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40 Pro+好不好用 華為P40 Pro+使用體驗

華為P40 Pro+怎么樣?性能如何?好不好用?值得入手嗎?下面小編帶來華為P40 Pro+使用體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華為P40 Pro+使用體驗:
一、前言:陷入瓶頸的手機攝影?向前走只能是無人之境
手機攝影是不是已經(jīng)走入瓶頸期了?
進入到2020年,看著一眾4800萬、6400萬像素的老面孔CMOS再次披掛登場,繼續(xù)擔當主力軍,三攝還是那個三攝,四攝還是那個四攝,大多只是換了個擺放造型便完成了迭代。對于中低端機不能苛求,而相當多的旗艦還在沿襲這套邏輯則讓人難以忍受。
此中緣由并不難理解:當前手機相機的底差不多已經(jīng)到了極限,底越大,鏡頭到CMOS的距離便要拉長,手機相機厚度增加,越來越占用機身內部空間,即便廠商們都清楚鏡頭嚴重影響成像(相機用戶曾達成過“老鏡頭喂不飽現(xiàn)代高像素設備”的共識),也很難再下刀削減任何一處空間為其讓路。手機影像不能超脫客觀存在的規(guī)律——就像半導體發(fā)展服從摩爾定律一般。
相比較于相機,手機攝影的優(yōu)勢一直都是軟件算法、堆棧,滿足大部分用戶拍完直出的習慣,免去后期處理調整這些門檻稍高的玩法所帶來的麻煩,尤其是強勁且討喜的算法非常重要。這方面國產(chǎn)廠商們都做得很不錯,但是相當多的也就止步于夜景模式的跟隨、美顏玩法的豐富,很久沒有再看過真正有革新意義的新作。
所以,手機攝影在到達瓶頸期之后,再往前走,就只能是開辟越來越多的戰(zhàn)場,乃至進入險象環(huán)生的無人區(qū)當中求索前路。
同時,也致敬每一個手機攝影流派的開山立宗者,他們的探索或成功、或失敗、或不聞其名、或未到終章:有的以不變應萬變,專注簡單快捷,簡單記錄普通生活日常便再無他求;有的在對高像素的追逐當中不斷進擊,將像素值提升到了史無前例水平;也有的專注提升單像素尺寸,打造一時之間令人驚詫的細膩畫質和感光能力。
這場無人區(qū)的競逐無所謂誰對誰錯,當他們走出心靈舒適區(qū)的那一刻,便已經(jīng)是值得稱頌的先鋒。
當然在這之中,最值得欣賞的還是華為P40系列,初次體驗其中的“大杯”旗艦P40 Pro之時,筆者曾用“越過山丘,才發(fā)現(xiàn)無人等候”來形容那種復雜的感受——所謂巔峰,在登頂者眼里不過是“山丘”而已,當然,只有站過云上的人才配說云淡風輕。這亦是華為P系列在影像領域的探索之路:
2016年,華為P9搭載華為和徠卡合作研發(fā)的1200萬像素雙攝像頭,同時搭載全球首款專用深度芯片和全新ISP芯片,強化對焦技術,成功開啟手機攝影的多攝時代。
隨后華為P10倚仗“人像攝影大師”打出名號。2018年,P20系列到來,配備后置徠卡4000萬像素三攝組合,并且ISO最高可以達到102400,連同在當時超前的3倍光學變焦攝像頭,奠定了華為P系列影像機皇的位置,自此恒久衛(wèi)冕。
去年,華為P30系列從徠卡三攝走向超感光徠卡四攝,配備雙OIS光學防抖,將光學變焦的倍數(shù)提高至5倍,得“望遠鏡”之名,RYYB陣列帶來的更大進光量則讓華為P系列開始有了“夜視儀”的稱號。
時間來到今天,華為P40系列在前輩機型翻山越嶺、定調奠基之后,逐漸開始走入無人之境。作為“超大杯”的華為P40 Pro+如約在6月抵達我們手中,作為2020最強高端旗艦定位的它,后置攝像頭躍升超感知徠卡五攝:
一枚5000萬像素的超感知主攝、一枚4000萬像素的電影攝像頭、一枚3D深感攝像頭、一枚3倍光學變焦攝像頭,以及一枚10倍超遠距光學變焦攝像頭。大尺寸感光元件也從1/1.7英寸到1/1.54英寸再到了如今的1/1.28英寸,光學變焦也從3X、5X到了今天的10X。此外,還支持20倍混合變焦以及最高100倍數(shù)字變焦。
