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實現(xiàn)冒泡排序簡單示例
簡介
冒泡排序(英語:Bubble Sort)又稱為泡式排序,是一種簡單的排序算法。它重復地走訪過要排序的數(shù)列,一次比較兩個元素,如果它們的順序錯誤就把它們交換過來。走訪數(shù)列的工作是重復地進行直到沒有再需要交換,也就是說該數(shù)列已經排序完成。這個算法的名字由來是因為越小的元素會經由交換慢慢“浮”到數(shù)列的頂端。
冒泡排序算法的運作如下:
- 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它們兩個。
- 對每一對相鄰元素作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后一對。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會是最大的數(shù)。
- 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后一個。
- 持續(xù)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shù)字需要比較。
冒泡排序的時間復雜度是 O ( n 2 ) O(n^2) O(n2),所以它并不適合對大數(shù)據集進行排序。由于它的簡潔,冒泡排序通常被用來對于程序設計入門的學生介紹算法的概念。
Java實現(xiàn)
下面是一個冒泡排序的 Java 代碼實現(xiàn):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5, 4, 3, 2, 1}; int temp; // 冒泡排序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 1; i++) { for (int j = 0; j < array.length - i - 1; j++) { if (array[j] > array[j + 1]) {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 + 1]; array[j + 1] = temp; } } } // 打印排序后的結果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array[i] + " "); } } }
運行結果:
[1, 2, 3, 4, 5]
冒泡排序排序過程中需要一個臨時變量進行兩兩交換,所需要的額外空間為1,因此空間復雜度為 O ( 1 ) O(1) O(1)。冒泡排序在排序過程中,元素兩兩交換時,相同元素的前后順序并沒有改變,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種穩(wěn)定排序算法。
總結
到此這篇關于Java實現(xiàn)冒泡排序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Java冒泡排序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SpringBoot使用Redis Stream實現(xiàn)輕量消息隊列的示例代碼
Redis Stream 是 Redis 5.0 引入的一種數(shù)據結構,用于處理日志類型的數(shù)據,它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方式來處理和存儲時間序列數(shù)據,如事件、消息等,本文介紹了SpringBoot使用Redis Stream實現(xiàn)輕量消息隊列,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4-08-08SpringBoot整合Freemarker實現(xiàn)頁面靜態(tài)化的詳細步驟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SpringBoot整合Freemarker實現(xiàn)頁面靜態(tài)化,第一步要創(chuàng)建項目添加依賴,本文分步驟給大家詳細講解,對大家的學習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2-10-10使用注解+RequestBodyAdvice實現(xiàn)http請求內容加解密方式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使用注解+RequestBodyAdvice實現(xiàn)http請求內容加解密方式,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錯誤或未考慮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賜教202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