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中關于路由hash與History的設置
關于路由hash與History的設置
1、history 關鍵字:createWebHistory
import { createRouter, createWebHistory } from 'vue-router' const routes = [ { ? path: '/userinfo', ? name: 'UserInfo', ? component: () => import('../views/UserInfo.vue') }] const router = createRouter({ ? history: createWebHistory(process.env.BASE_URL), ? routes }) export default router
2、hash 關鍵字:createWebHashHistory
import { createRouter, createWebHashHistory } from 'vue-router' const routes = [{ ? path: '/userinfo', ? name: 'UserInfo', ? component: () => import('../views/UserInfo.vue') }] const router = createRouter({ ? history: createWebHashHistory(), ? routes }) export default router
路由中hash和history模式區(qū)別
Vue-Router有兩種模式:hash模式和history模式。默認的路由模式是hash模式。
1、hash模式
hash模式是開發(fā)中默認的模式,也稱作錨點,它的URL帶著一個#,例如:www.abc.com/#/vue,它的hash值就是#/vue。
特點:
hash值會出現(xiàn)在URL里面,但是不會出現(xiàn)在HTTP請求中,對后端沒有影響。所以改變hash值不會重新加載頁面。
這種模式的瀏覽器支持度很好,低版本的IE瀏覽器也支持這種模式。
hash路由被稱為是前端路由,已經(jīng)成為SPA(單頁面應用)的標配。
原理:
hash模式的主要原理就是onhashchange()事件:
window.onhashchange = function(event){ ?? ?console.log(event.oldURL, event.newURL); ?? ?let hash = location.hash.slice(1); }
使用onhashchange()事件的好處就是,在頁面的hash值發(fā)生變化時,無需向后端發(fā)起請求,window就可以監(jiān)聽事件的改變,并按規(guī)則加載相應的代碼。除此之外,hash值變化對應的URL都會被瀏覽器記錄下來,這樣瀏覽器就能實現(xiàn)頁面的前進和后退。雖然是沒有請求后端服務器,但是頁面的hash值和對應的URL關聯(lián)起來了。
獲取頁面hash變化的方法:
(1)監(jiān)聽$route的變化:
// 監(jiān)聽,當路由發(fā)生變化的時候執(zhí)行 watch: { ? $route: { ? ? handler: function(val, oldVal){ ? ? ? console.log(val); ? ? }, ? ? // 深度觀察監(jiān)聽 ? ? deep: true ? } },
(2)通過window.location.hash讀取#值:
window.location.hash 的值可讀可寫,讀取來判斷狀態(tài)是否改變,寫入時可以在不重載網(wǎng)頁的前提下,添加一條歷史訪問記錄。
2、history模式
history模式直接指向history對象,它表示當前窗口的瀏覽歷史,history對象保存了當前窗口訪問過的所有頁面網(wǎng)址。URL中沒有#,它使用的是傳統(tǒng)的路由分發(fā)模式,即用戶在輸入一個URL時,服務器會接收這個請求,并解析這個URL,然后做出相應的邏輯處理。
特點:
當使用history模式時,URL就像這樣:hhh.com/user/id。相比hash模式更加好看。
雖然history模式不需要#。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點,就是在刷新頁面的時候,如果沒有相應的路由或資源,就會刷出404來。
history api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切換歷史狀態(tài) 和 修改歷史狀態(tài):
修改歷史狀態(tài):
包括了 HTML5 History Interface 中新增的 pushState() 和 replaceState() 方法,這兩個方法應用于瀏覽器的歷史記錄棧,提供了對歷史記錄進行修改的功能。只是當他們進行修改時,雖然修改了url,但瀏覽器不會立即向后端發(fā)送請求。如果要做到改變url但又不刷新頁面的效果,就需要前端用上這兩個API。
切換歷史狀態(tài):
包括forward()、back()、go()三個方法,對應瀏覽器的前進,后退,跳轉(zhuǎn)操作。
配置:
想要設置成history模式,就要進行以下的配置(后端也要進行配置):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 mode: 'history', ? routes: [...] })
3、兩者對比
調(diào)用 history.pushState() 相比于直接修改 hash,存在以下優(yōu)勢:
pushState() 設置的新 URL 可以是與當前 URL 同源的任意 URL;而 hash 只可修改 # 后面的部分,因此只能設置與當前 URL 同文檔的 URL。
pushState() 設置的新 URL 可以與當前 URL 一模一樣,這樣也會把記錄添加到棧中;而 hash 設置的新值必須與原來不一樣才會觸發(fā)動作將記錄添加到棧中。
pushState() 通過 stateObject 參數(shù)可以添加任意類型的數(shù)據(jù)到記錄中;而 hash 只可添加短字符串。
pushState() 可額外設置 title 屬性供后續(xù)使用。
hash模式下,僅hash符號之前的url會被包含在請求中,后端如果沒有做到對路由的全覆蓋,也不會返回404錯誤;history模式下,前端的url必須和實際向后端發(fā)起請求的url一致,如果沒有對用的路由處理,將返回404錯誤。
小結:
hash模式URL上帶有#,僅 hash 符號之前的內(nèi)容會被包含在請求中,如 www.hhh.com,因此對于后端來說,即使沒有做到對路由的全覆蓋,也不會返回 404 錯誤。
hash模式URL上沒有#,前端的 URL 必須和實際向后端發(fā)起請求的 URL 一致,如 www.hhh.com/user/id。如果后端缺少對 /use/id 的路由處理,將返回 404 錯誤。
以上為個人經(jīng)驗,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vue+axios 前端實現(xiàn)的常用攔截的代碼示例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vue+axios 前端實現(xiàn)的常用攔截的代碼示例,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xiàn)在分享給大家,也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18-08-08vue數(shù)據(jù)操作之點擊事件實現(xiàn)num加減功能示例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vue數(shù)據(jù)操作之點擊事件實現(xiàn)num加減功能,結合實例形式分析了vue.js事件響應及數(shù)值運算相關操作技巧,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19-01-01vue-virtual-scroll-list虛擬組件實現(xiàn)思路詳解
這篇文章主要給大家介紹了關于vue-virtual-scroll-list虛擬組件實現(xiàn)思路的相關資料,文中通過實例代碼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3-02-02vue3+typescript實現(xiàn)圖片懶加載插件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vue3+typescript實現(xiàn)圖片懶加載插件,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使用vue,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下20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