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中的@Resource源碼解析
@Resource 源碼
這個注解加載的時候經(jīng)過的類是CommonAnnotationBeanPostProcessor 和Autowired一樣,也是postProcessProperties()方法。
而且 InjectionMetadata metadata = findResourceMetadata(beanName, bean.getClass(), pvs); 這一行的內部流程和AutowiredAnnotationBeanPostProcessor是一樣的所以看一下就可以,不在這里一一解析了。
不一樣的點在于inject()方法的調用,這個inject()方法調用的是父類里面的,并沒有像Autowired里面一樣調用子類Element的inject()方法。
主要代碼就在紅框中
getResourceToInject()方法來獲取需要注入的對象I 按我們之前的例子中來說,需要往F類中注入I對象,那么target就是F,requestingBeanName就是I
Resource重寫了Element的方法,所以進入了ResourceElement這個類中 if條件中的代碼先不用看,這里這里暫時不會執(zhí)行。
getResource()方法中代碼有很多條件,最終執(zhí)行的代碼就是autowireResource()方法
首先是第一個if(factory instanceof 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 這里正常情況下都是會成立的: 可以通過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這個類看到,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extends->GenericApplicationContext GenericApplicationContext類中的屬性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extends->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extends->AbstractBeanFactory 關系有點不調好理,大概看一下知道這個if一定會成立就可以了。
那么Resource和Autowired主要的區(qū)別就在這一行。 第一個判斷是寫死的true不用管;
而第二個屬性isDefaultName,在默認情況下是false,但是!在初始化的時候會判斷@Resource注解后面有沒有(name="")這個屬性,如果有值的話,是false,如果沒有值的話是true
再來看第三個判斷,factory.containsBean(name) 這個方法就是,通過name去spring容器Map中查詢,能不能找到這個單例bean; 或者在beanDefinition中能不能找到這個bean。 這兩個區(qū)別在哪呢,前一個是已經(jīng)實例化好的Bean,而后一個可以理解為存儲Bean所有掃描到的對象。這個也是需要展開來講的。 這里只需要知道,是去spring容器中通過name去查詢bean就可以了。
而為什么要進行這個判斷,這就是Resource和Autowired的主要區(qū)別,這里先通過name來獲取Bean,如果按照我們之前的例子的話,就是直接通過”a“去獲取Bean。
@Resource I a;
我們再回來看這個代碼,也就是說,進入了這個if判斷的話,那就與Autowired沒有區(qū)別了,而else中的邏輯才是通過name去查找Bean。 這就是Resource的注入邏輯
到此這篇關于Spring中的@Resource源碼解析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Resource源碼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Mybatis實現(xiàn)查詢相冊數(shù)據(jù)列表流程講解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Mybatis實現(xiàn)查詢相冊數(shù)據(jù)列表流程,文中通過示例代碼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需要的朋友們下面隨著小編來一起學習吧2022-12-12詳解在springboot中使用Mybatis Generator的兩種方式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詳解在springboot中使用Mybatis Generator的兩種方式,本文將介紹到在springboot的項目中如何去配置和使用MBG以及MBG生成代碼的兩種方式,非常具有實用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1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