華為P40 Pro+采用多反射潛望式長焦設計,讓光路多次反射,帶來了業(yè)界唯一的10倍光學變焦能力,并達到100倍雙目變焦。值得一提的是,華為P40 Pro+還加入了一顆3倍光學變焦攝像頭用于中距變焦,在廣角和潛望長焦之間接力,實現(xiàn)中距向遠距平滑過渡。
在拍攝軟實力方面,華為P40系列還新增華為XD Fusion圖像引擎,結合第三代華為AI圖像引擎,多光譜傳感器+AI算法庫;結合AI以及3D深感攝像頭,還實現(xiàn)發(fā)絲摳圖、漸進式虛化。
在開始今天的評測之前,先來了解一下華為P40 Pro+的規(guī)格信息:
二、外觀賞析:一瓷一味 手機界藝術品
不同于華為P40和華為P40 Pro,華為P40 Pro+只提供了陶瓷白與陶瓷黑這兩種獨特的配色,為其獨享,我們手中的是陶瓷白。
從卑微到高雅,從渺小燒制為偉大,這便是泥土到陶瓷的一生。
古代有“美食配美器”的說法,陶瓷自古也是美食的載體,有美味的地方,必定有美器;而有美器的地方,也少不了美食。所以在初上手華為P40 Pro+之時,饒有趣味的,筆者首先被喚醒了記憶中的味覺——舌尖觸碰滑潤的白玉湯匙、唇齒輕附斟滿美酒的夜光杯盞。
陶瓷之美,美在形、美在色、亦美在飾。
背面的相機排列讓人聯(lián)想起另一個時代的袖珍相機,其造型設計、色彩搭配與陶瓷機身搭配相統(tǒng)一,塑造一種和諧的美,同時也將視覺、觸覺與味覺的聯(lián)想綻放開來。
拐角處的邊框向上浮起
點亮屏幕之后,弧形屏幕和波浪形鋁質中框吸引人目光停駐。華為官方稱之為四曲滿溢屏,因為你不論在哪個角度,但凡是望向側面,它都是呈現(xiàn)彎曲的狀態(tài),像是一杯溢滿的水勢要流入中框。
華為P40 Pro+的屏幕分辨率為2640×1200像素,而且是OLED材質,日常操作順滑流暢。
屏幕左上角橢圓形的黑色區(qū)域,這里有支持自動對焦功能的32MP自拍相機,ToF相機,紅外線傳感器和環(huán)境光傳感器。
聽筒開孔在華為P40 Pro身上被完全消滅了,采用磁懸屏幕發(fā)聲技術,手機屏幕即為聽筒,這樣屏幕上沒有了開孔,玻璃上開孔,無進塵、進液煩惱,無需擔心長時間使用后堵孔和雜音。
頂部是降噪麥克風
底部有揚聲器開孔、麥克風、USB-C端口和SIM卡槽標志性的紅色電源鍵
在后置相機模組匯聚的黑色矩陣當中,你可以發(fā)現(xiàn)50MP主相機,40MP超廣角相機,以及800萬像素超級變焦攝像頭、800萬像素長焦攝像頭,還有一個ToF相機以及雙色調LED閃光燈。
標配40W充電器
三、大夢初醒 XD Fusion統(tǒng)御下的華為計算攝影
筆者在初上手華為P40系列之時,首先被該系列強大的硬件所吸引,關注重點自然也一直停留在此。
而隨著體驗的深入,我們漸漸發(fā)現(xiàn),硬件之外的軟件與算法機制是華為P40系列的影像能力迥異于過去的靈魂核心,也是關鍵所在。
在前言部分我們說過,就硬件方面而言,廠商們都逐漸陷入發(fā)展瓶頸,無論是定制鏡頭、重金堆料、研發(fā)新的傳感器,對于大多數(shù)廠商而言總是逃不過最終趨于同質化的宿命。在這種情況下,算法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成為手機品牌之間用來較量影像能力的新“無人區(qū)”,這也是“XD Fusion圖像引擎”問世的理由。
——關于XD Fusion圖像引擎
大家從XD Fusion的字面上可能看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因為它單純只是一個代號,X為Extreme(極致),D即Definition(清晰),F(xiàn)usion譯為融合,重組成“XD Fusion”也就是“超清圖像引擎”的意思,如此解釋可能仍舊還很抽象,那么我們就通俗地將它理解為“計算攝影”。
