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NPM庫promise?異步任務狀態(tài)管理
NPM酷庫
每天兩分鐘,了解一個流行NPM庫。
JavaScript的優(yōu)勢就在于其基于異步事件模型,從而Node.js能夠擁有非常強大的性能表現(xiàn)。但是,JavaScript的callback方式做異步處理,多層級情況下對人而言簡直是噩夢,故而稱之為回調(diào)地域:
Model.count(filters, (error, count) => {
if(error) {
console.error(error);
} else {
Model.find(filters, (error, result) => {
if(error) {
console.error(error);
} else {
// ...
}
})
}
})上述代碼中,僅僅包含兩層回調(diào),在實際開發(fā)中,經(jīng)常會遇到處理涉及七八層回調(diào)的情況,可以想象多么恐怖,針對這種情況,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異步任務管理庫,Promise就是最常用的一個。
Promise
Promise 是一個劃時代的庫,因為Promise產(chǎn)生后,后續(xù)的ES7標準的async/await就是基于Promise的,而async/await機制讓人能夠以同步樣式的代碼處理異步任務,徹底解決了回調(diào)問題。
而Promise的機制其實很簡單,它將異步任務抽象為三種狀態(tài)Pending(進行中)、Fulfilled(完成)、Rejected(失敗)。

針對上文中的代碼,用Promise方式可以寫成:
Model.count(filters)
.then((count)=>{
return Model.find(filters);
})
.then((results)=>{
// ...
})
.catch((error)=>{
console.error(error)
});用Promise改寫后,原來的多層回調(diào)會被“拉扁”成1~2層,形成一個鏈狀調(diào)用。當然前提是上述的Model.find()和Model.count()得支持Promise方式調(diào)用,如果不支持,我們可以將一個callback方式的函數(shù)轉(zhuǎn)換成Promise樣式:
function find(filters){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Model.find(filters,(error,results)=>{
if(error){
reject(error);
}else{
resolve(results);
}
});
});
}上述代碼中find()函數(shù)返回了一個Promise對象,遺憾的是某些古老的瀏覽器沒有內(nèi)置Promise對象,那么我們可以使用promise庫:
const Promise = require('promise');參考資料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
https://github.com/then/promise
以上就是node NPM庫promise 異步任務狀態(tài)管理的詳細內(nèi)容,更多關(guān)于node NPM庫promise 的資料請關(guān)注腳本之家其它相關(guān)文章!
相關(guān)文章
解決使用node命令提示:'node'不是內(nèi)部或外部命令,也不是可運行的程序
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了個常見的問題,分享給大家,這篇文章主要給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如何解決使用node命令提示:'node'不是內(nèi)部或外部命令,也不是可運行的程序的相關(guān)資料,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3-02-02
用node-webkit把web應用打包成桌面應用(windows環(huán)境)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windows環(huán)境下用node-webkit把web應用打包成桌面應用的教程,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18-02-02
Node.JS使用Sequelize操作MySQL的示例代碼
Node.JS提供了操作數(shù)據(jù)庫的基礎接口,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了Node.JS使用Sequelize操作MySQL的示例代碼,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2017-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