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修理方面的兩篇文章——硬盤維修與數(shù)據恢復第1/2頁
費了很大力氣去貼這兩篇文章,覺得值得,用電腦這么長時間也遇見過很多的硬盤問題,很多問題都無功而返。讓我很痛心的是人為造成硬盤數(shù)據的丟失,這樣的回數(shù)有好幾次,有一段時間看過這方面的資料,以前想做了一個“數(shù)據恢復之不完全手冊”也從未動過,沒有條件時想去創(chuàng)造條件,等有了條件卻又不去做......
軟件能夠修復硬盤嗎?——硬盤損壞全分析
作者:致鳴前言
這是作者致鳴寫給我的一段話:“想寫這篇文章很久了,之所以一直沒有動筆,是因為礙于個人的責任感,擔心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面不夠,不能全面、客觀地判斷事實?,F(xiàn)在,經過幾個月的查找資料和反復測試,拆掉、弄壞了幾十個硬盤,覺得自己有足夠的事實根據去作出判斷了,因此寫出了這篇文章。由于這是一篇普及性質的文章,針對的是所有的用戶和消費者,所以不打算談論具體的技術和復雜的理論,只講基本的原理和實際的效果。希望借著這篇文章,能幫助廣大的DIYer認清一些事實,對于種種的廣告和貌似專業(yè)的宣傳能夠獨立作出清晰的判斷?!?br>
說實話,這段文字里面的“的”字實在太多了,如果被校對組的老師看到,又非痛罵我一頓不可。不過總覺得這些“的”字無不包含了作者的某些情緒在里面,所以毅然決然地保留了下來,這樣你們才能被同樣的情緒所感染,而不會擔心被編輯笨拙的手筆改到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味道。
話說回來,讀者看我們雜志,首要還是了解知識,而非學習語法。正是基于此點,才在雜志制作的關鍵時期,把原本正在準備中的一個專題撤掉,臨時改換此文——就是說,我們以為此文能給讀者帶來更多的收獲和震撼。沒錯,震撼!本文不是一篇簡單的普及知識性文章,而是對廣大用戶所普遍關心的硬盤問題進行了一些披露。硬盤為什么容易損壞?廠商對返修硬盤如何處理?硬盤維修公司如何修理壞硬盤?軟件真的能修復壞硬盤嗎?看下去,你會尋找到問題的實質。
紛爭的起點
一直以來,硬盤都是計算機系統(tǒng)中最主要的存儲設備,同時也是計算機系統(tǒng)中最容易出故障的部件。十幾年來,計算機CPU的運行速度已經翻了不知道多少番,從幾十MHz提高到現(xiàn)在的3GHz以上,計算和處理功能已經過了幾代飛躍。其他零部件,諸如顯卡、聲卡和光驅也已經換了很多代,只有硬盤這個最主要的存儲設備,雖然容量和速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仍然沒有多大的變化,而且由于硬盤轉速和磁盤密度的提高,硬盤比以前更加容易損壞。一般的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如果硬盤出現(xiàn)故障,還在質保期內的話當然是盡快找到銷售商要求保修或者更換;但是現(xiàn)在絕大部分IDE硬盤的質保期只有一年,在這個時期過后硬盤出了故障,就只能考慮花錢修理或者購買新的硬盤了。

剛用了一年多或者兩年的硬盤就這樣扔掉,當然非常可惜,大部分用戶也都希望能花最少的錢使自己的計算機各零部件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用途。出于對這種節(jié)省心理的迎合,這兩年二手硬盤市場發(fā)展很快,也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些以維修硬盤作為賣點的硬盤維修公司,更出現(xiàn)了很多據說能修理硬盤壞道的硬盤維修軟件,譬如HDD Regenerator、MHDD、PC-3000和效率源等等,其中有一些更是宣傳自己是專業(yè)軟件,可以修復硬盤的物理壞道而且不影響硬盤容量從而賣到了一萬多元的天價。尤其是當俄羅斯的PC-3000進入中國后,這方面的信息就更加受到矚目。
