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深入探究引用的使用
一. 引用的概念
引用不是新定義一個變量,而是給已存在變量取了一個別名,編譯器不會為引用變量開辟內(nèi)存空間,它和它引用的變量共用同一塊內(nèi)存空間。
類型& 引用變量名(對象名) = 引用實體;
如下:
void TestRef() { int a = 10; int& ra = a;//<====定義引用類型 printf("%p\n", &a); printf("%p\n", &ra); }
注意:引用類型必須和引用實體是同種類型的
二. 引用特性
1. 引用在定義時必須初始化
2. 一個變量可以有多個引用
3. 引用一旦引用一個實體,再不能引用其他實體
如下:
void TestRef() { int a = 10; int a2 = 20; //a的多個引用 int& b = a; int& c = a; int& d = b; int& ra;//該條語句編譯時會出錯,未初始化 int &ra = a2;//報錯,引用了其他實體 printf("%p %p %p %p\n", &a, &b, &c, &d); }
三. 常引用
void TestConstRef() { const int a = 10; //int& ra = a; // 該語句編譯時會出錯,a為常量 const int& ra = a; // int& b = 10; // 該語句編譯時會出錯,b為常量 const int& b = 10; double d = 12.34; //int& rd = d; // 該語句編譯時會出錯,類型不同 const int& rd = d; //int& c = 100; // 該語句編譯時會出錯,常量是只讀的 const int& c = 100; }
注意:
引用取別名原則:對原引用變量,讀寫權(quán)限只能縮小,不能放大
const int a = 10;
int& ra = a;
編譯不通過,因為放大了權(quán)限,原引用本來是只讀,但是引用以后卻變成了可讀可寫
int& b = 10;
const int& b = 10;
編譯可以通過,因為縮小了權(quán)限,原引用本來是可讀可寫,引用后變成了只讀
double d = 12.34;
int& rd = d;
編譯不通過,這里比較特殊,看起來是因為類型不同而報錯,其實不然,報錯是因為權(quán)限放大了,為什么?
int類型要引用double類型,double類型轉(zhuǎn)化到int類型屬于隱式類型轉(zhuǎn)換會舍棄小數(shù)位,隱式類型轉(zhuǎn)換會產(chǎn)生臨時變量,double類型到int類型會創(chuàng)建一個臨時變量存儲double變成了int類型的值,這里需要注意,這個臨時變量具有常性是只讀的,rd其實是引用了這個臨時變量,因為臨時變量是只讀的,引用了臨時變量的rd也應(yīng)該是只讀的,所以這就是為什么const int& rd = d 可以編譯通過。
int& c = 100;
編譯通過,因為常量本來就是只讀的,不加const代表引用后變成了可讀可寫,權(quán)限放大。
四. 使用場景
1. 做參數(shù)
void Swap(int& left, int& right) { int temp = left; left = right; right = temp; }
- 輸出型參數(shù)
- 減少拷貝,提高效率
2. 做返回值
int& Count() { static int n = 0; n++; // ... return n; }
減少拷貝
(傳值返回需要拷貝數(shù)據(jù),傳引用返回直接返回變量的別名)
3. 做返回值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知道當(dāng)函數(shù)返回一個值時,會生成一個臨時變量,而函數(shù)的返回類型就是這個臨時變量的類型
int Ad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int Count() { static int n = 0; n++; return n; } int main() { int temp = Add(2, 3); int tmp = Count(); return 0; }
以上代碼將a+b(n)的值賦值給臨時變量,臨時變量再賦值給temp(tmp),為什么要設(shè)置這個臨時變量?
其實很簡單,在這個代碼里是會有問題的,出了函數(shù)作用域a+b的值就已經(jīng)被銷毀了,需要一個臨時變量去儲存這個返回值,再去訪問那塊空間是非法的,而被static修飾的n由于它的生命周期變長了,即使出了函數(shù)也不會被銷毀
那么問題來了,以下代碼是正確的嗎?
int& Add(int a, int b) { int c = a + b; return c; } int main() { int& ret = Add(1, 2); return 0; }
很明顯是有問題的!這里將c的引用返回 ,而一旦出了函數(shù)c就被銷毀了,這塊空間也被操作系統(tǒng)收回,再將c的引用賦值給ret就變成了非法訪問了,就變成了由引用造成的野指針
由上面的問題可以衍生出以下代碼:
這里的ret是什么?
