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生產者與消費者模型中的優(yōu)勢介紹
生產者消費者模型具體來講,就是在一個系統(tǒng)中,存在生產者和消費者兩種角色,他們通過內存緩沖區(qū)進行通信,生產者生產消費者需要的資料,消費者把資料做成產品,從而消耗掉生產的數據。達到供需平衡,不能生產多了浪費,也不能需要消耗資源的時候沒有。
multiprocessing-Queue實現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Queue #多進程組件,隊列
import time,random
#生產者方法
def producer(name,food,q):
for i in range(4):
time.sleep(random.randint(1,3)) #模擬獲取數據時間
f = '%s生產的%s%s'%(name,food,i)
print(f)
q.put(f) #添加進隊列
#消費者方法
def consumer(q,name):
while True:
food = q.get() #如果獲取不到,會一直阻塞進程不會結束子進程
# 當隊列中的數據是None的時候結束while循環(huán)
if food is None:
print('%s獲取到一個空'%name)
break
f = '\033[31m%s消費了%s\033[0m' % (name, food)
print(f)
time.sleep(random.randint(1,3)) # 模擬消耗數據時間
if __name__ == '__main__':
q = Queue() # 創(chuàng)建隊列
# 模擬生產者 生產數據
p = Process(target=producer, args=('p', '包子', q)) #創(chuàng)建進程
p.start() #啟動進程
p1 = Process(target=producer, args=('p1', '燒餅', q))
p1.start()
#模擬消費者消費數據
c = Process(target=consumer, args=(q, 'c'))
c.start()
c1 = Process(target=consumer, args=(q, 'c1'))
c1.start()
p.join()#阻塞主進程 直到p和p1 子進程結束后才執(zhí)行q.put() 方法
p1.join()#阻塞主進程 直到p和p1 子進程結束后才執(zhí)行q.put() 方法
#為了確保生產者生產完所有數據后,
#最后一個是None,方便結束子進程中的while循環(huán),
#否則會一直等待隊列中加入新數據。
q.put(None)
q.put(None)
使用Queue組件實現的缺點就是,實現了多少個消費者consumer進程,就需要在最后往隊列中添加多少個None標識,方便生產完畢結束消費者consumer進程。否則,p.get() 不到任務會阻塞子進程,因為while循環(huán),直到隊列q中有新的任務加進來,才會再次執(zhí)行。而我們的生產者只能生產這么多東西,所以相當于程序卡死。
multiprocessing-JoinableQueue實現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JoinableQueue,Process
import time,random
#生產者方法
def producer(name,food,q):
for i in range(4):
time.sleep(random.randint(1, 2))
f = '%s生產的%s%s'%(name,food,i)
q.put(f)
print(f)
q.join() #一直阻塞,等待消耗完所有的數據后才釋放
#消費者方法
def consumer(name,q):
while True:
food = q.get()
print('\033[31m%s消費了%s\033[0m' % (name, food))
time.sleep(random.randint(4,8))
q.task_done() #每次消耗減1
if __name__ == '__main__':
q = JoinableQueue() #創(chuàng)建隊列
#模擬生產者隊列
p1 = Process(target=producer,args=('p1','包子',q))
p1.start()
p2 = Process(target=producer,args=('p2','燒餅',q))
p2.start()
#模擬消費者隊列
c1 = Process(target=consumer,args=('c1',q))
c1.daemon = True #守護進程:主進程結束,子進程也會結束
c1.start()
c2 = Process(target=consumer,args=('c2',q))
c2.daemon = True
c2.start()
p1.join() #阻塞主進程,等到p1子進程結束才往下執(zhí)行
p2.join()
# q.task_done() 每次消耗隊列中的 任務數減1
# q.join() 一直阻塞,等待隊列中的任務數消耗完才釋放
# 因為有 q.join 所有一直會等待 c1,c2 消耗完畢。才會執(zhí)行 p.join 后面的代碼
# 因為 c1 c2 是守護進程,所以到這一步主進程代碼執(zhí)行完畢,主進程會釋放死掉,
# 所以 c1 c2 也會跟隨 主進程釋放死掉。
使用JoinableQueue組件,是因為JoinableQueue中有兩個方法:task_done()和join() 。首先說join()和Process中的join()的效果類似,都是阻塞當前進程,防止當前進程結束。但是JoinableQueue的join()是和task_down()配合使用的。
Process中的join()是等到子進程中的代碼執(zhí)行完畢,就會執(zhí)行主進程join()下面的代碼。而JoinableQueue中的join()是等到隊列中的任務數量為0的時候才會執(zhí)行q.join()下面的代碼,否則會一直阻塞。
task_down()方法是每獲取一次隊列中的任務,就需要執(zhí)行一次。直到隊列中的任務數為0的時候,就會執(zhí)行JoinableQueue的join()后面的方法了。所以生產者生產完所有的數據后,會一直阻塞著。不讓p1和p2進程結束。等到消費者get()一次數據,就會執(zhí)行一次task_down()方法,從而隊列中的任務數量減1,當數量為0后,執(zhí)行JoinableQueue的join()后面代碼,從而p1和p2進程結束。
因為p1和p2添加了join()方法,所以當子進程中的consumer方法執(zhí)行完后,才會往下執(zhí)行。從而主進程結束。因為這里把消費者進程c1和c2 設置成了守護進程,主進程結束的同時,c1和c2 進程也會隨之結束,進程都結束了。所以消費者consumer方法也會結束。
到此這篇關于Python生產者與消費者模型中的優(yōu)勢介紹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python生產者和消費者模型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Python爬蟲庫BeautifulSoup的介紹與簡單使用實例
BeautifulSoup是一個可以從HTML或XML文件中提取數據的Python庫,本文為大家介紹下Python爬蟲庫BeautifulSoup的介紹與簡單使用實例其中包括了,BeautifulSoup解析HTML,BeautifulSoup獲取內容,BeautifulSoup節(jié)點操作,BeautifulSoup獲取CSS屬性等實例2020-01-01
Python?操作?MongoDB數據庫的方法(非?ODM)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ython?操作?MongoDB?----非?ODM的方法,本文通過實例代碼給大家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3-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