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語言for range(按照鍵值循環(huán))遍歷操作
Go 語言可以使用 for range 遍歷數(shù)組、切片、字符串、map 及通道(channel)。通過 for range 遍歷的返回值有一定的規(guī)律:
數(shù)組、切片、字符串返回索引和值。
map 返回鍵和值。
通道(channel)只返回通道內(nèi)的值。
遍歷數(shù)組、切片——獲得索引和元素
在遍歷代碼中,key 和 value 分別代表切片的下標及下標對應的值。下面的代碼展示如何遍歷切片,數(shù)組也是類似的遍歷方法:
for key, value := range []int{1, 2, 3, 4} { fmt.Printf("key:%d value:%d\n", key, value) }
代碼輸出如下:
key:0 value:1 key:1 value:2 key:2 value:3 key:3 value:4
遍歷字符串——獲得字符
Go 語言和其他語言類似,可以通過 for range 的組合,對字符串進行遍歷,遍歷時,key 和 value 分別代表字符串的索引(base0)和字符串中的每一個字符。
下面這段代碼展示了如何遍歷字符串:
var str = "hello 你好" for key, value := range str { fmt.Printf("key:%d value:0x%x\n", key, value) }
代碼輸出如下:
key:0 value:0x68 key:1 value:0x65 key:2 value:0x6c key:3 value:0x6c key:4 value:0x6f key:5 value:0x20 key:6 value:0x4f60 key:9 value:0x597d
代碼中的 v 變量,實際類型是 rune,實際上就是 int32,以十六進制打印出來就是字符的編碼。
遍歷map——獲得map的鍵和值
對于 map 類型來說,for range 遍歷時,key 和 value 分別代表 map 的索引鍵 key 和索引對應的值,一般被稱為 map 的鍵值對,因為它們總是一對一對的出現(xiàn)。下面的代碼演示了如何遍歷 map。
m := map[string]int{ "hello": 100, "world": 200, } for key, value := range m { fmt.Println(key, value) }
代碼輸出如下:
hello 100
world 200
注意
對 map 遍歷時,遍歷輸出的鍵值是無序的,如果需要有序的鍵值對輸出,需要對結果進行排序。
遍歷通道(channel)——接收通道數(shù)據(jù)
for range 可以遍歷通道(channel),但是通道在遍歷時,只輸出一個值,即管道內(nèi)的類型對應的數(shù)據(jù)。
下面代碼為我們展示了通道的遍歷:
c := make(chan int) go func() { c <- 1 c <- 2 c <- 3 close(c) }() for v := range c { fmt.Println(v) }
代碼說明如下:
第 1 行創(chuàng)建了一個整型類型的通道。
第 3 行啟動了一個 goroutine,其邏輯的實現(xiàn)體現(xiàn)在第 5~8 行,實現(xiàn)功能是往通道中推送數(shù)據(jù) 1、2、3,然后結束并關閉通道。
這段 goroutine 在聲明結束后,在第 9 行馬上被并行執(zhí)行。
從第 11 行開始,使用 for range 對通道 c 進行遍歷,其實就是不斷地從通道中取數(shù)據(jù),直到通道被關閉。
在遍歷中選擇希望獲得的變量
在使用 for range 循環(huán)遍歷某個對象時,一般不會同時需要 key 或者 value,這個時候可以采用一些技巧,讓代碼變得更簡單。下面將前面的例子修改一下,參考下面的代碼示例:
m := map[string]int{ "hello": 100, "world": 200, } for _, value := range m { fmt.Println(value) }
代碼輸出如下:
100
200
在例子中將 key 變成了下畫線,那么這里的下畫線就是匿名變量。什么是匿名變量?
可以理解為一種占位符。
本身這種變量不會進行空間分配,也不會占用一個變量的名字。
在 for range 可以對 key 使用匿名變量,也可以對 value 使用匿名變量。
再看一個匿名變量的例子:
for key, _ := range []int{1, 2, 3, 4} { fmt.Printf("key:%d \n", key) }
代碼輸出如下:
key:0 key:1 key:2 key:3
在該例子中,value 被設置為匿名變量,只使用 key,而 key 本身就是切片的索引,所以例子輸出索引。
我們總結一下for的功能:
Go 語言的 for 包含初始化語句、條件表達式、結束語句,這 3 個部分均可缺省。
for range 支持對數(shù)組、切片、字符串、map、通道進行遍歷操作。
在需要時,可以使用匿名變量對 for range 的變量進行選取。
補充:學習-go語言坑之for range
go只提供了一種循環(huán)方式,即for循環(huán),在使用時可以像c那樣使用,也可以通過for range方式遍歷容器類型如數(shù)組、切片和映射。但是在使用for range時,如果使用不當,就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導致程序運行行為不如預期。比如,下面的示例程序將遍歷一個切片,并將切片的值當成映射的鍵和值存入,切片類型是一個int型,映射的類型是鍵為int型,值為*int,即值是一個地址。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slice := []int{0, 1, 2, 3} myMap := make(map[int]*int) for index, value := range slice { myMap[index] = &value } fmt.Println("=====new map=====") prtMap(myMap) } func prtMap(myMap map[int]*int) { for key, value := range myMap { fmt.Printf("map[%v]=%v\n", key, *value) } }
運行程序輸出如下:
=====new map===== map[3]=3 map[0]=3 map[1]=3 map[2]=3
由輸出可以知道,不是我們預期的輸出,正確輸出應該如下:
=====new map===== map[0]=0 map[1]=1 map[2]=2 map[3]=3
但是由輸出可以知道,映射的值都相同且都是3。其實可以猜測映射的值都是同一個地址,遍歷到切片的最后一個元素3時,將3寫入了該地址,所以導致映射所有值都相同。
其實真實原因也是如此,因為for range創(chuàng)建了每個元素的副本,而不是直接返回每個元素的引用,如果使用該值變量的地址作為指向每個元素的指針,就會導致錯誤,在迭代時,返回的變量是一個迭代過程中根據(jù)切片依次賦值的新變量,所以值的地址總是相同的,導致結果不如預期。
修正后程序如下: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slice := []int{0, 1, 2, 3} myMap := make(map[int]*int) for index, value := range slice { num := value myMap[index] = &num } fmt.Println("=====new map=====") prtMap(myMap) } func prtMap(myMap map[int]*int) { for key, value := range myMap { fmt.Printf("map[%v]=%v\n", key, *value) } }
運行程序輸出如下:
=====new map===== map[2]=2 map[3]=3 map[0]=0 map[1]=1
以上為個人經(jīng)驗,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腳本之家。如有錯誤或未考慮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賜教。
相關文章
K8s部署發(fā)布Golang應用程序的實現(xiàn)方法
本文主要介紹了K8s部署發(fā)布Golang應用程序的實現(xiàn)方法,文中通過示例代碼介紹的非常詳細,需要的朋友們下面隨著小編來一起學習學習吧202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