int& Add(int a, int b) { int c = a + b; return c; } int main() { int& ret = Add(1, 2); Add(3, 4); cout << "Add(1, 2) is :"<< ret <<endl; return 0; }
很明顯是7,ret是c的引用,由于出了函數(shù)以后這塊空間的使用權(quán)還給了操作系統(tǒng),由于第二次函數(shù)調(diào)用仍然是在第一次函數(shù)調(diào)用的空間進行棧幀的建立,因為ret的地址(ret的地址就是之前那塊臨時變量的地址)還是之前那個地址,所以由于第二次返回c時建立的臨時變量已經(jīng)變成了7,所以ret也變成了7
但是一定會是7嗎?其實不然,我們知道這塊空間的使用權(quán)還給了操作系統(tǒng),這塊空間也有可能會被其他程序使用了,導(dǎo)致數(shù)值變成了不確定性,因為這里是直接馬上又調(diào)用了這個函數(shù),所以會是7,所以,其實正確答案應(yīng)該是隨機值才對
看下面這個代碼就是典型的例子:
int& Add(int a, int b) { int c = a + b; return c; } int main() { int& ret = Add(1, 2); Add(3, 4); cout << "Add(1, 2) is :"<< ret <<endl; cout << "Add(1, 2) is :"<< ret <<endl; return 0; }
這里的輸出語句其實也是調(diào)用了函數(shù),由上面可知第一個是7,那么第二個呢?隨機值!因為進行了第一次輸出后其實也是進行了函數(shù)調(diào)用,函數(shù)調(diào)用會建立棧幀,在上一個輸出建立的棧幀處重新建立了棧幀,函數(shù)調(diào)用前需要先傳參,由于上一個輸出語句銷毀完棧幀以后ret地址處的值被覆蓋成隨機值,在第二次輸出語句中此時就會把這個隨機值作為參數(shù)傳過去給函數(shù),導(dǎo)致輸出了隨機值,所以傳引用返回不是所有情況都可以使用的,像一開始加上了static關(guān)鍵字之類的才可以返回,因為n的生命周期變長了,出了函數(shù)作用域沒有被銷毀,取值都是去靜態(tài)區(qū)取數(shù)據(jù)。
結(jié)論:如果函數(shù)返回時,出了函數(shù)作用域,如果返回對象還未還給系統(tǒng),則可以使用引用返回,如果已經(jīng)還給系統(tǒng)了,則必須使用傳值返回。
五. 傳值傳引用效率對比
以值作為參數(shù)或者返回值類型,在傳參和返回期間,函數(shù)不會直接傳遞實參或者將變量本身直接返回,而是傳遞實參或者返回變量的一份臨時的拷貝,因此用值作為參數(shù)或者返回值類型,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尤其是當(dāng)參數(shù)或者返回值類型非常大時,效率就更低。
1. 值和引用傳參時的效率比較
#include <time.h> struct A { int a[10000]; }; void TestFunc1(A a) {} void TestFunc2(A& a) {} void TestFunc3(A* a) {} void TestRefAndValue() { A a; // 以值作為函數(shù)參數(shù) size_t begin1 = clock(); for (size_t i = 0; i < 10000; ++i) TestFunc1(a); size_t end1 = clock(); // 以引用作為函數(shù)參數(shù) size_t begin2 = clock(); for (size_t i = 0; i < 10000; ++i) TestFunc2(a); size_t end2 = clock(); // 以指針作為參數(shù) size_t begin3 = clock(); for (size_t i = 0; i < 10000; ++i) TestFunc3(&a); size_t end3 = clock(); // 分別計算兩個函數(shù)運行結(jié)束后的時間 cout << "TestFunc1(A)-time:" << end1 - begin1 << endl; cout << "TestFunc2(A&)-time:" << end2 - begin2 << endl; cout << "TestFunc2(A&)-time:" << end3 - begin3 << endl; }
2. 值和引用的作為返回值類型的性能比較
