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數(shù)據庫常用的10條操作命令
1. 顯示全部可用數(shù)據庫
> show dbs;
該命令將展示 mongo 的全部數(shù)據庫名稱,并列出來。
2. 切換數(shù)據庫
> use mydb;
該命令會選擇一個指定的數(shù)據庫,如果數(shù)據庫不存在,則會自動創(chuàng)建一個。但是需要注意,由于此時數(shù)據庫沒有數(shù)據,因此當使用 show dbs命令的時候,看不到該數(shù)據庫。只有插入了數(shù)據集后才可以看到。
3. 顯示數(shù)據集
> show collections;
4. 插入數(shù)據
插入數(shù)據的格式為 db.{數(shù)據集名}.insert({數(shù)據鍵值對}),成功后返回插入的條數(shù)。
> db.test.insert({"name": "島上碼農"}); WriteResult({ "nInserted" : 1 })
插入多條數(shù)據使用中括號括起來即可,此時返回的是批量操作結果,其中 nInserted 返回的是成功插入的條數(shù)。。
> db.test.insert([{"name": "島上碼農"},{"name": "掘金"}]); BulkWriteResult({ "writeErrors" : [ ], "writeConcernErrors" : [ ], "nInserted" : 2, "nUpserted" : 0, "nMatched" : 0, "nModified" : 0, "nRemoved" : 0, "upserted" : [ ] })
5. 更新數(shù)據
更新一條數(shù)據的命令如下,其中格式為 db.{數(shù)據集名}.update({查詢條件}, {$set: {更新后數(shù)據}})。
> db.test.update({"name": "島上碼農"}, {$set: {"name": "碼農"}}); WriteResult({ "nMatched" : 1, "nUpserted" : 0, "nModified" : 1 })
以上命令只會更新一條匹配的數(shù)據,如果要更新多條,需要增加參數(shù):{multi: true}。
> db.test.update({"name": "島上碼農"}, {$set: {"name": "碼農"}}, {multi: true}); WriteResult({ "nMatched" : 2, "nUpserted" : 0, "nModified" : 2 })
也可以使用 updateMany 更新多條。
> db.test.updateMany({"name": "碼農"}, {$set: {"name": "島上碼農"}}); { "acknowledged" : true, "matchedCount" : 3, "modifiedCount" : 3 }
6. 替換文檔
替換文檔會使用新的文檔替換掉已有的文檔,其中格式為 db.{數(shù)據集名}.save({新文檔數(shù)據})。例如下面的例子替換了_id 為60c8a50adb9890bf41255fe4的文檔。
> db.test.save({"_id": "60c8a50adb9890bf41255fe4", "name": "島上碼農-1"}); WriteResult({ "nMatched" : 0, "nUpserted" : 1, "nModified" : 0, "_id" : "60c8a50adb9890bf41255fe4" })
7. 查詢數(shù)據
查詢數(shù)據命令為格式為 db.{數(shù)據集名}.find()。如果需要限制條數(shù)可以加limit(n)。
> db.test.find();
查詢出來的格式需要美化的話,加上 pretty()即可。
> db.test.find().pretty();
按條件查詢時,在 find 中添加篩選參數(shù)即可。
> db.test.find({"name":"島上碼農"}).pretty();
8. 統(tǒng)計條數(shù)
統(tǒng)計時使用 count()函數(shù)即可,如果需要篩選也是在 find 方法中傳篩選條件即可。
> db.test.find().count();
9. 刪除文檔
刪除文檔的格式為db.test.remove({篩選條件});
> db.test.remove({"name":"島上碼農-1"}); WriteResult({ "nRemoved" : 1 })
刪除一條的使用 deleteOne 方法,刪除多條使用 deleteMany 方法。
> db.test.deleteOne({"name":"島上碼農"}); { "acknowledged" : true, "deletedCount" : 1 } > db.test.deleteMany({"name":"島上碼農"}); { "acknowledged" : true, "deletedCount" : 2 }
10. 查看幫助文檔
對于有些命令不懂操作的,查看操作文檔即可,命令格式為 db.{數(shù)據集名}.help()。
以上就是MongoDB數(shù)據庫常用的10條操作命令的詳細內容,更多關于MongoDB 操作命令的資料請關注腳本之家其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Mongodb 數(shù)據類型及Mongoose常用CURD
MongoDB 是一個開源的 NoSQL 數(shù)據庫,相比 MySQL 那樣的關系型數(shù)據庫,它更為輕巧、靈活,非常適合在數(shù)據規(guī)模很大、事務性不強的場合下使用,本文給大家介紹Mongodb 數(shù)據類型及Mongoose常用CURD,感興趣的朋友一起學習吧2016-01-01Mongodb使用$pop刪除數(shù)組中元素的操作指南
本文描述怎樣從Mongodb的文檔數(shù)組字段中,使用$pop刪除數(shù)組中的元素,文中通過代碼示例給大家講解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工作有一定的幫助,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