這里我們要明確的是,計算攝影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與之相關的計算攝影學已經(jīng)發(fā)展成將計算機視覺、數(shù)字信號處理、圖形學等深度交叉的學科,結合計算、數(shù)字傳感器、光學系統(tǒng)和智能光照等技術。
然后從成像機理上來改進傳統(tǒng)相機,并將硬件設計與軟件計算能力有機結合,突破經(jīng)典成像模型和數(shù)字相機的局限性,增強或者擴展傳統(tǒng)數(shù)字相機的數(shù)據(jù)采集能力,全方位地捕捉真實世界的場景信息。
華為的XD Fusion可以粗淺地理解為計算攝影。
——硬件生產(chǎn)素材輸入
硬件是生產(chǎn)圖像素材的基礎,也是本次評測所要展示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篇幅所限,不得已將之拆分至稍后詳述。
這些年華為P系列的硬件底子發(fā)展有目共睹,我們也就不再多花時間贅述一一回顧歷代P系列機型的里程碑式成就,譬如P20 Pro的三倍光學模組以及定制大底元件;譬如P30 Pro的5倍光學模組加入,RYYB排列定制感光元件讓手機攝影走進0.1Lux的暗光環(huán)境……
來到P40 Pro+,單像素和尺寸都更強悍的傳感器、10倍光學變焦模組、更加準確的環(huán)境色溫感知、ToF加入,麒麟990 5G平臺提供的AI算力,筑起素材輸入的生產(chǎn)工具基底,目的是接下來為軟件端的處理做準備。
——機器視覺連同場景語義分析進化
機器視覺,中高層語義的分析、理解和分割是XD Fusion圖像引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也已經(jīng)到了軟件層面。其進化通俗點來講,體現(xiàn)在對不同場景的AI成像理解逐漸趨于準確,比如讓綠植綠得不那么機械,讓天空不那么像是油畫。
在場景語義識別層面,這些被識別出來的圖像得到語義做理解與分割,比如人像拍攝時進行人與周圍環(huán)境分離的摳像,就是為了美化人像做準備。這一過程可以理解為對硬件所生產(chǎn)素材的分類和首次加工。
華為最早在Mate 10上首次加入“AI攝影大師”,一時之間掀起跟隨模仿的大潮,一眾品牌及旗下機型都將AI優(yōu)化納入自身的體系當中,不過那時大多數(shù)廠商的AI還僅限于簡單粗暴的P圖,譬如部分場景無所節(jié)制地拉高飽和度、弱光下瘋狂地提亮都不鮮見。
這招致了很多用戶的誤會,就連筆者有時候也為之深感迷惑,更多時候手動關掉AI功能,干預“負優(yōu)化”,無法理解其存在的意義。
然而隨著P40系列伴生的XD Fusion到來,這套完整的機器視覺、場景語義分析體系進化到未曾見識過的高度,筆者才如同大夢初醒一般驚覺其必要性以及前瞻性。而華為P40系列標志著其領先于國產(chǎn)品牌陣營,提前結束從簡單粗暴的渲染到精確場景AI成像落地這一漫長過程。
接下來我們用一組樣張簡單舉個例子。下面這兩張照片,是華為P40 Pro+主攝直出和“更多”選項里HDR選項出片的對比。XD Fusion的加持讓華為對場景的HDR優(yōu)化轉變風格,脫離用力過度的情況,根據(jù)實際場景調節(jié)HDR尺度。
高逆光環(huán)境下,上圖是按照傳統(tǒng)操作強制開啟HDR,下圖是AI攝影大師直出。可以看到兩者在視覺上幾乎沒有任何區(qū)別,高光壓制,暗部細節(jié)兩者都很清楚。AI攝影大師和HDR模式的色彩,色溫區(qū)別也幾乎沒有。
由此可以判斷自華為P40系列開始,AI攝影大師在積極融合傳統(tǒng)的HDR等功能,讓用戶安心地將各類場景托付給AI攝影大師做自動化的識別處理,鼓勵直出照片,無需手動切換到專門的攝影模式。
——神經(jīng)網(wǎng)絡處理精加工
