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可迭代對象詳細介紹
1、迭代器
迭代器是借鑒C++等語言的概念,迭代器的原理就像指針一樣,它指向數據集合中的某個元素,你可以獲取它指向的元素,也可以移動它以獲取其它元素。迭代器類似于數組中下標的拓展,各種數據結構,如鏈表(List)、集合(Set)、映射(Map)都有與之對應的迭代器。
JS中的迭代器是專門為了遍歷這一操作設計的。每次獲取到的迭代器總是初始指向第一個元素,并且迭代器只有next()一種行為,直到獲取到數據集的最后一個元素。我們無法靈活移動迭代器的位置,所以,迭代器的任務,是按某種次序遍歷數據集中的元素。
JS規(guī)定,迭代器必須實現next()接口,它應該返回當前元素并將迭代器指向下一個元素,返回的對象格式為{value:元素值, done:是否遍歷結束},其中,done是一個布爾值。done屬性為true的時候,我們默認不會去讀取value, 所以最后返回的經常是{value: undifined, done: true},注意,返回類似{value: 2, done: true} 不會導致錯誤,但是因為done設置為true,在for...of等操作中都會忽略value的值。因此,done:false和value:undifined可以省略。一個簡單的JS迭代器像這樣:
let iter = {
i: 0,
next() {
if (this.i > 10) return { done: true };
return { value: this.i++ };
}
}
//手動使用迭代器
console.log(iter.next()); //{ value: 0 }
console.log(iter.next()); //{ value: 1 }
while (true) {
let item = iter.next();
if (!item.done) {
console.log(item.value); //打印從2到10
} else {
break;
}
}可以看到,迭代器與普通的JS對象沒有區(qū)別,它就是一個用于實現迭代的對象。手動操作迭代器并沒有什么實用性,迭代器的作用是附著在對象上,讓一個對象,或者數據結構成為可迭代對象。
2、迭代器接口與可迭代對象
迭代器接口是我們獲取對象迭代器時默認調用的接口,一個實現了迭代接口的對象即是可迭代對象。JS的默認迭代接口是[Symbol.iterator], 一個對象實現了[Symbol.iterator]接口就成為了可迭代對象。
[Symbol.iterator]是一個特殊的Symbol屬性,它用于JS內部檢測一個對象是否為可迭代對象。接口一詞的含義代表它是一個函數,其結果應該放回一個迭代器。結合上面迭代器必須要有next()操作,所以,對可迭代對象,調用鏈iterableObj[Symbol.iterator]().next()應該是可行的。數組是最具代表性的可迭代對象,讓我們拿數組測試一下:
arr = [1, '2', {a: 3}];
let arrIt = arr[Symbol.iterator](); //獲取數組迭代器
console.log(arrIt.next()); //{ value: 1, done: false }
console.log(arrIt.next()); //{ value: '2', done: false }
console.log(arrIt.next()); //{ value: { a: 3 }, done: false }
console.log(arrIt.next());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可以看到,迭代器的next()接口確實如愿工作,并且返回上述的結構。
3、自定義可迭代對象
現在,讓我們來實現幾個可迭代對象,這十分簡單,只要:
- 實現對象的迭代器接口
[Symbol.iterator](),注意它是一個方法, - 在迭代器接口中返回一個迭代器對象,
- 確保迭代器對象具有
next()接口,并且返回{value: v, done: bool}的結構。
3.1、可迭代的Range對象
作為第一個可迭代對象,我們來實現類似python中的range(from, to),不過這里使用Range對象來封裝一個左閉右開的范圍[from, to)。
function Range(from, to) {
this.from = from;
this.to = to;
}
Range.prototype[Symbol.iterator] = function () {
//返回一個迭代器對象
return {
cur: this.from,
to: this.to, //保證next()中可以獲取
next() {
return (this.cur < this.to) ? {
value: this.cur++,
done: false
}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
}
}
let range = new Range(5, 11); //創(chuàng)建一個range對象
//使用for...of循環(huán)
for (const num of range) {
console.log(num); //依次打印5,6,7,8,9,10
}
//使用
let arrFromRange = Array.from(range);
console.log(arrFromRange); //[5,6,7,8,9,10]3.2、使用Generator函數作為迭代器接口
因為Generator函數產生的generator對象是一種特殊的迭代器,所以我們可以很方法地使用Generator函數作為對象的迭代器接口。使用Generator函數改寫上面的迭代器接口:
Range.prototype[Symbol.iterator] = function* () {
for (let i = this.from; i < this.to; i++) {
yield i;
}
}這種寫法更加簡潔易懂,是最為推薦的寫法,Generator函數中產生的值就是遍歷過程中得到的值。
3.3、可迭代的List
接下來,我們自定義一個鏈表節(jié)點List,在此我們省去不必要的接口。
function ListNode(value) {
this.value = value;
this.nextNode = null;
}
function List(root) {
this.cur = this.root = root;
}
//List的next接口
List.prototype.next = function () {
