  }
}

也許有些朋友會說都會輸出false,或者也有朋友會說都會輸出true。但是事實上輸出結果是:

true
false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輸出結果表明i1和i2指向的是同一個對象,而i3和i4指向的是不同的對象。此時只需一看源碼便知究竟,下面這段代碼是Integer的valueOf方法的具體實現(xiàn):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if(i >= -128 && i <= IntegerCache.high)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128];
    else
      return new Integer(i);
  }

而其中IntegerCache類的實現(xiàn)為:

private static class IntegerCache {
    static final int high;
    static final Integer cache[];

    static {
      final int low = -128;

      // high value may be configured by property
      int h = 127;
      if (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 null) {
        // Use Long.decode here to avoid invoking methods that
        // require Integer's autoboxing cache to be initialized
        int i = Long.decode(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intValue();
        i = Math.max(i, 127);
        // Maximum array size is Integer.MAX_VALUE
        h = Math.min(i, Integer.MAX_VALUE - -low);
      }
      high = h;

      cache = new Integer[(high - low) + 1];
      int j = low;
      for(int k = 0; k < cache.length; k++)
        cache[k] = new Integer(j++);
    }

    private IntegerCache() {}
  }

從這2段代碼可以看出,在通過valueOf方法創(chuàng)建Integer對象的時候,如果數(shù)值在[-128,127]之間,便返回指向IntegerCache.cache中已經存在的對象的引用;否則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Integer對象。

上面的代碼中i1和i2的數(shù)值為100,因此會直接從cache中取已經存在的對象,所以i1和i2指向的是同一個對象,而i3和i4則是分別指向不同的對象。

2.下面這段代碼的輸出結果是什么?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ouble i1 = 100.0;
    Double i2 = 100.0;
    Double i3 = 200.0;
    Double i4 = 200.0;    
    System.out.println(i1==i2);
    System.out.println(i3==i4);
  }
}

也許有的朋友會認為跟上面一道題目的輸出結果相同,但是事實上卻不是。實際輸出結果為:

false
false

至于具體為什么,讀者可以去查看Double類的valueOf的實現(xiàn)。

在這里只解釋一下為什么Double類的valueOf方法會采用與Integer類的valueOf方法不同的實現(xiàn)。很簡單:在某個范圍內的整型數(shù)值的個數(shù)是有限的,而浮點數(shù)卻不是。

注意,Integer、Short、Byte、Character、Long這幾個類的valueOf方法的實現(xiàn)是類似的。

Double、Float的valueOf方法的實現(xiàn)是類似的。

3.下面這段代碼輸出結果是什么: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olean i1 = false;
    Boolean i2 = false;
    Boolean i3 = true;
    Boolean i4 = true;    
    System.out.println(i1==i2);
    System.out.println(i3==i4);
  }
}

輸出結果是:

true
true

至于為什么是這個結果,同樣地,看了Boolean類的源碼也會一目了然。下面是Boolean的valueOf方法的具體實現(xiàn):

public static Boolean valueOf(boolean b) {
    return (b ? TRUE : FALSE);
  }

而其中的 TRUE 和FALSE又是什么呢?在Boolean中定義了2個靜態(tài)成員屬性:

public static final Boolean TRUE = new Boolean(true);
  /** 
   * The <code>Boolean</code> object corresponding to the primitive 
   * value <code>false</code>. 
   */
  public static final Boolean FALSE = new Boolean(false);

至此,大家應該明白了為何上面輸出的結果都是true了。

4.談談Integer i = new Integer(xxx)和Integer i =xxx;這兩種方式的區(qū)別。

當然,這個題目屬于比較寬泛類型的。但是要點一定要答上,我總結一下主要有以下這兩點區(qū)別:

1)第一種方式不會觸發(fā)自動裝箱的過程;而第二種方式會觸發(fā);

2)在執(zhí)行效率和資源占用上的區(qū)別。第二種方式的執(zhí)行效率和資源占用在一般性情況下要優(yōu)于第一種情況(注意這并不是絕對的)。

5.下面程序的輸出結果是什么?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ger a = 1;
    Integer b = 2;
    Integer c = 3;
    Integer d = 3;
    Integer e = 321;
    Integer f = 321;
    Long g = 3L;
    Long h = 2L;
     
    System.out.println(c==d);
    System.out.println(e==f);
    System.out.println(c==(a+b));
    System.out.println(c.equals(a+b));
    System.out.println(g==(a+b));
    System.out.println(g.equals(a+b));
    System.out.println(g.equals(a+h));
  }
}