#include <time.h> struct A{ int a[10000]; }; A a; // 值返回 A TestFunc1() { return a;} // 引用返回 A& TestFunc2(){ return a;} void TestReturnByRefOrValue() { // 以值作為函數(shù)的返回值類型 size_t begin1 = clock(); for (size_t i = 0; i < 100000; ++i) TestFunc1(); size_t end1 = clock(); // 以引用作為函數(shù)的返回值類型 size_t begin2 = clock(); for (size_t i = 0; i < 100000; ++i) TestFunc2(); size_t end2 = clock(); // 計算兩個函數(shù)運算完成之后的時間 cout << "TestFunc1 time:" << end1 - begin1 << endl; cout << "TestFunc2 time:" << end2 - begin2 << endl; }
通過上述代碼的比較,發(fā)現(xiàn)傳值和指針在作為傳參以及返回值類型上效率相差很大。
六. 引用和指針
在語法概念上引用就是一個別名,沒有獨立空間,和其引用實體共用同一塊空間。
int main() { int a = 10; int& ra = a; cout<<"&a = "<<&a<<endl; cout<<"&ra = "<<&ra<<endl; return 0; }
在底層實現(xiàn)上實際是有空間的,因為引用是按照指針方式來實現(xiàn)的。
int main() { int a = 10; int& ra = a; ra = 20; int* pa = &a; *pa = 20; return 0; }
我們來看下引用和指針的匯編代碼對比:
引用和指針的不同點:
- 引用在定義時必須初始化,指針沒有要求(建議初始化)
- 引用在初始化時引用一個實體后,就不能再引用其他實體,而指針可以在任何時候指向任何一個同類型實體
- 沒有NULL引用,但有NULL指針
- 在sizeof中含義不同:引用結(jié)果為引用類型的大小,但指針始終是地址空間所占字節(jié)個數(shù)(32位平臺下占 4個字節(jié))
- 引用自加即引用的實體增加1,指針自加即指針向后偏移一個類型的大小
- 有多級指針,但是沒有多級引用
- 訪問實體方式不同,指針需要顯式解引用,引用編譯器自己處理
- 引用比指針使用起來相對更安全
引用和指針的相同點:
雖然從語法角度來看引用是別名沒有額外開空間,但是底層角度來看他們是一樣的。
什么是底層角度呢?就是通過編譯器處理的結(jié)果來看,以下是指針和引用經(jīng)編譯器處理后的結(jié)果
我們會發(fā)現(xiàn)匯編指令是一致的,這就說明了從底層角度看這兩個實現(xiàn)方式是一樣的
到此這篇關(guān)于C++深入探究引用的使用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guān)C++引用內(nèi)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guān)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guān)文章
C語言 不使用strcat函數(shù)實現(xiàn)連接兩個字符串功能代碼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篇C語言 不使用strcat函數(shù)實現(xiàn)連接兩個字符串功能代碼,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19-12-12C語言動態(tài)內(nèi)存管理malloc柔性數(shù)組示例詳解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介紹了C語言動態(tài)內(nèi)存管理malloc柔性數(shù)組示例詳解,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鑒參考下,希望能夠有所幫助,祝大家多多進步,早日升職加薪2022-10-10C++?Boost?MultiArray簡化使用多維數(shù)組庫
Boost是為C++語言標(biāo)準(zhǔn)庫提供擴展的一些C++程序庫的總稱。Boost庫是一個可移植、提供源代碼的C++庫,作為標(biāo)準(zhǔn)庫的后備,是C++標(biāo)準(zhǔn)化進程的開發(fā)引擎之一,是為C++語言標(biāo)準(zhǔn)庫提供擴展的一些C++程序庫的總稱2022-11-11C++利用代理模式實現(xiàn)遠(yuǎn)程代理,虛擬代理和保護代理
今天給大家簡單介紹代理模式,一個很簡單的設(shè)計模式,旨在不改變原對象的情況下通過代理對象來控制對原對象的訪問。代理模式根據(jù)具體情況還可以分為遠(yuǎn)程代理、虛擬代理、保護代理等,下面來介紹一下2023-04-04詳解C語言中for循環(huán)與while循環(huán)的用法
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幾個示例為大家介紹一下C語言中for循環(huán)與while循環(huán)的用法以及二者的區(qū)別,文中的代碼講解詳細(xì),對我們學(xué)習(xí)C語言有一定幫助,需要的可以參考一下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