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算法練習之二分查找算法的實現
1. 算法描述
二分法是一種效率比較高的搜索方法
回憶之前做過的猜數字的小游戲,預先給定一個小于100的正整數x,讓你猜猜測過程中給予大小判斷的提示,問你怎樣快速地猜出來?
我們之前做的游戲給定的是10次機會,如果我們學會.二分查找法以后,不管數字是多少,最多只需要7次就能猜到數字。
2. 算法分析
1、必須是有序的序列。
2、對數據量大小有要求。
數據量太小不適合二分查找,與直接遍歷相比效率提升不明顯。
數據量太大也不適合用二分查找,因為數組需要連續(xù)的存儲空間,若數據量太大,往往找不到存儲如此大規(guī)模數據的連續(xù)內存空間。.
3. 算法思路
假設有一個有序列表如下:
請問數字11是否在此列表中,如果在它的索引值為多少?
4. 代碼實現
純算法實現
實現代碼
arr_list = [5, 7, 11, 22, 27, 33, 39, 52, 58] # 需要查找的數字 seek_number = 11 # 保存一共查找了幾次 count = 0 # 列表左側索引 left = 0 # 列表右側索引 right = len(arr_list) - 1 # 當左側索引小于等于右側索引時 while left <= right: # 取中間的索引位置 middle = (left + right) // 2 # 查找次數進行累加 count += 1 # 如果查找的數字大于中間位置的數字時 if seek_number > arr_list[middle]: # 左側索引為中間位置索引+1 left = middle + 1 # 如果查找的數字小于中間位置的數字時 elif seek_number < arr_list[middle]: # 右側索引為中間位置索引-1 right = middle - 1 # 如果等于中間索引數據 else: print('數字:%s找到了,索引值為:%s' % (seek_number, middle)) break else: print("數字%s 沒有找到" % seek_number) print("一共用了:%s次查找" % count)
運行結果
遞歸法實現
在循環(huán)中定義了一個變量count,如果第一次循環(huán)后count沒有變化,就說明輸入的是有序序列,這時我們直接return退出循環(huán),這時候的時間復雜度為O(n)
實現代碼
arr_list = [5, 7, 11, 22, 27, 33, 39, 52, 58] def binary_search(seek_number, left, right): if left <= right: middle = (left + right) // 2 if seek_number < arr_list[middle]: right = middle - 1 elif seek_number > arr_list[middle]: left = middle + 1 else: return middle # 進行遞歸調用 return binary_search(seek_number, left, right) # 當左側索引大于右側索引時,說明沒有找到 else: return -1 # 查找的數字 seek_number = 11 # 列表左側索引 left = 0 # 列表右側索引 right = len(arr_list) - 1 print("查找的數字:%s,索引為:%s" % (seek_number, binary_search(seek_number, left, right)))
運行結果
以上就是Python算法練習之二分查找算法的實現的詳細內容,更多關于Python二分查找算法的資料請關注腳本之家其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python網絡爬蟲selenium打開多窗口與切換頁面的實現
本文主要介紹了python網絡爬蟲selenium打開多窗口與切換頁面的實現,文中通過示例代碼介紹的非常詳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參考一下2022-01-01python合并RepeatMasker預測結果中染色體的overlap區(qū)域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介紹了python合并RepeatMasker預測結果中染色體的overlap區(qū)域實現示例解析,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鑒參考下,希望能夠有所幫助,祝大家多多進步,早日升職加薪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