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可擴展性與多線程超詳細精講
一、可擴展性和多線程
基于 Boost.Asio 之類的庫開發(fā)程序與通常的 C++ 風格不同??赡苄枰L時間才能返回的函數(shù)不再按順序調用。 Boost.Asio 不調用阻塞函數(shù),而是啟動異步操作。操作完成后應該調用的函數(shù)現(xiàn)在在相應的處理程序中調用。這種方法的缺點是順序執(zhí)行函數(shù)的物理分離,這會使代碼更難理解。
諸如 Boost.Asio 之類的庫通常用于實現(xiàn)更高的效率。無需等待操作完成,程序可以在其間執(zhí)行其他任務。因此,可以啟動多個同時執(zhí)行的異步操作——請記住,異步操作通常用于訪問進程之外的資源。由于這些資源可以是不同的設備,它們可以獨立工作并同時執(zhí)行操作。
可擴展性描述了程序有效地從額外資源中受益的能力。借助 Boost.Asio,可以從外部設備同時執(zhí)行操作的能力中受益。如果使用線程,則可以在可用的 CPU 內核上同時執(zhí)行多個功能。 Boost.Asio 的線程提高了可伸縮性,因為您的程序可以利用內部和外部設備,這些設備可以獨立執(zhí)行操作或相互協(xié)作執(zhí)行操作。
如果在 boost::asio::io_service 類型的對象上調用成員函數(shù) run(),則在同一線程中調用關聯(lián)的處理程序。通過使用多個線程,程序可以多次調用 run()。一旦異步操作完成,I/O 服務對象將在這些線程之一中執(zhí)行處理程序。如果第二個操作在第一個操作之后不久完成,則 I/O 服務對象可以在不同的線程中執(zhí)行處理程序?,F(xiàn)在,不僅進程外的操作可以并發(fā)執(zhí)行,進程內的處理程序也可以并發(fā)執(zhí)行。
二、線程示例
示例 32.3。 I/O 服務對象的兩個線程同時執(zhí)行處理程序
#include <boost/asio/io_service.hpp> #include <boost/asio/steady_timer.hpp> #include <chrono> #include <thread>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boost::asio; int main() { io_service ioservice; steady_timer timer1{ioservice, std::chrono::seconds{3}}; timer1.async_wait([](const boost::system::error_code &ec) { std::cout << "3 sec\n"; }); steady_timer timer2{ioservice, std::chrono::seconds{3}}; timer2.async_wait([](const boost::system::error_code &ec) { std::cout << "3 sec\n"; }); std::thread thread1{[&ioservice](){ ioservice.run(); }}; std::thread thread2{[&ioservice](){ ioservice.run(); }}; thread1.join(); thread2.join(); }
前面的示例已在示例 32.3 中轉換為多線程程序。使用 std::thread,在 main() 中創(chuàng)建了兩個線程。在每個線程中的唯一 I/O 服務對象上調用 run()。這使得 I/O 服務對象可以在異步操作完成時使用兩個線程來執(zhí)行處理程序。
在示例 32.3 中,兩個鬧鐘都應在三秒后響起。因為有兩個線程可用,所以兩個 lambda 函數(shù)可以同時執(zhí)行。如果在執(zhí)行第一個鬧鐘的處理程序時第二個鬧鐘響起,則可以在第二個線程中執(zhí)行該處理程序。如果第一個鬧鐘的handler已經(jīng)返回,I/O服務對象可以使用任意線程執(zhí)行第二個handler。
當然,使用線程并不總是有意義的。示例 32.3 可能不會將消息按順序寫入標準輸出流。相反,它們可能會混淆。兩個處理程序可能同時在兩個線程中運行,共享全局資源 std::cout。為避免中斷,需要同步對 std::cout 的訪問。如果處理程序不能同時執(zhí)行,線程的優(yōu)勢就喪失了。
示例 32.4。兩個 I/O 服務對象各有一個線程并發(fā)執(zhí)行處理程序
#include <boost/asio/io_service.hpp> #include <boost/asio/steady_timer.hpp> #include <chrono> #include <thread>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boost::asio; int main() { io_service ioservice1; io_service ioservice2; steady_timer timer1{ioservice1, std::chrono::seconds{3}}; timer1.async_wait([](const boost::system::error_code &ec) { std::cout << "3 sec\n"; }); steady_timer timer2{ioservice2, std::chrono::seconds{3}}; timer2.async_wait([](const boost::system::error_code &ec) { std::cout << "3 sec\n"; }); std::thread thread1{[&ioservice1](){ ioservice1.run(); }}; std::thread thread2{[&ioservice2](){ ioservice2.run(); }}; thread1.join(); thread2.join(); }
對單個 I/O 服務對象重復調用 run() 是使基于 Boost.Asio 的程序更具可擴展性的推薦方法。但是,您也可以創(chuàng)建多個 I/O 服務對象,而不是為一個 I/O 服務對象提供多個線程。
在示例 32.4 中,兩個 I/O 服務對象在兩個類型為 boost::asio::steady_timer 的鬧鐘旁邊使用。該程序基于兩個線程,每個線程綁定到另一個 I/O 服務對象。兩個 I/O 對象 timer1 和 timer2 不再綁定到同一個 I/O 服務對象。它們綁定到不同的對象。
示例 32.4 的工作方式與之前相同。無法就何時使用多個 I/O 服務對象提供一般性建議。因為 boost::asio::io_service 代表一個操作系統(tǒng)接口,所以任何決定都取決于特定的接口。
在 Windows 上,boost::asio::io_service 通?;?IOCP,在 Linux 上,它基于 epoll()。擁有多個 I/O 服務對象意味著將使用多個 I/O 完成端口,或者將多次調用 epoll()。這是否比僅使用一個 I/O 完成端口或一次調用 epoll() 更好取決于具體情況。
到此這篇關于C++可擴展性與多線程超詳細精講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C++可擴展性與多線程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