[編注:PC-3000是由俄羅斯著名硬盤實驗室ACE Laboratory研究開發(fā)的商用專業(yè)修復硬盤綜合工具,它能破解各種型號的硬盤專用CPU的指令集,解讀各種硬盤的Firmware(固件),從而控制硬盤的內部工作,實現(xiàn)硬盤內部參數(shù)模塊讀寫和硬盤程序模塊的調用,最終達到以軟件修復多種硬盤缺陷的目的。另外,它在數(shù)據恢復方面也有其特別的功效,大部分OEM硬盤廠商也很難全部掌握這些功能。ACE Laboratory經過十多年的不斷研究,PC-3000 V12(最新版本)已能支持大部分新舊型號的IDE接口硬盤,容量從40MB至200GB。其強勁的修復硬盤功能已得到世界各國的專業(yè)硬盤維修公司所認可,目前在世界各地已有數(shù)千個專業(yè)級用戶,據說每天用PC-3000修復好數(shù)千到上萬個缺陷硬盤。]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如果真的能把有物理壞道的硬盤修好,那么就可以省下買新硬盤的錢了;對于二手硬盤銷售商來說,一個有壞道的硬盤和一個沒有壞道的價格差很多,如果能把有壞道的搖身一變成為沒有壞道的,可以多掙很多利潤;對于專門修理硬盤人的來說,有了這些軟件就可以用一臺計算機一張桌子開店了,平均每修理好一個硬盤收40元那也是非常好的生意;而對于銷售這些軟件的代理來說,每銷售一套就是7000~8000元人民幣的利潤,更加是肥得漏油的生意。因此,在種種力量的促使下,各種不同的群體懷著不同的目的開始了一系列的宣傳,使這些軟件變得更加矚目。由此,在很多以硬盤維修、二手硬盤和硬盤技術為主題的論壇上引發(fā)了很大規(guī)模的討論甚至罵戰(zhàn)。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存儲在線”(http://www.stol.com.cn)的論壇轉轉。
那么,軟件能夠修復硬盤嗎?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先從硬盤內部的結構談起,先搞清楚硬盤損壞的原因和機理。
硬盤的結構
硬盤內部結構
關于硬盤結構的文章已經非常多了,不過真正要說清楚的話,就算專門出一本書也說不完,因此這里就不再從頭細細講述了。只是要講明白一點,到目前為止,在很多文章、技術資料甚至教科書里面講述的硬盤結構模式,已經是非常老式的硬盤結構了。對于現(xiàn)在的新硬盤來說,都已經全部不采用這樣的結構,而是采用了更為復雜、也更加科學的結構方式。
在老式硬盤中,采用的都是比較古老的CHS(Cylinder/Head/Sector)結構體系。因為很久以前,在硬盤的容量還非常小的時候,人們采用與軟盤類似的結構生產硬盤。也就是硬盤盤片的每一條磁道都具有相同的扇區(qū)數(shù),由此產生了所謂的3D參數(shù)(Disk Geometry),即是磁頭數(shù)(Heads)、柱面數(shù)(Cylinders)、扇區(qū)數(shù)(Sectors)以及相應的3D尋址方式。

CHS結構體系
其中:磁頭數(shù)表示硬盤總共有幾個磁頭,也就是有幾面盤片,最大為255(用8個二進制位存儲);柱面數(shù)表示硬盤每一面盤片上有幾條磁道,最大為1023(用10個二進制位存儲);扇區(qū)數(shù)表示每一條磁道上有幾個扇區(qū),最大為63(用6個二進制位存儲);每個扇區(qū)一般是512個字節(jié),理論上講你可以取任何一個你喜歡的數(shù)值,但好像至今還沒有發(fā)現(xiàn)取別的值的。
所以磁盤最大容量為:
255×1023×63×512/1048576=8024MB(1M=1048576Bytes)
