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deque/queue/stack的底層原理解析
deque容器的存儲結構
和 vector 容器采用連續(xù)的線性空間不同,deque 容器存儲數(shù)據的空間是由一段一段等長的連續(xù)空間構成,各段空間之間并不一定是連續(xù)的,可以位于在內存的不同區(qū)域。
deque采用一塊所謂的map數(shù)組(注意,不是STL的map容器)作為主控。這里所謂map是一小塊連續(xù)空間(類似于vector),其中每個元素(此處稱為一個節(jié)點,node)都是指針,指向另一段(較大的)連續(xù)線性空間,稱為緩沖區(qū)。緩沖區(qū)才是deque的儲存空間主體。SGI STL 允許我們指定緩沖區(qū)大小,默認值0表示將使用512 bytes 緩沖區(qū)。

通過建立 map 數(shù)組,deque 容器申請的這些分段的連續(xù)空間就能實現(xiàn)“整體連續(xù)”的效果。換句話說,當 deque 容器需要在頭部或尾部增加存儲空間時,它會申請一段新的連續(xù)空間,同時在 map 數(shù)組的開頭或結尾添加指向該空間的指針,由此該空間就串接到了 deque 容器的頭部或尾部。
如果 map 數(shù)組滿了怎么辦?很簡單,再申請一塊更大的連續(xù)空間供 map 數(shù)組使用,將原有數(shù)據(很多指針)拷貝到新的 map 數(shù)組中,然后釋放舊的空間。
deque 容器的分段存儲結構,提高了在序列兩端添加或刪除元素的效率,但也使該容器迭代器的底層實現(xiàn)變得更復雜。
deque容器迭代器的底層實現(xiàn)
由于 deque 容器底層將序列中的元素分別存儲到了不同段的連續(xù)空間中,因此要想實現(xiàn)迭代器的功能,必須先解決如下 2 個問題:
- 迭代器在遍歷 deque 容器時,必須能夠確認各個連續(xù)空間在 map 數(shù)組中的位置;
- 迭代器在遍歷某個具體的連續(xù)空間時,必須能夠判斷自己是否已經處于空間的邊緣位置。如果是,則一旦前進或者后退,就需要跳躍到上一個或者下一個連續(xù)空間中。
為了實現(xiàn)遍歷 deque 容器的功能,deque 迭代器定義了如下的結構:
template<class T,...>
struct __deque_iterator{
...
T* cur;
T* first;
T* last;
map_pointer node;//map_pointer 等價于 T**
}可以看到,迭代器內部包含 4 個指針,它們各自的作用為:
- cur:指向當前正在遍歷的元素;
- first:指向當前連續(xù)空間的首地址;
- last:指向當前連續(xù)空間的末尾地址;
- node:它是一個二級指針,用于指向 map 數(shù)組中存儲的指向當前連續(xù)空間的指針。
借助這 4 個指針,deque 迭代器對隨機訪問迭代器支持的各種運算符進行了重載,能夠對 deque 分段連續(xù)空間中存儲的元素進行遍歷。例如:
//當?shù)魈幱诋斍斑B續(xù)空間邊緣的位置時,如果繼續(xù)遍歷,就需要跳躍到其它的連續(xù)空間中,該函數(shù)可用來實現(xiàn)此功能
void set_node(map_pointer new_node){
node = new_node;//記錄新的連續(xù)空間在 map 數(shù)組中的位置
first = *new_node; //更新 first 指針
//更新 last 指針,difference_type(buffer_size())表示每段連續(xù)空間的長度
last = first + difference_type(buffer_size());
}
//重載 * 運算符
reference operator*() const{return *cur;}
pointer operator->() const{return &(operator *());}
//重載前置 ++ 運算符
self & operator++(){
++cur;
//處理 cur 處于連續(xù)空間邊緣的特殊情況
if(cur == last){
//調用該函數(shù),將迭代器跳躍到下一個連續(xù)空間中
set_node(node+1);
//對 cur 重新賦值
cur = first;
}
return *this;
}
//重置前置 -- 運算符
self& operator--(){
//如果 cur 位于連續(xù)空間邊緣,則先將迭代器跳躍到前一個連續(xù)空間中
if(cur == first){
set_node(node-1);
cur == last;
}
--cur;
return *this;
}deque容器的底層實現(xiàn)
了解了 deque 容器底層存儲序列的結構,以及 deque 容器迭代器的內部結構之后,接下來看看 deque 容器究竟是如何實現(xiàn)的。
deque 容器除了維護先前講過的 map 數(shù)組,還需要維護 start、finish 這 2 個 deque 迭代器。以下為 deque 容器的定義:
//_Alloc為內存分配器
template<class _Ty,
class _Alloc = allocator<_Ty>>
class deque{
...
protected:
iterator start;
iterator finish;
map_pointer map;
...
}其中,start 迭代器記錄著 map 數(shù)組中首個連續(xù)空間的信息,finish 迭代器記錄著 map 數(shù)組中最后一個連續(xù)空間的信息。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和普通 deque 迭代器不同,start 迭代器中的 cur 指針指向的是連續(xù)空間中首個元素;而 finish 迭代器中的 cur 指針指向的是連續(xù)空間最后一個元素的下一個位置。
因此,deque 容器的底層實現(xiàn)如下圖所示:

借助 start 和 finish,以及 deque 迭代器中重載的諸多運算符,就可以實現(xiàn) deque 容器提供的大部分成員函數(shù),比如:
//begin() 成員函數(shù)
iterator begin() {return start;}
//end() 成員函數(shù)
iterator end() { return finish;}
//front() 成員函數(shù)
reference front(){return *start;}
//back() 成員函數(shù)
reference back(){
iterator tmp = finish;
--tmp;
return *tmp;
}
//size() 成員函數(shù)
size_type size() const{return finish - start;}//deque迭代器重載了 - 運算符
//enpty() 成員函數(shù)
bool empty() const{return finish == start;}stack和queue的原理
由stack和queue源碼可知,其實stack和queue是將deque容器進行再封裝,其底層是一個deque容器。對stack和queue操作,其實間接操作的是deque容器。
到此這篇關于C++ deque/queue/stack的底層原理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C++ deque/queue/stack的底層原理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C++雙線程調用網絡攝像頭與多線程調用多攝像頭同步執(zhí)行方法詳細講解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C++雙線程調用網絡攝像頭與多線程調用多攝像頭同步執(zhí)行方法,文中通過示例代碼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需要的朋友們下面隨著小編來一起學習吧2022-11-11
C++實現(xiàn)LeetCode(146.近最少使用頁面置換緩存器)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C++實現(xiàn)LeetCode(146.近最少使用頁面置換緩存器),本篇文章通過簡要的案例,講解了該項技術的了解與使用,以下就是詳細內容,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1-07-07
帶你用C語言實現(xiàn)strtok和字符串分割函數(shù)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硪黄猚語言中字符串分割函數(shù)及實現(xiàn)方法。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xiàn)在就分享給大家,也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21-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