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監(jiān)聽元素是否出現在可視區(qū)域詳解(IntersectionObserver)
觀察者模式監(jiān)聽判斷dom元素是否在可視區(qū)域內
本項目是使用vue3的寫法。
1.IntersectionObserver
IntersectionObserver可以用來自動監(jiān)聽元素是否進入了設備的可視區(qū)域之內,而不需要頻繁的計算來做這個判斷。由于可見(visible)的本質是,目標元素與視口產生一個交叉區(qū),所以這個 API 叫做"交叉觀察器"
const observer = new IntersectionObserver(callback, option);
IntersectionObserver 是瀏覽器原生提供的構造函數,接受兩個參數:
- callback:可見性發(fā)現變化時的回調函數
- option:配置對象(可選)。
構造函數的返回值是一個觀察器實例。實例一共有4個方法:
- observe:開始監(jiān)聽特定元素
- unobserve:停止監(jiān)聽特定元素
- disconnect:關閉監(jiān)聽工作
- takeRecords:返回所有觀察目標的對象數組
1.1 observe 方法
該方法需要接收一個target參數,值是Element類型,用來指定被監(jiān)聽的目標元素
// 獲取元素
const targe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om");
// 開始觀察
io.observe(target);
1.2 unobserve 方法
該方法需要接收一個target參數,值是Element類型,用來指定停止監(jiān)聽的目標元素
// 獲取元素
const targe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om");
// 停止觀察
io.unobserve(target);
1.3 disconnect 方法
該方法不需要接收參數,用來關閉觀察器
// 關閉觀察器 io.disconnect();
// 頁面加載時監(jiān)聽元素
onMounted(() => {
var demo3 = document.querySelector('document.querySelector(dom)) // 獲取元素
var observer = new IntersectionObserver((mutaions)=>{ // 創(chuàng)建IntersectionObserver對象
console.log(mutaions[0].isIntersecting)
})
observer.observe(demo3) // 需要監(jiān)聽的元素
}
1.4 takeRecords 方法
該方法不需要接收參數,返回所有被觀察的對象,返回值是一個數組
// 獲取被觀察元素 const observerList = io.takeRecords();
1.5 callback 參數
目標元素的可見性變化時,就會調用觀察器的回調函數callback。
callback一般會觸發(fā)兩次。一次是目標元素剛剛進入視口,另一次是完全離開視口。
const io = new IntersectionObserver((changes, observer) => {
console.log(changes);
console.log(observer);
});
1.6 options
threshold:決定了什么時候觸發(fā)回調函數。它是一個數組,每個成員都是一個門檻值,默認為[0],即交叉比例(intersectionRatio)達到0時觸發(fā)回調函數。用戶可以自定義這個數組。比如,[0, 0.25, 0.5, 0.75, 1]就表示當目標元素 0%、25%、50%、75%、100% 可見時,會觸發(fā)回調函數。root: 用于觀察的根元素,默認是瀏覽器的視口,也可以指定具體元素,指定元素的時候用于觀察的元素必須是指定元素的子元素rootMargin: 用來擴大或者縮小視窗的的大小,使用css的定義方法,10px 10px 30px 20px表示top、right、bottom 和 left的值
2. IntersectionObserverEntry 對象
changes數組中的每一項都是一個IntersectionObserverEntry 對象
boundingClientRect:目標元素的矩形區(qū)域的信息- i
ntersectionRatio:目標元素的可見比例,即intersectionRect占
boundingClientRect的比例,完全可見時為1,完全不可見時小于等于0 intersectionRect:目標元素與視口(或根元素)的交叉區(qū)域的信息isIntersecting: 布爾值,目標元素與交集觀察者的根節(jié)點是否相交(常用)isVisible: 布爾值,目標元素是否可見(該屬性還在試驗階段,不建議在生產環(huán)境中使用)rootBounds:根元素的矩形區(qū)域的信息,getBoundingClientRect()方法的返回值,如果沒有根元素(即直接相對于視口滾動),則返回nulltarget:被觀察的目標元素,是一個 DOM 節(jié)點對象(常用)time:可見性發(fā)生變化的時間,是一個高精度時間戳,單位為毫秒
3. 是否在可視區(qū)域
onMounted(() => {
var observer = new IntersectionObserver((entries) => {
console.log(111111, entries[0].isIntersecting);
dataMap.showMyBox = !entries[0].isIntersecting; //返回true代表在頁面可視區(qū)域,false代表不在頁面可視區(qū)域。
});
observer.observe(document.querySelector(dom));
}// 頁面卸載時可解綁
