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單例模式為何要實例化一個對象不全部使用static
C++的單例模式為什么不直接全部使用static,而是非要實例化一個對象?
通過getInstance()函數(shù)獲取單例對象,這種模式的關鍵之處不是在于強迫你用函數(shù)來獲取對象。關鍵之處是讓static對象定義在函數(shù)內部,變成局部static變量。
看下這種實現(xiàn)方式的經典demo: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static Singleton inst; return inst; } Singleton(const Singleton&) = delete; Singleton& operator=(const Singleton&) = delete; // 其他數(shù)據(jù)函數(shù) // ... private: Singleton() { ... } // 其他數(shù)據(jù)成員 // ... };
學名是:Meyers' Singleton。沒錯,也就是說這是Scott Meyers最早提出來的C++單例模式的推薦寫法。
注意:這種單例寫法需要C++11。因為是從C++11標準才開始規(guī)定 static變量是線程安全的。也就是說無需我們自己寫加鎖保護的代碼,編譯器能夠幫我們做到。
所以C++程序員們不要在讀完Java單例模式的資料之后,在C++程序中寫double check或volatile了!
如果是把 static對象定義成 Singleton的私有static成員變量,然后getInstance()去返回這個成員即: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 } Singleton(const Singleton&) = delete; Singleton& operator=(const Singleton&) = delete; // 其他數(shù)據(jù)函數(shù) // ... private: Singleton() { ... } static Singleton inst; // 其他數(shù)據(jù)成員 // ... }; Singleton Singleton::inst;
雖然它也是 先getInstance()再訪問,但這種不是Meyers' Singleton!
那么為什么Meyers推薦的是第一種的呢?
原因是這解決了一類重要問題,那就是static變量的初始化順序的問題。
C++只能保證在同一個文件中聲明的static變量的初始化順序與其變量聲明的順序一致。但是不能保證不同的文件中的static變量的初始化順序。
然后對于單例模式而言,不同的單例對象之間進行調用也是常見的場景。比如我有一個單例,存儲了程序啟動時加載的配置文件的內容。另外有一個單例,掌管著一個全局唯一的日志管理器。在日志管理初始化的時候,要通過配置文件的單例對象來獲取到某個配置項,實現(xiàn)日志打印。
這時候兩個單例在不同文件中各自實現(xiàn),很有可能在日志管理器的單例使用配置文件單例的時候,配置文件的單例對象是沒有被初始化的。這個未初始化可能產生的風險指的是C++變量的未初始化,而不是說配置文件未加載的之類業(yè)務邏輯上的未初始化導致的問題。
而Meyers' Singleton寫法中,單例對象是第一次訪問的時候(也就是第一次調用getInstance()函數(shù)的時候)才初始化的,但也是恰恰因為如此,因而能保證如果沒有初始化,在該函數(shù)調用的時候,是能完成初始化的。所以先getInstance()再訪問 這種形式的單例 其關鍵并不是在于這個形式。而是在于其內容,局部static變量能保證通過函數(shù)來獲取static變量的時候,該函數(shù)返回的對象是肯定完成了初始化的!
講到這,我們對Meyers' Singleton的盲目鼓吹也需冷靜一下,因為C++同樣能保證所有文件內(非函數(shù)內)的static變量在main()函數(shù)開始運行之后肯定是都能做完初始化的。所以如果你是在main()函數(shù)運行之后,用日志管理器的單例訪問配置文件的單例,那么其實也是沒有問題的… 這就引出Meyers' Singleton的第二個優(yōu)勢,那就是當產生繼承的時候。
如果出現(xiàn)繼承,這種寫法中: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void on() {Singleton::isOn = true;} static void off() {Singleton::isOn = false;} static bool state() {return Singleton::isOn;} private: static bool isOn; }; class Monitor: public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void addBrightness(int val) { brightness += val;} static void subBrightness(int val) { brightness -= val;} static int getBrightness() { return brightness;} private: static int brightness; };
如果有子類繼承這一父類,來拓展成新的子類,比如Monitor顯示器類有開關狀態(tài),同時擴展了一個亮度的成員。但是父子類的static成員變量是共享的,其isOn成員會有問題。
好吧,如果你說你的單例完全不會出現(xiàn)繼承的情況,是不是就不需要寫成Meyers' Singleton?我只想說,如果你一定要強加這么多限定的話,那么這種設計模式的討論本身就沒有意義。就很像是在說:我自己能夠保證每個new出來的指針我都能delete掉它,所以我不需要RAII……
總結:
所謂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慣用法(idiom)這種老程序員的經驗之談都是讓你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即使你不懂其奧秘,但凡遵守了,就能避免掉很多潛在的問題。盡管這種問題并不能百分百發(fā)生。所以這倒沒必要去抬杠。
到此這篇關于C++單例模式為何要實例化一個對象不全部使用static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static的使用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Vscode Remote Development遠程開發(fā)調試的實現(xiàn)思路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Vscode Remote Development遠程開發(fā)調試的相關資料,本文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給大家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0-04-04C++中類的成員函數(shù)及內聯(lián)函數(shù)使用及說明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C++中類的成員函數(shù)及內聯(lián)函數(shù)使用及說明,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錯誤或未考慮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賜教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