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PriorityBlockingQueue的入隊知識點總結
在PriorityBlockingQueue中添加元素同樣有四種方法,因為是樹狀的結構,所以在插入方法上也有所變化,是自下而上的操作過程。在入隊的規(guī)則上有三個要點需要我們注意。鑒于PriorityBlockingQueue入隊方法主要通過offer(E)實現,所以我們就這種方法作主要講解。
1.入隊規(guī)則
(1)默認的插入規(guī)則中,新加入的元素可能會破壞小頂堆的性質,因此需要進行調整。
(2)調整的過程為:從尾部下標的位置開始,將加入的元素逐層與當前點的父節(jié)點的內容進行比較并交換,直到滿足父節(jié)點內容都小于子節(jié)點的內容為止。
(3)默認的刪除調整中,首先獲取頂部下標和最尾部的元素內容,從頂部的位置開始,將尾部元素的內容逐層向下與當前點的左右子節(jié)點中較小的那個交換,直到判斷元素內容小于或等于左右子節(jié)點中的任何一個為止。
2.入隊方法
入隊方法有:add(E), put(E), offer(E, timeout, TimeUnit), offer(E)
public void put(E e) { offer(e); // never need to block } public boolean offer(E e) { //判斷是否為空 if (e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顯示鎖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 lock.lock(); //定義臨時對象 int n, cap; Object[] array; //判斷數組是否滿了 while ((n = size) >= (cap = (array = queue).length)) //數組擴容 tryGrow(array, cap); try { //拿到比較器 Comparator<? super E> cmp = comparator; //判斷是否有自定義比較器 if (cmp == null) //堆上浮 siftUpComparable(n, e, array); else //使用自定義比較器進行堆上浮 siftUpUsingComparator(n, e, array, cmp); //隊列長度 +1 size = n + 1; //喚醒休眠的出隊線程 notEmpty.signal(); } finally { //釋放鎖 lock.unlock(); } return true; }
可以看出前三個方法內部都是通過 offer(e) 方法實現的。
相關文章
spring使用Filter過濾器對Response返回值進行修改的方法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spring使用Filter過濾器對Response返回值進行修改,本文通過實例代碼給大家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3-09-09最新IntelliJ IDEA 2021版配置 Tomcat 8.5 的詳細步驟
idea開發(fā)工具一直是java環(huán)境最好用,很受廣大開發(fā)者喜愛,今天通過本文給大家分享最新IntelliJ IDEA 2021版配置 Tomcat 8.5 的詳細步驟,本文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給大家介紹的非常詳細,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1-06-06SpringBoot項目部署時application.yml文件的加載優(yōu)先級和啟動腳本問題
Spring Boot在啟動時會根據一定的優(yōu)先級順序加載配置文件,優(yōu)先級從高到低依次是:命令行參數、Jar包外部config目錄下的配置文件、Jar包同級目錄下的配置文件、classpath下的/config目錄、classpath根路徑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