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結構體的基本使用詳解
本文主要介紹Go的結構體類型的基本使用,快速上車
定義
結構體,是一種自定義的數據類型,由多個數據類型組合而成。用于描述一類事物相關屬性。
定義方式:
type 類型名 struct { 字段名 字段類型 … } //示例: type Animal struct { Name string Age int }
實例化
結構體和結構體指針,兩者的實例化有所區(qū)別(注意:結構體指針必須手動初始化,分配內存地址)
提供多種寫法,靈活使用:
//結構體實例化 //寫法1 //var a Animal //a.Name = "aaa" //a.Age = 18 //寫法2 a := Animal{ Name: "dog", Age: 18, } fmt.Println(fmt.Sprintf("%T - %v", a, a)) //main.Animal - {dog 18} //結構體指針實例化 //寫法1 var b *Animal b = new(Animal) //寫法2 //b := new(Animal) //寫法3 //b := &Animal{} b.Name = "cat" //在底層是(*b).Name = "cat",這是Go語言幫我們實現的語法糖 fmt.Println(fmt.Sprintf("%T - %v", b, b)) //*main.Animal - &{cat 0}
匿名結構體
適用于臨時數據存儲的場景
var v struct { Name string Age int } fmt.Println(v)
空結構體
不占用內存空間
var v struct{} fmt.Println(unsafe.Sizeof(v)) //0 v1 := struct{}{} fmt.Println(unsafe.Sizeof(v1)) //0
構造函數
Go沒有自帶的構造函數,采用自實現
- 定義方式1:結構體不復雜,可以返回結構體類型,值拷貝性能開銷小
func NewPerson(name string, age int8) Person { return Person{ name: name, age: age, } }
- 定義方式2:結構體復雜,得返回結構體指針類型,避免值拷貝產生的性能開銷
func NewPerson(name string, age int8) *Person { return &Person{ name: name, age: age, } }
方法與接收者
方法(Method)
是一種作用于特定類型變量的函數。這種特定類型變量叫做接收者(Receiver)
。接收者的概念就類似于PHP中的this
或者 self
。
方法與函數區(qū)別:函數不屬于任何類型,方法屬于特定類型
標準格式:
func (接收者變量 接收者類型) 方法名(參數列表) (返回參數) { 函數體 }
接收者類型(兩種):
- 非指針類型:發(fā)生值拷貝產生副本,方法內修改字段,只在方法內生效;
- 指針類型:不產生副本,方法內修改字段,同步生效;
func NewPerson(name string, age int8) *Person { return &Person{ name: name, age: age, } } func (p *Person) Dream() { p.name = "aaa" fmt.Printf("%s的夢想是學好Go語言\n", p.name) //aaa的夢想是學好Go語言 } func main() { p1 := NewPerson("小王子", 25) p1.Dream() fmt.Println(p1) //&{aaa 25} }
什么時候使用指針類型的接收者:
- 需要修改接收者中的值
- 接收者是拷貝代價比較大的大對象
- 保證一致性,如果有某個方法使用了指針接收者,那么其他的方法也應該使用指針接收者
注意點:
1.接收者類型,可以是任何類型,不僅僅只針對結構體類型。但要注意下,類型和方法定義得在同一個包下面
type MyInt int func (i MyInt) SayInt() { fmt.Println("my type is MyInt") } func main() { var i1 MyInt i2 := MyInt(10) i1.SayInt() i2.SayInt() } 輸出結果: my type is MyInt my type is MyInt
匿名字段
結構體允許其成員字段在聲明時沒有字段名而只有類型,這種沒有名字的字段就稱為匿名字段
但需要注意字段名沖突問題,所以不建議使用省略寫法操作匿名字段
type User struct { Name string Gender string Address //匿名字段 } type Address struct { Province string City string CreateTime string } func main() { var u1 User u1.Name = "張三" u1.Gender = "男" u1.Address.City = "北京" //匿名字段默認使用類型名作為字段名 u1.CreateTime = "2019" //匿名字段可以省略,但注意多個匿名字段下有相同字段名,會編譯失敗,所以建議不采用省略寫法 fmt.Println(u1) }
實現面向對象的“繼承”特性
Go不是面向對象編程的語言,但可以通過嵌套結構體的方式,來實現面向對象的“繼承”特性
type Animal struct { Name string Age int } func (a Animal) Say() { fmt.Println(fmt.Sprintf("1-my name is %s and age is %d", a.Name, a.Age)) } type Cat struct { Animal //嵌套結構體實現繼承 } func main() { c1 := Cat{} c1.Name = "加菲貓" c1.Age = 5 c1.Say() //輸出結果: //1-my name is 加菲貓 and age is 5 }
子類還可以重寫父類的Say方法
,并且還能擁有自己的Run方法
:
func (c Cat) Say() { fmt.Println(fmt.Sprintf("2-my name is %s and age is %d", c.Name, c.Age)) } func (c Cat) Run() { fmt.Println(fmt.Sprintf("my name is %s,還是跑步高手", c.Name)) } func main() { c1 := Cat{} c1.Name = "加菲貓" c1.Age = 5 c1.Say() c1.Run() //輸出結果: //2-my name is 加菲貓 and age is 5 //my name is 加菲貓,還是跑步高手 }
標簽tag
通過反射機制,識別結構體的標簽,容錯能力較差,需要注意使用
標準格式:
`key1:"value1" key2:"value2"`
使用注意事項:
- 外層使用
反引號
包起來,里邊value需要使用雙引號
包起來; - KV之間使用
冒號
,多個KV之間使用空格
;(注意:冒號前后不要加其他符號)
結構體與JSON系列化
給結構體添加json標簽,然后做json系列化操作:
- 首字母大寫字段(公開):會轉換成json標簽指定的字段名,若未指定,則使用自身字段名;
- 首字小寫字段(私有):不會輸出,因為這類字段僅在定義當前結構體的包中可訪問;
簡單示例:
type CardInfo struct { Title string `json:"title"` Desc string height int `json:"height"` } func main() { c1 := CardInfo{ Title: "成長之星", Desc: "balabala", height: 100, } data, _ := json.Marshal(c1) fmt.Println(string(data)) //{"title":"成長之星","Desc":"balabala"} str := "{"title":"title111", "desc":"desc222", "height":20}" c2 := CardInfo{} _ = json.Unmarshal([]byte(str), &c2) fmt.Println(c2) //{title111 desc222 0} }
到此這篇關于Go結構體的基本使用詳解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Go結構體使用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golang高并發(fā)限流操作 ping / telnet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golang高并發(fā)限流操作 ping / telnet,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20-12-12Golang標準庫container/list的用法圖文詳解
提到單向鏈表,大家應該是比較熟悉的了,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詳細介紹了Golang標準庫container/list的用法相關知識,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下202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