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集合常用操作匯總
集合的特性
無序、不重復、可迭代
常用api
- 創(chuàng)建一個集合
需要顯式地使用set()方法來聲明,如果使用字面量{}來聲明解析器會認為這是一個字典。 - add()
往集合中添加一個元素
demo = set()
demo.add(1)
>>>
{1}
- 移除一個元素
demo.remove(1) demo >>> set()
使用remove移除一個不存在的元素會拋出異常,使用以下方法則不會
demo.discard(1) # 移除一個不存在的元素時,不會拋出異常 意味著并不知曉是否移除成功
特殊API
- 求交集
s1 = {1, 3, 10, 2}
s2 = {2, 3}
s1 & s2
>>>
{2, 3}
- 求并集
s1 | s2
>>>
{1, 2, 3, 10}
- 求差集 父-子原則 s1中包含了s2
s1 - s2
>>>
{1, 10}
# 如果s2 - s1 返回空集合 因為s2并不包含s1的任何元素
s2 - s1
>>>
set()
- 對稱差集 返回不在s1和s2中的元素
有點拗口,可以簡單理解為交集的取反
s1 ^ s2
>>>
{1, 10}
其他場景下的運用
- 判斷某個序列是否包含多個指定對象
如,判斷列表d = ['s', 't', 'a', 'r', 't']中是否包含字符a和r,最常見的方式是來兩個if判斷,其實,也可以使用集合來完成:
d = ['s', 't', 'a', 'r', 't']
s = {'t', 'r'}
set(d) >= s # 列表d有s的元素
>>>
True
由此及彼,我們有可以借助集合來判斷字典的key中是否包含多個指定key。
d = {
'name': 'mk',
'age': 20,
'job': None
}
d.keys() >= {'name', 'age'} # 字典d的keys中包含了集合的元素
>>>
True
當然,我們也可以更換比較運算符,如==或者<=,基本上可以斷定,運算符兩邊的對象是可以調換的,無非是A是否包含B的邏輯判斷。
注意
使用set聲明集合時,傳入的對象是一個可迭代對象,如:
set(['a', 'b'])
這個時候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保存一個字符串到集合中,萬不可使用:
set('字符串')
這樣的方式,該方法會將字符串遍歷逐個添加到集合中,導致最后的結果是{'字', '符', '串'}而非預期的{'字符串'},要達到預期,可使用:
set(['字符串'])
set().add('字符串')到此這篇關于python 集合常用操作匯總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python 集合常用操作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Python實現創(chuàng)建快速剪映草稿軌道自動生成視頻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如何使用Python實現創(chuàng)建快速剪映草稿軌道并自動生成視頻,文中的示例代碼講解詳細,需要的可以參考一下2023-08-08
Python實戰(zhàn)實現爬取天氣數據并完成可視化分析詳解
這篇文章主要和大家分享一個用Python實現的小功能:獲取天氣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帶你直觀了解天氣情況!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學習一下2022-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