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再次進入頁面不會再次調用接口請求問題
再次進入頁面不會再次調用接口請求
在vue實際項目中,很多時候會在mounted或者created請求數(shù)據(jù)接口然后渲染到頁面上,但是這兩個生命周期都是只會在第一次進入頁面后執(zhí)行,再次進入該頁面時,由于vue-router的機制,會緩存已經(jīng)加載過的頁面數(shù)據(jù)這樣會大大提高效率,所以我們使用$router.push等跳轉操作時會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在其他頁面上修改的數(shù)據(jù),跳轉到這個頁面,修改的數(shù)據(jù)并沒有變化。
實際例子
a頁面展示了一組數(shù)據(jù),需要跳到另一個頁面修改其中的一項數(shù)據(jù)然后用router.push再跳轉回來。然而實際跳轉回來a頁面的數(shù)據(jù)并沒有改變。這里我們就需要用到actived這個生命周期了:下面是官網(wǎng)api的解釋:

可以看出axtived需要配合keep-alive使用
我們就需要再項目的router-view加上keep-alive,例如:

然后在a頁面加上actived生命周期:

進入該頁面就會觸發(fā)actived,然后執(zhí)行數(shù)據(jù)請求接口,頁面數(shù)據(jù)就進行了更新。
created():在創(chuàng)建vue對象時,當html渲染之前就觸發(fā);但是注意,全局vue.js不強制刷新或者重啟時只創(chuàng)建一次,也就是說,created()只會觸發(fā)一次;activated():在vue對象存活的情況下,進入當前存在activated()函數(shù)的頁面時,一進入頁面就觸發(fā);可用于初始化頁面數(shù)據(jù)等
vue請求接口常用寫法(axios)
1. 項目根目錄下新建一個utils文件夾
并新建一個request.js文件(注意:是以axios方法請求的,所以需要先安裝axios或cdn引入)
安裝:
npm
npm install axios -S
yarn
yarn add axios -S
cdn
<script src="https://unpkg.com/axios/dist/axios.min.js"></script>
&&配置代碼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const request = axios.create({
? // 接口的服務器基準路徑
? baseURL: 'http://toutiao.itheima.net',
? ? // axios 默認會在內部這樣來處理后端返回的數(shù)據(jù)
? ? // return JSON.parse(data)
? }]
})
// 請求攔截器
// Add a request interceptor
request.interceptors.request.use(function (config) {
? // 請求發(fā)起會經(jīng)過這里
? // config:本次請求的請求配置對象
? const { user } = store.state
? if (user && user.token) {
? ? config.headers.Authorization = `Bearer ${user.token}`
? }
? // 注意:這里務必要返回 config 配置對象,否則請求就停在這里出不去了
? return config
}, function (error) {
? // 如果請求出錯了(還沒有發(fā)出去)會進入這里
?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 響應攔截器
export default request2.在項目根目錄下新建一個api文件夾存放獲取api的js文件
并在js文件中導入request.js
請求分類:
get:請求數(shù)據(jù)post:提交數(shù)據(jù)put:更新數(shù)據(jù)(所有的數(shù)據(jù)都推送到后端)patch:更新數(shù)據(jù)(只推送更新的數(shù)據(jù)到后端)delete:刪除數(shù)據(jù)
&&示例代碼
export const 自定義的名字 = data => {
? return request({
? ? method: '請求類型',
? ? url: 'api地址/${data}'
? })
}參數(shù)區(qū)別:
GET請求時,使用params,參數(shù)會直接追加至請求字符串(url)后
export const 自定義的名字 = params => {
? return request({
? ? method: 'GET',
? ? url: 'api地址',
? ? params: {
?? ??? ??? ?name: 'abc'
?? ??? ?}
? })
}或者
export const 自定義的名字 = params => {
? return request({
? ? method: 'GET',
? ? url: 'api地址',
? ? params: params // 可直接簡寫為params
? })
}POST請求時,使用data,參數(shù)是添加到請求體(body)的
export const 自定義的名字 = data => {
? return request({
? ? method: 'POST',
? ? url: 'api地址',
? ? data: {
?? ??? ??? ?name: 'abc'
?? ??? ?}
? })
}或者
export const 自定義的名字 = data => {
? return request({
? ? method: 'POST',
? ? url: 'api地址',
? ? data: data // 可直接簡寫為data
? })
}3.請求的數(shù)據(jù)類型
常見的數(shù)據(jù)請求類型:
raw
可以上傳任意格式的文本,文本不做任何修飾傳到服務端。比如傳一些xml,或者json數(shù)據(jù),或者text文本數(shù)據(jù)。
x-www-form-urlencoded
只能上傳鍵值對,而且鍵值對都是通過**&**間隔分開的。
form-data
可以上傳文件或者鍵值對,最后都會轉化為一條消息。
一般在進行接口傳走前要自己處理,方法如下;
?async 處理函數(shù)名 (blob) {
? ? ? try {
? ? ? ? // 錯誤的用法
? ? ? ? // 如果接口要求 Content-Type 是 application/json
? ? ? ? // 則傳遞普通 JavaScript 對象
? ? ? ? // updateUserPhoto({
? ? ? ? // ? photo: blob
? ? ? ? // })
? ? ? ? // 如果接口要求 Content-Type 是 multipart/form-data
? ? ? ? // 則你必須傳遞 FormData 對象
? ? ? ? const formData = new FormData()
? ? ? ? formData.append('接口參數(shù)名', blob)
? ? ? ? const { data } = await 處理函數(shù)名(formData)
? ? ? ? ?} catch (err) {
?? ??? ??? ?// 。。。
? ? ? }binary
只可以上傳二進制數(shù)據(jù),通常用來上傳文件,由于沒有鍵值,所以,一次只能上傳一個文件,不常用。
以上為個人經(jīng)驗,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vue 動態(tài)樣式綁定 class/style的寫法小結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vue 動態(tài)樣式綁定 class/style的寫法小結,本文給大家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3-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