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常見事件源與事件流的獲取方法及解析
事件源
在事件中,當前操作的那個元素就是事件源。比如網(wǎng)頁元素中 input 有 onclick 事件,當點擊 input 發(fā)送 onclic 事件時,事件源就是 input。
常見事件源:
(鼠標) 事件 | 描述 |
---|---|
onclick | 鼠標單擊對象時觸發(fā) |
ondblclick | 鼠標雙擊對象時觸發(fā) |
onmousedown | 鼠標按鈕被按下時觸發(fā) |
onmousemove | 鼠標被移動時觸發(fā) |
onmouseout | 鼠標離開監(jiān)聽該事件的元素或子元素時觸發(fā) |
onmouseover | 鼠標移動到監(jiān)聽該事件的元素或子元素時觸發(fā) |
onmouseup | 鼠標松開時觸發(fā) |
(鍵盤) 事件 | 描述 |
---|---|
onkeydown | 鍵盤按下 |
keypress | 鍵盤按住 |
keyup | 鍵盤松開 |
(表單控件) 事件 | 描述 |
---|---|
onblur | 失去焦點 |
onfocus | 獲取焦點 |
oninput | 輸入 |
onchange | 改變 |
onsubmit | 提交 |
onreset | 重置 |
(頁面) 事件 | 描述 |
---|---|
onload | 頁面加載結束 |
onscroll | 滾動 |
onresize | 改變大小 |
獲取事件源
事件源是作為event對象的屬性存在的。在W3C規(guī)范中,這個屬性是 target ;但是 IE8.0 及其以下版本不支持該屬性,它使用 srcElement 屬性來獲取事件源。
<html> <head> <title>獲取事件源</title> </head> <body> <div id="demo">點擊這里</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onclick=function(e){ var eve = e || window.event; var srcNode = eve.target || eve.srcElement; // 兼容所有瀏覽器 alert(srcNode); } </script> </body> </html>
事件流:
描述的是從頁面中接收事件的順序,也可以理解為事件的傳播順序。
DOM事件流存在的三個階段:
- 事件捕獲階段
- 處于目標階段
- 事件冒泡階段
事件捕獲(event capturing):當鼠標點擊或者觸發(fā)dom事件時,瀏覽器會從根節(jié)點開始由外到內(nèi)進行事件傳播,即點擊了子元素,如果父元素通過事件捕獲方式注冊了對應的事件的話,會先觸發(fā)父元素綁定的事件。
事件冒泡(dubbed bubbling):與事件捕獲恰恰相反,事件冒泡順序是由內(nèi)到外進行事件傳播,直到根節(jié)點。
DOM標準事件流的觸發(fā)的先后順序為:先捕獲再冒泡,即當觸發(fā)dom事件時,會先進行事件捕獲,捕獲到事件源之后通過事件傳播進行事件冒泡。
不同的瀏覽器對此有著不同的實現(xiàn),IE10及以下不支持捕獲型事件,所以就少了一個事件捕獲階段,IE11、Chrome 、Firefox、Safari等瀏覽器則同時存在。
target 和 currentTarget
- target是觸發(fā)事件的某個具體的對象,只會出現(xiàn)在事件機制的目標階段,即"誰觸發(fā)了事件,誰就是target"。
- currentTarget是綁定了當前事件類型的對象,有可能是目標節(jié)點的祖先節(jié)點。
阻止事件在冒泡階段傳播
event.stopPropagation
//阻止事件在冒泡階段傳播
<!-- 例子結構 --> <div id="outer"> <p id="inner"></p> </div>
/** * 點擊#inner之后會發(fā)生如下過程: * outer捕獲階段 * inner 一 * inner 二 * inner 三 */ const inner = document.querySelector('#inner'); const outer = document.querySelector('#outer'); 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event => { console.log("inner 一"); }, false); 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event => { console.log("inner 二"); event.stopPropagation(); }, false); 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event => { console.log("inner 三"); }, false); outer.addEventListener("click", event => { console.log("outer捕獲階段"); }, false); outer.addEventListener("click", event => { console.log("outer冒泡階段"); }, false);
如果有多個相同類型事件的事件監(jiān)聽函數(shù)綁定到同一個元素,當該類型的事件觸發(fā)時,它們會按照被添加的順序執(zhí)行。如果其中某個監(jiān)聽函數(shù)執(zhí)行了event.stopImmediatePropagation()
方法,則當前元素剩下的監(jiān)聽函數(shù)將不會被執(zhí)行,并且阻止事件在冒泡階段傳播。
/** * 點擊#inner之后會發(fā)生如下過程: * outer捕獲階段 * inner 一 * inner 二 */ const inner = document.querySelector('#inner'); const outer = document.querySelector('#outer'); 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event) => { console.log("inner 一"); }, false); 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event) => { console.log("inner 二"); event.stopImmediatePropagation(); }, false); 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event) => { console.log("inner 三"); }, false); outer.addEventListener("click", event => { console.log("outer捕獲階段"); }, false); outer.addEventListener("click", event => { console.log("outer冒泡階段"); }, false);
以上就是JavaScript常見事件源與事件流的獲取方法及解析的詳細內(nèi)容,更多關于JavaScript事件源事件流的資料請關注腳本之家其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實現(xiàn)圖片首尾平滑輪播(JS原生方法—節(jié)流)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硪黄獙崿F(xiàn)圖片首尾平滑輪播(JS原生方法—節(jié)流)。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xiàn)在就分享給大家,也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17-10-10基于JS實現(xiàn)bookstore靜態(tài)頁面的實例代碼
本文給大家分享一段核心代碼基于js實現(xiàn)的bookstore靜態(tài)頁面,代碼簡單易懂,非常不錯,具有參考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參考下2017-02-02javascript實現(xiàn)狀態(tài)欄文字首尾相接循環(huán)滾動的方法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javascript實現(xiàn)狀態(tài)欄文字首尾相接循環(huán)滾動的方法,實例分析了javascript定時函數(shù)及頁面元素屬性操作的相關技巧,具有一定參考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1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