神經(jīng)網(wǎng)絡處理可以淺顯、簡單的理解為按下快門之后的計算過程,筆者最初在上手P40系列之后很困惑于取景器觀察為什么和最終成像有著比較大的差異。直到后來隨著體驗、理解的深入,我們發(fā)現(xiàn)這是其在借助NPU、DPU、ISP的計算能力進行圖像處理。
前面我們說“AI攝影大師”在場景語義識別層面,是對被識別出來的圖像得到語義做理解與分割,是對素材的分類和首次加工。那么神經(jīng)網(wǎng)絡處理則是模仿人腦對照片信息進行精加工,中間是玄妙的學習、隨機甚至是猜測,旨在為用戶提供一張有眼緣的照片。
我們常常在談論的畫質如何、噪點嚴重與否、色彩是否準確,這些像素級的處理便是經(jīng)由神經(jīng)網(wǎng)絡加工。
RAW文件截圖
這是未經(jīng)任何處理的RAW文件,其保留了原始的圖像信息,理論上最接近所謂的“真實”環(huán)境。
這是同一顆主攝,在AI模式下和專業(yè)模式下(關閉AI)成像在高逆光環(huán)境下的對比。從中可以一窺,這顆大底確實需要算法和芯片的優(yōu)化,以及華為的這套XD Fusion方案確實是在影像的真實與討好眼球之間尋求一個理想的平衡。
當然,以上也只是XD Fusion方案最籠統(tǒng)的剖析展示,更具而化之,也許數(shù)萬字也難以道盡此中更多的步驟與邏輯,再具體如AI-RAW算法、8色彩通道色溫傳感器+AI AWB自動白平衡算法……這些豐富且特殊的功能都是隨便拆出一項都能剖析半天的,現(xiàn)在通通都被XD Fusion所收納涵蓋。
月球環(huán)形山清晰可辨(100倍變焦)
華為因為在影像方面太超前的技術布局以及實現(xiàn),時不時地會招致一些誤讀與誤解,想起此前的多事之秋,各種事件沸沸揚揚地甚囂塵上,甚至一度還上升到了攝影倫理的討論。
然而到了今天,看看過去諸多受過質疑、疑惑、費解的諸多影像技術都齊聚華為XD Fusion圖像引擎大放異彩,是不是有一種大夢初醒、恍然大悟的感覺?華為的影像系統(tǒng)的努力方向從來沒有變過,過去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普通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環(huán)境下,只需要點下快門,無需任何后期直接得到一張有眼緣的好照片。
只是從過去到現(xiàn)在,相當多的大眾用戶甚至傳統(tǒng)的攝影愛好者并不能預見哪怕理解這種跨學科、跨領域的前瞻性,傳統(tǒng)的影像觀念在這種顛覆中遭受一次又一次沖擊,拒絕、抵觸即本能反應。
當然,先行者多是孤獨的,不孤獨就不足以成為先行者。
四、長焦端晝夜實測 不存在對手
高倍數(shù)光學長焦鏡頭是手機上實現(xiàn)超視距變焦的最佳方法,然而正如我們在前言部分所說,鏡頭的焦段越長,所需要的模組就越長,想要實現(xiàn)更好的效果也需要同步增大傳感器的底,這會極大壓榨手機內部可用空間,更與手機ID的發(fā)展路線相悖。
為此,早在P30系列,華為就給出了潛望鏡方案。到了這一代,華為P40 Pro+的10倍光學長焦模組在前代潛望式鏡頭橫置長焦鏡頭模組和感光器件基礎之上,采用全新的多反射潛望式光路折疊技術,實現(xiàn)5次反射光路,光程比上一代潛望式長焦提升了178%。
P40 Pro+整套鏡頭模組的重中之重,就是那個十分不同尋常,用以進行光路折疊的反射鏡組。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相機團隊注意到在光線多次的反射過程中,需要規(guī)避光路畸變以保證反射質量。
為此,其曾經(jīng)借鑒過芯片的組裝工藝技術,但經(jīng)過比較后發(fā)現(xiàn),芯片組裝工藝技術對芯片變形的控制是10μm級別,遠遠達不到這套潛望鏡模組的精度要求。
事實上,華為P40 Pro+這套模組最基本的光學規(guī)格為納米級(1納米是一根頭發(fā)絲直徑的六萬分之一),量產(chǎn)這樣極限精度的鏡頭模組,堪稱空前,最終實現(xiàn)的是最高30nm的組裝精度,才得以滿足華為P40 Pro+的10倍光學長焦模組的工藝標準。
