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異常處理中的一些特殊情況舉例
只使用try和finally不使用catch的原因和場景
JDK并發(fā)工具包中,很多異常處理都使用了如下的結構,如AbstractExecutorService,即只有try和finally沒有catch。
class X
{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 ...
public void m()
{
lock.lock(); // block until condition holds
try
{
// ... method body
} finally
{
lock.unlock()
}
}
}
為什么要使用這種結構?有什么好處呢?先看下面的代碼
public void testTryAndFinally(String name)
{
try
{
name.length();// NullPointerException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aa");
}
}
傳遞null該方法的執(zhí)行結果是:在控制臺打印aa,并拋出NullPointerException。執(zhí)行流程是先執(zhí)行try塊,出現(xiàn)異常后執(zhí)行finally塊,最后向調用者拋出try中的異常。這種執(zhí)行結果是很正常的,因為沒有catch異常處理器,所有該方法只能將產(chǎn)生的異常向外拋;因為有finally,所以會在方法返回拋出異常之前,先執(zhí)行finally代碼塊中的清理工作。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什么呢?對于testTryAndFinally來說,它做了自己必須要做的事(finally),并向外拋出自己無法處理的異常;對于調用者來說,能夠感知出現(xiàn)的異常,并可以按照需要進行處理。也就是說這種結構實現(xiàn)了職責的分離,實現(xiàn)了異常處理(throw)與異常清理(finally)的解耦,讓不同的方法專注于自己應該做的事。那什么時候使用try-finally,什么時候使用try-catch-finally呢?很顯然這 取決于方法本身是否能夠處理try中出現(xiàn)的異常 。如果自己可以處理,那么直接catch住,不用拋給方法的調用者;如果自己不知道怎么處理,就應該將異常向外拋,能夠讓調用者知道發(fā)生了異常。即在方法的簽名中聲明throws可能出現(xiàn)而自己又無法處理的異常,但是在方法內部做自己應該的事情。
finally語句不會被執(zhí)行的情況
Java的finally語句不會被執(zhí)行的唯一情況是:先執(zhí)行了用于終止程序的System.exit()方法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System.out.println("Start");
System.exit(0);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End");
}
}
輸出結果為:
Start
當然,如果在執(zhí)行一般的沒有System.exit()語句的try語句時,突然斷電了,這時所有進程都會終止,也不會執(zhí)行finally語句。
相關文章
基于swagger參數(shù)與實體中參數(shù)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基于swagger參數(shù)與實體中參數(shù)不一致的原因分析,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錯誤或未考慮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賜教2023-11-11
JavaWeb實戰(zhàn)之用Servlet+JDBC實現(xiàn)用戶登錄與注冊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JavaWeb實戰(zhàn)之用Servlet+JDBC實現(xiàn)用戶登錄與注冊,文中有非常詳細的代碼示例,對正在學習java的小伙伴們有很大的幫助,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1-04-04
JAVA WSIMPORT生成WEBSERVICE客戶端401認證過程圖解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JAVA WSIMPORT生成WEBSERVICE客戶端401認證過程圖解,文中通過示例代碼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0-10-10
@PostConstruct在項目啟動時被執(zhí)行兩次或多次的原因及分析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ostConstruct在項目啟動時被執(zhí)行兩次或多次的原因及分析,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錯誤或未考慮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賜教2021-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