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Getter和Setter方法及主要區(qū)別
前言
Getter方法和Setter方法:
Getter方法和Setter方法是面向?qū)ο缶幊讨谐S玫姆椒ǎ糜谠L問和修改對象的屬性(成員變量)。
什么是getter方法?
Getter方法(也稱為訪問器)用于獲取對象的屬性值。它通常是一個公共的非靜態(tài)方法,不接受任何參數(shù),并返回屬性的值。Getter方法的命名常以"get"開頭,后面跟著屬性的名稱。例如,如果有一個名為"age"的屬性,對應(yīng)的Getter方法命名為"getAge"。
格式:[訪問修飾符] 成員變量類型 getXxx(){ return 成員變量;}
什么是setter方法?
Setter方法(也稱為修改器)用于修改對象的屬性值。它通常是一個公共的非靜態(tài)方法,接受一個參數(shù),并用參數(shù)的值來更新屬性的值。Setter方法的命名常以"set"開頭,后面跟著屬性的名稱。例如,如果有一個名為"age"的屬性,對應(yīng)的Setter方法命名為"setAge"。
格式:[訪問修飾符] void setXxx(成員變量l類型 參數(shù)){ 成員變量=參數(shù) }
getter方法和setter方法作用:
Getter和Setter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對對象屬性的訪問和修改,提供了封裝性和安全性。
1.通過Getter方法,其他類可以獲取屬性的值而不需要直接訪問屬性;
2.通過Setter方法,其他類可以修改屬性的值而不需要直接修改屬性。
這樣可以控制屬性的訪問權(quán)限,進(jìn)行必要的驗證和操作。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設(shè)置成員變量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Name(){//返回對象的成員變量的值
return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注意!當(dāng)方法的參數(shù)與成員變量名相同時,使用this來引用成員變量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throws Exception {//聲明異常
if (age >= 0) {
this.age = age;
} else {
throw new Exception("年齡不能為負(fù)數(shù)!");//拋出異常
}設(shè)置測試類:
//捕獲異常
try{ //可能出現(xiàn)異常的代碼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setName("Alice");
person.setAge(25);
System.out.println("姓名:" + person.getName());
System.out.println("年齡:" + person.getAge());
}catch(Exception e){ //處理異常代碼
System.out.println(ehetMessage();
}
}以上示例中,通過Getter和Setter方法,外部類可以訪問和修改Person對象的name和age屬性,保護(hù)了屬性的訪問和修改。
Getter和Setter方法的好處:
- 封裝性:通過Getter和Setter方法,可以對屬性的訪問和修改進(jìn)行控制。
- 驗證和操作:可以在Getter和Setter方法中實現(xiàn)對屬性的驗證和操作,例如范圍檢查、格式轉(zhuǎn)換等,確保數(shù)據(jù)的合法性。
- 可讀性和可維護(hù)性:通過Getter和Setter方法可以提供更具描述性和可讀性的代碼,使代碼更易于理解和維護(hù)。
Getter方法和Setter方法的主要區(qū)別:
- 訪問級別:通常情況下,類的屬性被聲明為私有,以實現(xiàn)封裝的概念,即防止外部直接訪問和修改屬性。為了讓外部代碼能夠安全地訪問和修改屬性的值,在類中定義getter和setter方法。這樣,外部代碼就可以通過調(diào)用這些方法來獲取和設(shè)置屬性的值,而不需要直接訪問屬性本身。
- 方法命名:getter方法通常以get開頭,后面跟著屬性名,屬性名的第一個字母大寫。setter方法通常以set開頭,后面跟著屬性名,屬性名的第一個字母大寫。
- 參數(shù):setter方法需要一個參數(shù),用于設(shè)置屬性的值。getter方法不需要參數(shù)。
- 返回值:getter方法需要返回屬性的值,而setter方法不需要返回
總結(jié)
Getter和Setter方法是用于訪問和修改對象屬性的常用方法,它們提供了封裝性,檢驗和操作的功能,通過規(guī)范的命名和方法簽名,可以提高代碼的可讀性和維護(hù)性。在面向?qū)ο缶幊讨校扑]使用Getter和Setter方法來操作對象的屬性
實列:
1.創(chuàng)建學(xué)生類,對每個成員變量,增加getter與setter,其中成員變量score1和score2的值在0~100之間,否則拋出異常
package c7_1student;
public class Student {// 定義一個類
private String id;// 設(shè)置成員變量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className;
private int score1;
private int score2;
//getter和setter的寫法
public String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String getClassName() {
return className;
}
public int getScore1() {
return score1;
}
public int getScore2() {
return score2;
}
public void setId(String id) {
this.id = id;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setClassName(String className) {
this.className = className;
}
public void setScore1(int score1) throws Exception {
if (score1 < 0 || score1 > 100) {
throw new Exception("不在分?jǐn)?shù)范圍內(nèi)");
} else {
this.score1 = score1;
}
}
public void setScore2(int score2) throws Exception {
if (score2 < 0 || score2 > 100) {
throw new Exception("不在分?jǐn)?shù)范圍內(nèi)");
} else {
this.score2 = score2;
}
}
public int sumOfScore() {// 總分?jǐn)?shù)
return score1 + score2;
}
public int maxOfScore() {//計算出最大值
int max;
if (score1 > score2) {
max = score1;
} else {
max = score2;
}
return max;
}
}2.創(chuàng)建學(xué)生類對象,使用setter為對象設(shè)置值,顯示對象的相關(guān)信息。
package c7_1student;
public class TestStud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有可能為異常代碼
Student stu1 = new Student();// 創(chuàng)建對象
stu1.setId("202322048");
stu1.setName("張三");
stu1.setClassName("一年級");
stu1.setScore1(100);
stu1.setScore2(90);
System.out.println("學(xué)號為" + stu1.getId());
System.out.println("姓名為" + stu1.getName());
System.out.println("班級為" + stu1.getClassName());
System.out.println("第一科成績" + stu1.getScore1());
System.out.println("第二科成績" + stu1.getScore2());
System.out.println("成績之和" + stu1.sumOfScore());
System.out.println("最大值" + stu1.maxOfScore());
System.out.println();
} catch (Exception e) { //如有異常則拋出異常
System.out.println(e.getMessage());
}
以上是用getter和setter方法的實例,希望大家不要搞混淆這兩者的用法,以及它們的返回類型。
總結(jié)
到此這篇關(guān)于Java中Getter和Setter方法及主要區(qū)別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guān)Java中Getter和Setter方法內(nèi)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guān)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guān)文章
Activiti進(jìn)階之組任務(wù)實現(xiàn)示例詳解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介紹了Activiti進(jìn)階之組任務(wù)實現(xiàn)示例詳解,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鑒參考下,希望能夠有所幫助,祝大家多多進(jìn)步,早日升職加薪2022-08-08
使用Spring處理x-www-form-urlencoded方式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使用Spring處理x-www-form-urlencoded方式,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錯誤或未考慮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賜教2021-11-11
Java使用Validation自定義Double類型屬性校驗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詳細(xì)介紹了Java如何使用Validation自定義Double類型屬性校驗,文中的示例代碼講解詳細(xì),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下2024-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