我想這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釋,在整個華為P40系列之中,為什么華為P40 Pro+相比較另外兩部手機推遲了兩個月才上市,滿足這種苛刻的極限量產(chǎn)條件,多增加兩個月時間一點都不算多。
而且,極端苛刻的高精度量產(chǎn)還只是一個方面,華為P40 Pro+長焦模組的對焦馬達也罕見且“極端”,P40 Pro+要達成10倍光學變焦要求對焦馬達在帶動多反射面的反射鏡轉移位置的同時,絕不能干擾光路。
然而在前面大家也都知道局促的潛望鏡當中反射鏡的空間本就不多,對焦馬達只能自己躲在反射鏡背后的一隅之地,同時保證對反射鏡產(chǎn)生的大力矩進行有效牽制。為此華為P40 Pro+細化到對焦馬達這樣微小的元器件都是經(jīng)過特殊定制——滑槽式自動對焦馬達,搭配磁力與精密杠桿結構,官方稱此馬達實測經(jīng)歷過數(shù)百萬次的測試和極端環(huán)境的考驗,絲毫不脆弱。
——夜間實拍體驗
(10x光學變焦開啟夜景模式)
這是目前潛望鏡方案里表現(xiàn)最好的產(chǎn)品,沒有之一。毫不夸張地說,華為P40 Pro+憑借十倍光學變焦的優(yōu)勢,借助于在色彩一致性、色溫準確性、成像細節(jié),10X端算法優(yōu)化都是無出其右的王者。
需要注意的是,此圖拍攝的時間接近晚上11點,光源僅僅是昏黃微弱的路燈,P40Pro+在這種暗光環(huán)境里的長焦端成像水準,已經(jīng)完全不能用“可用”來描述,這種感覺就像是攝影者飛身懸在天空近距離拍攝,小圖看過去背景全無噪點,難以置信。
光學變焦的范圍大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同時還要保證變焦后的成像質量。否則,變焦范圍再大,但拍出來的照片糊成一團、暗成一塊,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手機在大范圍變焦之后還能否保證成像亮度、質量,是我們應該關心的問題。
筆者在過去的使用體驗當中發(fā)現(xiàn),不少同樣搭載潛望鏡結構的機型表現(xiàn)各異。這里牽扯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潛望鏡頭雖然可以拉長鏡頭的焦距,同時也會讓鏡頭的光圈變小。而光圈變小會導致相機的進光量不足,從而需要更慢的快門速度來獲取足夠的光。
1x
搭載潛望鏡某機型10x變焦樣張(無夜景算法處理)
華為P40 Pro+10x光學變焦拍攝(夜景模式),甚至保留細節(jié)、景深及準確對焦
快門速度太慢,意味著你如果手抖的話,照片就很可能被你抖糊掉了,當然了,你還可以通過提高ISO使照片的曝光變得準確。但如果ISO太高的話,照片也會出現(xiàn)非常多的噪點。由此,在理論上潛望式鏡頭的焦距越長,對畫質的影響越大。
而華為P40 Pro+于10x光學變焦的夜景模式已經(jīng)遠遠超出“驚艷”所能表述的震撼,在這樣的弱光條件下,施以夜景模式,其最終成片與主攝畫質幾乎完全看不出區(qū)別。我曾經(jīng)以為P40 Pro便達到了技術天花板,而P40 Pro+顛覆了我對手機攝影過去的所有認知。
除了效果夸張、走入極限狀態(tài)的攝影炫技,華為P40 Pro+對于生活中的點滴記錄有沒有意義?這個問題我用以下樣張來回答。
(拍攝時間為凌晨12點40分左右)
這是在晚歸路上,偶遇匆忙的貓媽媽帶著一窩慵懶的小貓咪轉移棲身之地。貓媽媽略有惶恐地望著舉著手機的筆者,這時候筆者不再敢近身打擾這群小家伙,開啟10倍光學變焦模式記錄清晰地記錄這些毛茸茸的小萌獸。
均為自動模式直出,未開啟夜景模式
有時候想拍拍花,卻又不能踏入綠茵踩踏小草,那就啟用十倍變焦,無論是白天黑夜,甚至無需開啟夜景模式,即可將微距樣張斬獲。
