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Python面向?qū)ο缶幊蘯op思想心得
花了幾個小時給小表弟普及了一下OOP的知識,索性總結(jié)一下寫篇文章。
OOP全稱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即面向?qū)ο缶幊?,之所以有這么一個奇怪的稱呼,是因為這個概念并非憑空而來,而是相對于“面向過程編程”的稱呼。
而要了解什么是面向過程,就要從最早的即非面向?qū)ο螅址敲嫦蜻^程的原始編程說起。
上古時期
在最早的編程的上古時期,程序都只是簡單地順序執(zhí)行:
print("dosometing") a=int(input()) b=int(input()) result=a+b print("{}+{}={}".format(a,b,result)) print("dosomething")
這就涉及一個問題,如果某部分代碼需要重復(fù)執(zhí)行,比如上邊那段輸入兩個數(shù)字并打印結(jié)果的代碼,如果需要再次執(zhí)行這個邏輯怎么辦,難道要再寫一遍?
某些語言,比如C語言,會這么做:
print("dosometing") a=int(input()) b=int(input()) result=a+b print("{}+{}={}".format(a,b,result)) print("dosomething") goto 2
這里只是用python偽代碼表示C語言的寫法,這段代碼并不能真正執(zhí)行。
C語言可以使用goto
語句打亂編譯器“順序執(zhí)行代碼”的邏輯,強行讓編譯器跳到指定的代碼行執(zhí)行代碼。
看似可以解決問題,但這樣帶來另一個問題,頻繁地使用goto
語句將破壞“順序執(zhí)行代碼”這個最基本的規(guī)則,也極大地降低了代碼地可讀性和可維護性,不要說讓別的程序員去閱讀這樣的代碼,就算是作者自己,隔個幾個月去看估計也會頭疼。
所以就有了“面向過程編程”。
面向過程編程
面向過程主要解決了上面出現(xiàn)的“代碼復(fù)用”問題,將需要重復(fù)使用的代碼片段封裝為一個函數(shù),只要進行簡單的函數(shù)調(diào)用就可以重復(fù)使用這段代碼:
def input_and_print(): a = int(input()) b = int(input()) result = a+b print("{}+{}={}".format(a, b, result)) print("dosometing") input_and_print() print("dosomething") input_and_print()
看似問題解決了,也沒啥大問題。如果我們要解決的都是“輸入兩個數(shù)字相加輸出一個結(jié)果”這種小兒科的問題當然如此,但是編程的世界顯然不是這么簡單。
假設(shè)我們需要用程序模擬一個“簡單”的飲料機,如果是面向過程編程,可能會這么寫:
STATUS_READY = 0 STATUS_COINED = 1 def coin(now_status): if now_status == STATUS_READY: print("投入一枚硬幣") return STATUS_COINED else: print("已經(jīng)投入硬幣了") return now_status def get_drink(now_status): if now_status == STATUS_COINED: print("吐出一瓶飲料") return STATUS_READY else: print("請先投入硬幣") return now_status machine_status = STATUS_READY machine_status = get_drink(machine_status) machine_status = coin(machine_status) machine_status = get_drink(machine_status)
似乎這段代碼表現(xiàn)的也還不賴,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因為函數(shù)無法保存“狀態(tài)”,我們只能在函數(shù)外部設(shè)置一個變量machine_status
表示飲料機的狀態(tài),并且每次調(diào)用函數(shù)時作為參數(shù)傳入。
這樣做有兩個缺點:
- 代表飲料機功能的函數(shù)和代表飲料機狀態(tài)的數(shù)據(jù)是割裂的,兩者本來都應(yīng)該是飲料機的一部分,但現(xiàn)在是沒有關(guān)系的兩部分。
- 函數(shù)沒有辦法直接修改飲料機狀態(tài)(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比如使用
global
,或者傳入一個對象參數(shù),但這些非常規(guī)手段不在這里討論)。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有了面向?qū)ο缶幊獭?/p>
面向?qū)ο缶幊?/h2>
我們看如果是面向?qū)ο缶幊?,要如何編寫一個飲料機:
from enum import Enum from enum import Enum class MachineStatus(Enum): READY=1 COINED=2 class DrinkMachine: def __init__(self) -> None: self.status=MachineStatus.READY def coin(self): if self.status == MachineStatus.READY: print("投入一枚硬幣") self.status = MachineStatus.COINED elif self.status == MachineStatus.COINED: print("已經(jīng)投入了一枚硬幣") else: print("未知錯誤") def get_drink(self): if self.status == MachineStatus.COINED: print("吐出一瓶飲料") self.status=MachineStatus.READY elif self.status == MachineStatus.READY: print("請先投入一枚硬幣") else: print("未知錯誤") dm = DrinkMachine() dm.get_drink() dm.coin() dm.get_drink()
可以看到,現(xiàn)在“飲料機”這個概念是一個整體,包含了飲料機的狀態(tài)和所提供的功能,而飲料機的狀態(tài)變化也完全封裝在對象中,“用戶”無需操心狀態(tài)的變化,只要按需要調(diào)用對象的方法即可。
什么是OOP?
現(xiàn)在讓我們回到標題,到底什么是OOP,其實對象并不是一個編程專有的概念,就像設(shè)計模式來源于建筑一樣,對象同樣是一個來自于現(xiàn)實世界的概念。
在現(xiàn)實世界中,我們做一件事情,往往是圍繞一個事物實體展開的,比如開車出去,你首先要有一輛車,4個輪胎,有發(fā)動機,加滿油的車,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事物。對應(yīng)到OOP中,就像是組成對象的數(shù)據(jù)。而這輛車所提供的功能,比如能載人,能拉貨,能開,這些都是車提供的功能。對應(yīng)的OOP中就是對象擁有的方法。這顯然是很符合人類習(xí)慣的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即以圍繞事物(對象)來思考問題。
而面向過程就不是那么符合人類常識了,它只關(guān)注過程(函數(shù)),即只要能載人或者拉貨就行了,不是很關(guān)注具體你用的是私家車還是坦克。
所以O(shè)OP是一種編程領(lǐng)域借鑒來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種思想,而封裝、繼承和多態(tài)是具體實現(xiàn)這種思想的手段和技術(shù)細節(jié)。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guān)文章
Python Tkinter Entry和Text的添加與使用詳解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ython Tkinter Entry和Text的添加與使用詳解,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20-03-03Python+Qt身體特征識別人數(shù)統(tǒng)計源碼窗體程序(使用步驟)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ython+Qt身體特征識別人數(shù)統(tǒng)計源碼窗體程序(使用步驟),本文通過示例代碼給大家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xué)習(xí)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