if (this.cur) { //非尾哨兵節(jié)點
let curNode = {
value: this.cur.value
};
this.cur = this.cur.nextNode;
return curNode;
} else {
return {
done: true
};
}
}List.next()實現了將鏈表指針后移的操縱,并且返回了移動前節(jié)點的值,你可能注意到,我特意讓返回的對象格式與迭代器返回結果一致,下面你將看到這么做的原因?,F在我們讓List變成可迭代,按照之前的做法,使得List[Symbol.iterator]().next()能夠返回正確的{value: v, done: true}格式。是的,我們已經畫好龍了,就差一個點睛之筆:
List.prototype[Symbol.iterator] = function () {
return this;
}隨手寫一個測試:
let a = new ListNode('a'),
b = new ListNode('b'),
c = new ListNode('c');
a.nextNode = b, b.nextNode = c;
let list = new List(a);
for (let i of list) {
console.log(i); //a,b,c
}Perfect! List的迭代器接口返回了它自己,利用了自身的next()接口完成迭代操作,也就是說List的迭代器是List本身,我都為自己構思的例子覺得巧妙。
3.3、可迭代的迭代器
上面的List例子會讓人覺得有點牽強,list.next()的返回值為了迎合迭代器的要求,讓平時不得不使用let curValue = list.next().value來正確接收返回的節(jié)點值,確實。但是,這種做法在一種時候讓人覺得眼前一亮——讓迭代器稱為可迭代對象,因為自己就是可迭代器,讓自己成為自己的迭代器,就像1=1一樣正確自然。
回到開頭埋下的雷,我們只需要稍加改動
let iter = {
i: 0,
next() {
if (this.i > 10) return { done: true };
return { value: this.i++ };
},
//讓迭代器的迭代器接口返回自身
[Symbol.iterator]() {
return this;
}
}
//這樣,你就可以把迭代器用在任何可迭代對象的地方
for (let i of iter) {
console.log(i);
}這樣,這個迭代器本身也是可迭代的。需要注意的是,內置可迭代類型的迭代器也都是可迭代的,類似for(let i of arr[Symbol.iterator]())的操作是可行,其原理是讓Array的迭代器繼承Array.prototype。其它類型也有類似的繼承,如Generator與generator對象。
4、可迭代對象的意義
可迭代對象作為數組的擴充,具有非凡的意義。在以前,對一個需要操作一組數據的接口,只有數組這種結構能支持,非數組對象必須通過某種方式轉化為數組,完成之后,還可能需要還原成原來的結構,這種繁瑣的來回切換很不理想。有了可迭代對象的概念,這類操作可以接受一個可迭代對象,數組是可迭代對象,所以之前的數組參數是仍然可行的,在此之上,任何實現了可迭代接口的對象,也能正常處理??紤]這個下面例子:
function sumInArray(arr){
let sum=0;
for(let i = 0;i<arr.length;i++){
sum+=arr[i];
}
return sum;
}
function sumInIterable(iterable){
let sum = 0;
for(let num of iterable){
sum+=num;
}
return sum;
}sumInArray()只對數組友好,而sumInIterable()是所有可迭代對象通用的,例如我們前面的Range對象,iter對象。是的,數組到可迭代對象的提升,代表了接口的通用性的提升。這個道理太淺顯易懂,以至于你可能覺得我說廢話,那么,請問你在接口設計的時候,會考慮能否使用可迭代對象代替數組嗎?個人認為這種提升很多時候是有益的,特別在一些應用場景較多的接口,我發(fā)現很多ES6操作也是基于可迭代對象。如果有什么看法,也歡迎評論區(qū)探討。
5、使用可迭代對象
先認識JS內建的可迭代對象:
非weak的數據結構,包括Array,Set,Map。DOM中的NodeList對象。String對象。函數的arguments屬性。
再了解哪些操作是基于可迭代對象的:
for...of語法...iterable:展開語法和解構賦值yield*語法Map,Set,WeakMap,WeakSet的構造器。為什么沒有Array?因為Array直接把它對象當成元素了,但是有Array.from(iterable)。Object.fromEntries(iterable),每次迭代結果應該是一個對應鍵值對的二元數組,與Map的迭代結果吻合,常有let obj = Object.fromEntries(map)實現從map到object的轉化。promise.all(iterable)和promist.race(iterable).
我認為對這些方法的具體使用不該放在這里,如果使用過它們,自然了解,只需要記住它們對任何可迭代對象都是支持的。如果不認識它們我也說不完,你應該一一學習去。
6、后記
到此這篇關于JavaScript可迭代對象詳細介紹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JS可迭代對象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JavaScript循環(huán)_動力節(jié)點Java學院整理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詳細介紹了JavaScript循環(huán)的相關資料,JavaScript的兩種循環(huán)方式,一種是for循環(huán),另while一種是循環(huán)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參考一下2017-06-06
javascript將json格式數組下載為excel表格的方法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篇javascript將json格式數組下載為excel表格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17-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