——日間實拍體驗
到了白天,直接放樣張比任何文字都更具表現(xiàn)力。
從0.6x到100x
五、超感知徠卡主攝剝奪卡片機最后的尊嚴
從P20系列開始,華為就開始了與暗光攝影的決戰(zhàn)。當年的P20用上當時最大的1/1.7''主攝傳感器;P30在大底基礎上換了RYYB顏色濾波器,以提升進光量;而P40系列直接亮出手機界的極限王炸:
華為P40系列的傳感器尺寸高達1/1.28''(距離1英寸僅有一步之遙),50MP像素數(shù),像元尺寸1.22μm(四合一融合后輸出2.44μm超大像素),支持全像素八核對焦,搭載RYYB濾鏡陣列,支持OIS光學防抖。
但凡稍稍通曉相機技術的人都應該知道,在手機上并不同時存在沒有完美無缺的光學系統(tǒng)和感光器件,在兩者之中實現(xiàn)相對的平衡永遠是手機影像所逃不開的命題。
一般來說,愈高的像素數(shù)會帶來愈小的單像素尺寸。同時,在多幀曝光融合(比如夜景模式)的過程當中,大像素數(shù)單幀文件會帶來更大的計算量。可以一窺從4000萬像素的規(guī)格提至5000萬像素,這一過程應當是經(jīng)歷了極為審慎的考慮。
正所謂江湖路短,英雄所見略同,華為和索尼最終都以50MP作為兼顧清晰度以及畫質的像素數(shù)。
華為相機工程師“Maidoudemaidou”曾公開過傳感器背后的研發(fā)經(jīng)過:華為在傳感器的定制過程中,申請了涵蓋了十幾個像素類型的專利。索尼內部也有許多像素類型的原型傳感器在開發(fā),最后是在兩者共同決策下,選擇并形成了大家今天所看到的方案。
筆者在近段時間的拍攝體驗當中能夠感受到這套方案所帶來的便利——1.22μm的像元尺寸,日常默認以12.5MP出圖,2.44μm的超級大像素在八核對焦Octa-PD加持之下能夠在弱光和暗光場景維持快速自動對焦。在手機端做大底相機的挑戰(zhàn)極大,尤其是要保證中心四角的鏡頭質量的前提下,另外兼顧整機厚度。
前文我們已經(jīng)說過,華為P40系列所定制的傳感器尺寸高達1/1.28'',距離1英寸僅有一步之遙。1英寸,是卡片相機最后的尊嚴底線。
在很多人心中,1英寸CMOS也是一個分水嶺,比其1英寸的CMOS,往往會被卡片機使用,比1英寸大的,一般會被歸類為微單。而達到1英寸級別,比如尼康J系列小微單、索尼的RX100系列黑卡,都是1英寸,都被認為是手機幾乎無法靠近的尺寸。
這也是卡片相機幾乎快要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但1英寸左右CMOS的相機還在市場上活躍的因素之一。很多人還在使用卡片相機用以輕攝影、旅行攝影、家庭攝影、短片拍攝這些非專業(yè)的需求。
尺寸對比示意
華為P40系列這種將主攝尺寸升格到接近1英寸的特殊存在,已經(jīng)是在挑戰(zhàn)卡片相機在今天最后的尊嚴。華為P40系列交出的答卷是23mm F1.9 1/1.28。
據(jù)華為方面公開的消息,1/1.28這個底,事關主攝的鏡頭設計。華為曾與徠卡有過相關溝通,當時考慮了兩個方案,一個是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0.8x(希望選主攝的23mm從1x下滑到0.8視場即可),另外一個方案就是23mm是1x,默認27mm就是1.幾x。
最后決策下來主攝默認選了目前用的0.8x這個模式。這只是個相機系統(tǒng)設計上的邏輯,就像華為P40系列目前默認視頻走的是0.6x的電影鏡頭一樣,有更好的防抖體驗更好的信噪比收獲更好的暗光享受,都是基于系統(tǒng)端的考慮。
接下來我們直接看看樣張。
——日間樣張
——夜間樣張
常規(guī)模式
夜景模式
超廣角模式
主攝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白天還是夜間,華為P40 Pro+的超廣角鏡頭在前文我們所說的XD Fusion圖像引擎加持優(yōu)化之下,整體表現(xiàn)已經(jīng)十分接近主攝,可以擔當大用。
