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談談React中setState是一個宏任務還是微任務
前言
最近有個朋友面試,面試官問了個奇葩的問題,也就是我寫在標題上的這個問題。

能問出這個問題,面試官應該對 React 不是很了解,也是可能是看到面試者簡歷里面有寫過自己熟悉 React,面試官想通過這個問題來判斷面試者是不是真的熟悉 React 🤣。
面試官的問法是否正確?§
面試官的問題是,setState 是一個宏任務還是微任務,那么在他的認知里,setState 肯定是一個異步操作。為了判斷 setState 到底是不是異步操作,可以先做一個實驗,通過 CRA 新建一個 React 項目,在項目中,編輯如下代碼: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logo from './logo.svg';
import './App.css';
class App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tate = {
count: 1000
}
render() {
return (
<div className="App">
<img
src={logo} alt="logo"
className="App-logo"
onClick={this.handleClick}
/>
<p>我的關注人數(shù):{this.state.count}</p>
</div>
);
}
}
export default App;
頁面大概長這樣:

上面的 React Logo 綁定了一個點擊事件,現(xiàn)在需要實現(xiàn)這個點擊事件,在點擊 Logo 之后,進行一次 setState 操作,在 set 操作完成時打印一個 log,并且在 set 操作之前,分別添加一個宏任務和微任務。代碼如下:
handleClick = () => {
const fans = Math.floor(Math.random() * 10)
setTimeout(() => {
console.log('宏任務觸發(fā)')
})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微任務觸發(fā)')
})
this.setState({
count: this.state.count + fans
}, () => {
console.log('新增粉絲數(shù):', fans)
})
}

很明顯,在點擊 Logo 之后,先完成了 setState 操作,然后再是微任務的觸發(fā)和宏任務的觸發(fā)。所以,setState 的執(zhí)行時機是早于微任務與宏任務的,即使這樣也只能說它的執(zhí)行時機早于 Promise.then,還不能證明它就是同步任務。
handleClick = () => {
const fans = Math.floor(Math.random() * 10)
console.log('開始運行')
this.setState({
count: this.state.count + fans
}, () => {
console.log('新增粉絲數(shù):', fans)
})
console.log('結束運行')
}

這么看,似乎 setState 又是一個異步的操作。主要原因是,在 React 的生命周期以及綁定的事件流中,所有的 setState 操作會先緩存到一個隊列中,在整個事件結束后或者 mount 流程結束后,才會取出之前緩存的 setState 隊列進行一次計算,觸發(fā) state 更新。只要我們跳出 React 的事件流或者生命周期,就能打破 React 對 setState 的掌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 setState 放到 setTimeout 的匿名函數(shù)中。
handleClick = () => {
setTimeout(() => {
const fans = Math.floor(Math.random() * 10)
console.log('開始運行')
this.setState({
count: this.state.count + fans
}, () => {
console.log('新增粉絲數(shù):', fans)
})
console.log('結束運行')
})
}

由此可見,setState 本質上還是在一個事件循環(huán)中,并沒有切換到另外宏任務或者微任務中,在運行上是基于同步代碼實現(xiàn),只是行為上看起來像異步。所以,根本不存在面試官的問題。
React 是如何控制 setState 的 ?§
前面的案例中,setState 只有在 setTimeout 中才會變得像一個同步方法,這是怎么做到的?
handleClick = () => {
// 正常的操作
this.setState({
count: this.state.count + 1
})
}
handleClick = () => {
// 脫離 React 控制的操作
setTimeout(() => {
this.setState({
count: this.state.count + fans
})
})
}
先回顧之前的代碼,在這兩個操作中,我們分別在 Performance 中記錄一次調用棧,看看兩者的調用棧有何區(qū)別。


在調用棧中,可以看到 Component.setState 方法最終會調用enqueueSetState 方法 ,而 enqueueSetState 方法內部會調用 scheduleUpdateOnFiber 方法,區(qū)別就在于正常調用的時候,scheduleUpdateOnFiber 方法內只會調用 ensureRootIsScheduled ,在事件方法結束后,才會調用 flushSyncCallbackQueue 方法。而脫離 React 事件流的時候,scheduleUpdateOnFiber 在 ensureRootIsScheduled 調用結束后,會直接調用 flushSyncCallbackQueue 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用來更新 state 并重新進行 render。