onBeforeUnmount(() => {
if (observer) {
observer.unobserve(document.querySelector(dom)); //解綁元素
observer.disconnect(); //停止監(jiān)聽
}
});4. 圖片懶加載
使用 IntersectionObserver 非常容易實現圖片懶加載,首先需要觀察懶加載元素,然后等元素進入可視區(qū)域后設置圖片 src;同時,還可以結合 IntersectionObserver.rootMargin 實現提前加載圖片,一般可以設置為 1~2 倍瀏覽器窗口的視口高度,優(yōu)化用戶體驗
/**
* @method lazyLoad
* @param {NodeList} $imgList 圖片元素集合
* @param {number} preloadHeight 預加載高度
*/
export function lazyLoad($imgList, preloadHeight = 1000) {
const observer = new IntersectionObserver((entries) => {
entries.forEach((entry) => {
if (entry.isIntersecting) { // 目標元素出現在 root 可視區(qū),返回 true
const $target = entry.target
const src = $target.getAttribute('lazyload')
if (src) {
$target.setAttribute('src', src) // 真正加載圖片
}
observer.unobserve($target) // 解除觀察
}
})
}, {
rootMargin: `0px 0px ${preloadHeight}px 0px`,
})
Array.prototype.forEach.call($imgList, ($item) => {
if ($item.getAttribute('src')) return // 過濾已經加載過的圖片
observer.observe($item) // 開始觀察
})
}
使用方法:
// 圖片元素設置 lazyload 屬性
<img lazyload="圖片鏈接" alt="圖片說明">
// 觀察圖片元素
lazyLoad(document.querySelectorAll("[lazyload]"))
5. 元素吸頂、吸底
如果頁面結構比較簡單可以直接使用 css 粘性布局。
IntersectionObserver 實現元素固定思路也很簡單,首先需要給固定元素包一層父元素,父元素指定高度占位,防止固定元素吸附時頁面抖動,然后觀察父元素的可視狀態(tài)變化,當父元素即將離開可視區(qū)域時改變固定元素的樣式。
/**
* @method fixBanner
* @param {HTMLElement} $observeEle 觀察元素
* @param {HTMLElement} $fixEle 固定定位元素
*/
export function fixBanner($observeEle, $fixEle) {
const $ele = $fixEle
const observer = new IntersectionObserver((entries) => {
entries.forEach((entry) => {
if (entry.isIntersecting) {
$ele.style.cssText = ''
} else {
$ele.style.cssText = 'position: fixed; top: 0; left: 0'
}
})
}, {
threshold: 1, // threshold 設置為 1 表示目標元素完全可見時觸發(fā)回調函數
})
observer.observe($observeEle) // 開始觀察
}6. 加載更多
IntersectionObserver 實現加載更多需要在列表后面增加一個尾部元素(比如加載更多動畫),當尾部元素進入可視區(qū)域就加載更多數據,注意尾部元素一定要一直處于所有列表元素的后面。
提前加載高度不能隨意設置,如果設置太大會導致尾部元素一直處于可視狀態(tài)。
function loadMore() {
const observer = new IntersectionObserver(
(entries) => {
const loadingEntry = entries[0]
if (loadingEntry.isIntersecting) {
// 請求數據并插入列表
}
},
{
rootMargin: '0px 0px 600px 0px', // 提前加載高度
},
)
observer.observe(document.querySelector('.mod_loading')) // 觀察尾部元素
}總結
到此這篇關于js監(jiān)聽元素是否出現在可視區(qū)域(IntersectionObserver)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js監(jiān)聽元素出現可視區(qū)域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javascript之大字符串的連接的StringBuffer 類
javascript之大字符串的連接的StringBuffer 類...2007-05-05
javascript實現省市區(qū)三級聯(lián)動下拉框菜單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詳細介紹了javascript實現省市區(qū)三級聯(lián)動下拉框菜單很詳細的代碼,解決了大家實現javascript省市區(qū)三級聯(lián)動下拉框菜單的問題,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參考一下201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