六、總結:凡是過往 皆為序章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出自莎翁最后一部傳奇劇《暴風雨》,大夢初醒般體驗過華為P40Pro+之后,蒙太奇地瀏覽觀察P系列影像之路,發(fā)覺曾以為的深刻其實是膚淺,曾以為的膚淺蘊藏深刻,往返于過往和現(xiàn)在,諸多況味與莎翁此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為什么會有1/1.28大底?為什么會有10倍光學長焦?為什么會有XD Fusion?這一切是一蹴而就的靈感迸發(fā)還是早有前瞻預見的提前部署?現(xiàn)在手持華為P40系列來回顧過往,一切問題的答案都變得十分清楚。
現(xiàn)在,華為影像旗艦的整個體系十分明確,緊緊圍繞時間、空間這兩個準繩尺度。對空間的追求使華為不斷在變焦、超廣角這些領域探索,讓手機能看得更遠、拍得更廣。而時間維度要求華為影像旗艦必須朝著全天候都能產(chǎn)出沒有可指摘之處的照片,在這個維度當中夜間影像是決勝環(huán)節(jié),所以得到了其較大的傾注。
可以說,與很多跟隨主流風向、嗅著產(chǎn)業(yè)鏈上游百變不停的廠商有所不同,華為P系列的影像部分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一以貫之地繼續(xù)下去:P9加入黑白傳感器提升暗光拍攝;P10系列的空間概念覺醒,納入兩倍混合變焦;P20 Pro三倍光學變焦聯(lián)合IMX600相機,空間、時間的躍進同步進行;而后P30系列到今天的P40系列都是在這兩個維度上繼續(xù)前行,讓自己成為了領風者。
那么華為當初在眾多人的疑惑下,堅持“AI攝影大師”直到其成熟落地并融于XD Fusion;堅持RYYB,并針對RYYB天生所存在的問題做配套的解決方案直到今天徹底成功駕馭,一次又一次探索這些看起來讓局外人看起來不明所以,普通用戶對其原理理解起來十分困難的技術和方案的“吃力不討好”,這些都有了明確答案。
像余承東所言,華為是一個長跑型選手,其視角和目光所及并不完全是眼前的這一小塊安身之所,在時間的長河中,無法用一時、一瞬來判斷華為影像旗艦的走向。
回到華為P40 Pro+產(chǎn)品本身,7999元起售、8888元封頂?shù)乃⑿铝藲v代P系列的價格上限,這也是理所應當。談及P40系列的時候,余承東曾表示,P40 Pro+是一款非常昂貴的手機,并不適合所有人。這就是為什么還有華為P40 Pro和華為P40——能夠帶來旗艦體驗而又不花太多錢的原因。
換而言之,P40 Pro+是立標桿的存在,適合那些對價格不敏感、追求極致影像技術體驗的用戶,而P40、P40 Pro更適合絕大多數(shù)用戶。另外,由于華為P40 Pro+除了無線充電功率提升,其它包括性能、電池等規(guī)格與此前評測過的P40 Pro完全一致,這里便不再重復測試,可翻閱過去文章了解。
結合我們此前對該系列機型的評測,可以這樣的斷言: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用戶來說,看起來像是“基本款”的P40實際上就已經(jīng)實力超群,P40 Pro則是應對更專業(yè)玩家的需求,契合機皇定位,踏入無人區(qū)實現(xiàn)許許多多現(xiàn)有影像旗艦所無法觸及的愿景(如夜景長焦等等),P40 Pro+更是已經(jīng)在無人之境走了很遠的探索型作品。
綜合我們的評測,XD Fusion在未來一定會成為華為手機鞏固計算攝影基本盤的堅實基石,背后硬件體系支撐也會同步成長并愈發(fā)強大。一個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先行者,在未來亦將在無人區(qū)繼續(xù)領先優(yōu)勢,灑脫馳騁。
