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中復合索引和覆蓋索引的區(qū)別詳解
前言準備
我們先準備一張表和幾個字段,方便介紹覆蓋索引和復合索引。
創(chuàng)建一個user表,表中有id、name、school、age字段。
| 字段名 | 字段類型 |
| id | int |
| name | varchar |
| school | varchar |
| age | int |
復合索引
先來說復合索引,復合索引是一種索引,它包含多個字段,復合索引能夠使一個SQL查詢多個條件時也能走索引,提高查詢性能。
比如,創(chuàng)建一個name、school和age的復合索引:
CREATE INDEX idx_name_school_age ON user(name, school, age);
查詢SQL為: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張三' and school = '北京大學' and age > 18
注意,在這里要注意查詢條件的順序要按照復合索引的字段順序,要是不按照復合索引的順序,通常情況下是不會走索引的,因為復合索引是按照最左匹配原則,最左匹配原則的意思是查詢條件的順序要按照復合索引字段順序。
為什么要說通常情況下不走索引呢,是因為MySQL的查詢優(yōu)化器會根據條件查詢和數據分布情況選擇最優(yōu)的執(zhí)行計劃,假設,我們把school和name的查詢條件到換一下,變成: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school = '北京大學' and name = '張三' and age > 18
如果,我們條件中的school的值非常稀疏,name和age的值非常密集,那么MySQL在查詢時會認為使用索引能夠加速查詢,也會使用索引。
這里,有些同學可能會對稀疏和密集這兩個詞有些困惑,不明白這兩個詞的意思,在這里要單獨拿出來說一下,下面往user表中增加五條數據,做為案例數據:
| id | name | school | age |
| 1 | 張三 | 北京大學 | 18 |
| 2 | 李四 | 北京大學 | 18 |
| 3 | 王五 | 清華大學 | 18 |
| 4 | 趙六 | 北京大學 | 18 |
| 5 | 金七 | 清華大學 | 18 |
稀疏的意思是每個不同的值出現的次數很多,比如說user表中有五條記錄,name字段分別有張三、李四、王五、趙六、金七,那么我們就可以說name這個字段非常稀疏;
那么相反,密集就好理解了,比如,user表school字段的值分別只有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那么就可以說school字段的值非常密集。
總之,MySQL的查詢優(yōu)化器會根據條件查詢和數據分布情況選擇最優(yōu)的執(zhí)行計劃,并不是說我們不按照復合索引的字段順序做查詢條件就不會走復合索引。
覆蓋索引
覆蓋索引是一種索引優(yōu)化手段,假設,我們想查詢user表中name等于張三,獲取張三的school和age字段數據,那么我們的SQL應該是:
slelect school, age from user where name = '張三'
那么,為了優(yōu)化這個查詢SQL,我們就需要創(chuàng)建一個復合索引,復合索引中有name、school和age字段:
CREATE INDEX idx_name_school_age ON user(name, school, age);
當我們查詢SQL時,MySQL就可以直接從索引中獲取所需要的數據,不需要再回表查詢數據了,這樣就能大大的提高查詢速度。
在這里介紹一下回表: 假設,我們創(chuàng)建一個復合索引,復合索引中有name和age字段:
CREATE INDEX idx_name_school_age ON user(name, age);
我們這里寫一個查詢SQL,SQL中查詢name等于張三的school和age字段值:
slelect school, age from user where name = '張三'
那么在查詢時,SQL語句會直接查詢索引,從索引中查詢到name叫做張三的數據位置,再根據位置去表中查詢完整的數據,這里,根據位置去表中查詢完整的數據叫做回表。
總結
覆蓋索引和復合索引的區(qū)別是:覆蓋索引是一種索引優(yōu)化技術,而復合索引是一種索引。
使用復合索引時應該注意查詢SQL條件的順序,以及要避免回表,從而影響到查詢效率。
到此這篇關于MySQL中復合索引和覆蓋索引的區(qū)別詳解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MySQL復合索引和覆蓋索引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MySQL OOM 系統(tǒng)二 OOM Killer
前面一節(jié)重點分享了Linux的內存分配策略,基于上述的分配策略,為了規(guī)避超售的風險,Linux采了一種OOM Killer的機制,即系統(tǒng)可用內存(包括Swap)即將使用完之前,選擇性的Kill掉一些進程以求釋放一些內存2016-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