function scheduleUpdateOnFiber(fiber, lane, eventTime) {
if (lane === SyncLane) {
// 同步操作
ensureRootIsScheduled(root, eventTime);
// 判斷當前是否還在 React 事件流中
// 如果不在,直接調用 flushSyncCallbackQueue 更新
if (executionContext === NoContext) {
flushSyncCallbackQueue();
}
} else {
// 異步操作
}
}
上述代碼可以簡單描述這個過程,主要是判斷了 executionContext 是否等于 NoContext 來確定當前更新流程是否在 React 事件流中。
眾所周知,React 在綁定事件時,會對事件進行合成,統(tǒng)一綁定到 document 上( react@17 有所改變,變成了綁定事件到 render 時指定的那個 DOM 元素),最后由 React 來派發(fā)。
所有的事件在觸發(fā)的時候,都會先調用 batchedEventUpdates$1 這個方法,在這里就會修改 executionContext 的值,React 就知道此時的 setState 在自己的掌控中。
// executionContext 的默認狀態(tài)
var executionContext = NoContext;
function batchedEventUpdates$1(fn, a) {
var prevExecutionContext = executionContext;
executionContext |= EventContext; // 修改狀態(tài)
try {
return fn(a);
} finally {
executionContext = prevExecutionContext;
// 調用結束后,調用 flushSyncCallbackQueue
if (executionContext === NoContext) {
flushSyncCallbackQueue();
}
}
}

所以,不管是直接調用 flushSyncCallbackQueue ,還是推遲調用,這里本質上都是同步的,只是有個先后順序的問題。
未來會有異步的 setState§
如果你有認真看上面的代碼,你會發(fā)現(xiàn)在 scheduleUpdateOnFiber 方法內,會判斷 lane 是否為同步,那么是不是存在異步的情況?
function scheduleUpdateOnFiber(fiber, lane, eventTime) {
if (lane === SyncLane) {
// 同步操作
ensureRootIsScheduled(root, eventTime);
// 判斷當前是否還在 React 事件流中
// 如果不在,直接調用 flushSyncCallbackQueue 更新
if (executionContext === NoContext) {
flushSyncCallbackQueue();
}
} else {
// 異步操作
}
}
React 在兩年前,升級 fiber 架構的時候,就是為其異步化做準備的。在 React 18 將會正式發(fā)布 Concurrent 模式,關于 Concurrent 模式,官方的介紹如下。

什么是 Concurrent 模式?
Concurrent 模式是一組 React 的新功能,可幫助應用保持響應,并根據(jù)用戶的設備性能和網(wǎng)速進行適當?shù)恼{整。在 Concurrent 模式中,渲染不是阻塞的。它是可中斷的。這改善了用戶體驗。它同時解鎖了以前不可能的新功能。
現(xiàn)在如果想使用 Concurrent 模式,需要使用 React 的實驗版本。如果你對這部分內容感興趣可以閱讀我之前的文章:https://blog.shenfq.com/posts/2020/React%20架構的演變%20-%20從同步到異步.html
總結
到此這篇關于React中setState是一個宏任務還是微任務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React setState是宏任務還是微任務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React踩坑之a(chǎn)ntd輸入框rules中的required=true問題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React踩坑之a(chǎn)ntd輸入框rules中的required=true問題,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錯誤或未考慮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賜教2023-06-06
React函數(shù)式組件Hook中的useEffect函數(shù)的詳細解析
useEffect是react v16.8新引入的特性。我們可以把useEffect hook看作是componentDidMount、componentDidUpdate、componentWillUnmounrt三個函數(shù)的組合2022-10-10
React報錯信息之Expected?an?assignment?or?function?call?and?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React報錯之Expected?an?assignment?or?function?call?and?instead?saw?an?expression,下面有兩個示例來展示錯誤是如何產(chǎn)生的,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2-08-08
react中的forwardRef 和memo的區(qū)別解析
forwardRef和memo是React中用于性能優(yōu)化和組件復用的兩個高階函數(shù),本文給大家介紹react中的forwardRef 和memo的區(qū)別及適用場景,感興趣的朋友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吧2023-10-10
create-react-app全家桶router?mobx全局安裝配置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介紹了create-react-app全家桶router?mobx全局安裝配置,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鑒參考下,希望能夠有所幫助,祝大家多多進步,早日升職加薪2022-06-06
React Native使用Modal自定義分享界面的示例代碼
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了React Native使用Modal自定義分享界面的示例代碼,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參考一下2017-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