相關文章
華為P40 Pro+值得入手嗎?華為P40 Pro+全面評測
目前,華為P40和P40 Pro均已在售,而且銷量不錯,而今天,華為P40 Pro+也已經(jīng)正式預售,有幸拿到了這部影像巔峰之作,帶大家一睹為快2020-06-01OPPOFindX2Pro和華為p40pro哪個好 兩者配置對比介紹
OPPO Find X2 Pro和華為p40 pro哪個值得買?你在購買手機時有沒有對比呢?下面就給大家對比下,讓你知道它們的配置差異。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一個,不過在購買時要2020-05-26華為P40Pro/P30Pro/P20Pro哪個拍照好?華為P40Pro/P30Pro/P20Pro拍照對
過去幾年,華為P20Pro、P30Pro、P40Pro拍照差距到底有多大呢?接下來就通過下面這幾組拍照對比圖,來感受下鏡頭之間的差距,一起看看吧2020-05-19oppoace2和華為p40哪個好 oppoace2和華為p40對比介紹
oppoace2和華為p40哪個好?對于oppoace2和華為p40這兩款手機都是今年剛推出的5G手機,這兩款手機的定位和價格也是比較接近的,那么和兩款手機到底哪款會更好?哪款的性價比更2020-05-16三星S20和華為P40 Pro+哪個好?三星S20對比華為P40Pro+詳細評測
三星和華為分別都是安卓陣營中最優(yōu)秀的品牌,他們有不少產(chǎn)品都非常值得我們去關注,就比如兩家的旗艦產(chǎn)品三星Galaxy S20 Ultra 5G和華為P40 Pro+,對比之下誰更優(yōu)秀一些呢?2020-05-15iPhoneSE和華為P40Pro拍照哪個好?iPhoneSE對比華為P40Pro拍照評測
華為P40Pro搭載的是后置四顆攝像頭,并且主鏡頭的有效像素達到4000萬。那么搭載一顆攝像頭的iPhoneSE和搭載后置四顆攝像頭的華為P40Pro,在拍照方面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呢,趕緊2020-05-15一加8pro和華為p40pro哪款值得入手 一加8pro和華為p40pro區(qū)別對比
一加8pro和華為p40pro哪個好?你在購買手機時有沒有進行對比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這兩款手機,讓你知道哪一款的性價比更高2020-05-15華為p40pro與華為mate30pro的區(qū)別 p40pro與mate30pro對比介紹
華為Mate系列30Pro和P系列40Pro都是目前華為最頂尖的旗艦產(chǎn)品,不過華為P40Pro和華為Mate30Pro均搭載的是麒麟990處理器,那么p40pro與mate30pro有什么區(qū)別呢?一起來看看吧2020-05-14oppoace2和華為p40pro怎么選 oppoace2和華為p40pro區(qū)別介紹
用戶在購買時手機時會在不同的型號中進行對比,然后選擇性價比最高的,那么OPPO Ace2和華為p40pro哪個好呢?這兩款手機的配置你都了解嗎?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2020-05-14魅族17pro和華為p40pro對比評測 魅族17pro和華為p40pro哪款值得入手
魅族17pro和華為p40pro哪款值得入手?下文中為大家?guī)砹巳A為p40pro17pro區(qū)別比對評測,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閱讀下文內容,參考一下吧20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