先別看輸出結果,讀者自己想一下這段代碼的輸出結果是什么。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當 "=="運算符的兩個操作數(shù)都是 包裝器類型的引用,則是比較指向的是否是同一個對象,而如果其中有一個操作數(shù)是表達式(即包含算術運算)則比較的是數(shù)值(即會觸發(fā)自動拆箱的過程)。

另外,對于包裝器類型,equals方法并不會進行類型轉換。明白了這2點之后,上面的輸出結果便一目了然:

true
false
true
true
true
false
true

第一個和第二個輸出結果沒有什么疑問。第三句由于 a+b包含了算術運算,因此會觸發(fā)自動拆箱過程(會調用intValue方法),因此它們比較的是數(shù)值是否相等。

而對于c.equals(a+b)會先觸發(fā)自動拆箱過程,再觸發(fā)自動裝箱過程,也就是說a+b,會先各自調用intValue方法,得到了加法運算后的數(shù)值之后,便調用Integer.valueOf方法,再進行equals比較。同理對于后面的也是這樣,不過要注意倒數(shù)第二個和最后一個輸出的結果(如果數(shù)值是int類型的,裝箱過程調用的是Integer.valueOf;如果是long類型的,裝箱調用的Long.valueOf方法)。

如果對上面的具體執(zhí)行過程有疑問,可以嘗試獲取反編譯的字節(jié)碼內容進行查看。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 詳解基于IDEA2020.1的JAVA代碼提示插件開發(fā)例子

    詳解基于IDEA2020.1的JAVA代碼提示插件開發(fā)例子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詳解基于IDEA2020.1的JAVA代碼提示插件開發(fā)例子,文中通過示例代碼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需要的朋友們下面隨著小編來一起學習學習吧
    2020-06-06
  • SpringBoot基于Redis實現(xiàn)生成全局唯一ID的方法

    SpringBoot基于Redis實現(xiàn)生成全局唯一ID的方法

    在項目中生成全局唯一ID有很多好處,生成全局唯一ID有助于提高系統(tǒng)的可用性、數(shù)據(jù)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時也方便數(shù)據(jù)的管理和分析,所以本文給大家介紹了SpringBoot基于Redis實現(xiàn)生成全局唯一ID的方法,文中有詳細的代碼講解,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
    2023-12-12
  • SpringCloud?hystrix斷路器與全局解耦全面介紹

    SpringCloud?hystrix斷路器與全局解耦全面介紹

    什么是服務降級?當服務器壓力劇增的情況下,根據(jù)實際業(yè)務情況及流量,對一些服務和頁面有策略的不處理或換種簡單的方式處理,從而釋放服務器資源以保證核心交易正常運作或高效運作
    2022-10-10
  • Activiti流程文件部署過程解析

    Activiti流程文件部署過程解析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Activiti流程文件部署過程解析,文中通過示例代碼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
    2020-03-03
  • SpringBoot Druid配置過程圖解

    SpringBoot Druid配置過程圖解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SpringBoot Druid配置過程圖解,文中通過示例代碼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
    2020-03-03
  • Java靜態(tài)內部類實現(xiàn)單例過程

    Java靜態(tài)內部類實現(xiàn)單例過程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Java靜態(tài)內部類實現(xiàn)單例過程,文中通過示例代碼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
    2019-10-10
  • 全面了解java中的異常處理

    全面了解java中的異常處理

    java中的異常處理是java語言中的一大重要特性,它分離了接收和處理錯誤代碼。這篇文章非常詳細的講解了java中的這一特性,感興趣的小伙伴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2021-08-08
  • SpringBoot實現(xiàn)文件下載的限速功能

    SpringBoot實現(xiàn)文件下載的限速功能

    在SpringBoot項目中,實現(xiàn)文件下載的限速功能可以有效控制服務器帶寬的占用,并防止單個用戶消耗過多的資源,本文將通過具體的代碼示例和詳細的流程解釋,介紹如何在SpringBoot項目中實現(xiàn)文件下載的限速功能,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
    2024-07-07
  • Struts2學習筆記(6)-簡單的數(shù)據(jù)校驗

    Struts2學習筆記(6)-簡單的數(shù)據(jù)校驗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Struts2中的數(shù)據(jù)校驗,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希望能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2016-06-06
  • Spring?Data?JPA框架的核心概念與Repository接口詳解

    Spring?Data?JPA框架的核心概念與Repository接口詳解

    Spring?Data?JPA是Spring基于JPA規(guī)范的基礎上封裝的?套?JPA?應?框架,可使開發(fā)者?極簡的代碼即可實現(xiàn)對數(shù)據(jù)庫的訪問和操作,本篇我們來了解Spring?Data?JPA框架的核心概念與Repository接口
    2022-04-04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