或硬盤廠商常用的單位:
255×1023×63×512/1000000=8414MB(1M=1000000Bytes)
由于在老式硬盤的CHS結構體系中,每個磁道的扇區(qū)數(shù)相等,所以外道的記錄密度要遠低于內道,因此會浪費很多磁盤空間(軟盤也是一樣)。為了進一步提高硬盤容量,現(xiàn)在硬盤廠商都改用等密度結構生產硬盤。這也就是說,每個扇區(qū)的磁道長度相等,外圈磁道的扇區(qū)比內圈磁道多。采用這種結構后,硬盤不再具有實際的3D參數(shù),尋址方式也改為線性尋址,即以扇區(qū)為單位進行尋址。而為了與使用3D尋址的老軟件兼容(如使用BIOSInt13H接口的軟件),廠商通常在硬盤控制器內部安裝了一個地址翻譯器,由它負責將老式3D參數(shù)翻譯成新的線性參數(shù)。這也是為什么現(xiàn)在硬盤的3D參數(shù)可以有多種選擇的原因(不同的工作模式可以對應不同的3D參數(shù),如LBA、LARGE、NORMAL)。而隨著磁盤密度的增加、機構的進一步復雜、功能和速度上的提高,如今的硬盤都會在磁盤里面劃分出一個容量比較大的,稱為“系統(tǒng)保留區(qū)”的區(qū)域,用于儲存硬盤的各種信息、參數(shù)和控制程序,有的甚至把硬盤的Fireware也做到了系統(tǒng)保留區(qū)里面(原來這些信息都是儲存在硬盤控制電路板的芯片上的)。這樣雖然可以進一步簡化生產的流程,加快生產速度和降低生產成本,但是從另一方面,卻又大大增加了硬盤出現(xiàn)致命性損壞的幾率和縮短了硬盤的使用壽命。我十幾年前的200MB硬盤和8年前的1.2GB硬盤到現(xiàn)在還用得非常好,別說是壞道,連運行時的聲音都是沒有的,但是到后來的4.3GB、6.4GB、10GB、20GB硬盤,都沒有能用超過4年的,全部壞掉了。
硬盤損壞的種類
一般來說,硬盤的損壞按大類可以分為硬損壞和軟損壞。
硬損壞包括磁頭組件損壞、控制電路損壞、綜合性損壞和扇區(qū)物理性損壞(一般人稱之為物理壞道)四種。
※ 磁頭組件損壞:主要指硬盤中磁頭組件的某部分被損壞,造成部分或全部磁頭無法正常讀寫的情況。磁頭組件損壞的方式和可能性非常多,主要包括磁頭臟、磁頭磨損、磁頭懸臂變形、磁線圈受損、移位等。
※控制電路損壞:是指硬盤的電子線路板中的某一部分線路斷路或短路,或者某些電氣元件或IC芯片損壞等等,導致硬盤在通電后盤片不能正常起轉,或者起轉后磁頭不能正確尋道等。
※綜合性損壞:主要是指因為一些微小的變化使硬盤產生的種種問題。有些是硬盤在使用過程中因為發(fā)熱或者其他關系導致部分芯片老化;有些是硬盤在受到震動后,外殼或盤面或馬達主軸產生了微小的變化或位移;有些是硬盤本身在設計方面就在散熱、摩擦或結構上存在缺陷。種種的原因導致硬盤不穩(wěn)定,經常丟數(shù)據或者出現(xiàn)邏輯錯誤,工作噪音大,讀寫速度慢,有時能正常工作但有時又不能正常工作等。
※扇區(qū)物理性損壞:是指因為碰撞、磁頭摩擦或其他原因導致磁盤盤面出現(xiàn)的物理性損壞,譬如劃傷、掉磁等。
軟損壞包括磁道伺服信息出錯、系統(tǒng)信息區(qū)出錯和扇區(qū)邏輯錯誤(一般又被稱為邏輯壞道)。
※磁道伺服信息出錯:是指因為某個物理磁道的伺服信息受損或失效,導致了該物理磁道無法被訪問。
※系統(tǒng)信息區(qū)出錯:是指硬盤的系統(tǒng)信息區(qū)(硬盤內部的一個系統(tǒng)保留區(qū),里面又分成若干模塊,保存了許多硬盤出廠的參數(shù)、設置信息和內部控制程序)在通電自檢時讀不出某些模塊的信息或者校驗不正常,導致硬盤無法進入準備狀態(tài)。
※扇區(qū)邏輯錯誤:是指因為校驗錯誤(ECC錯誤和CRC錯誤)、扇區(qū)標志錯誤(IDNF錯誤)、地址信息錯誤(AMNF錯誤)、壞塊標記錯誤(BBM)等原因導致該扇區(qū)失效。
一般來說,修復硬盤的軟損壞是可能的,很多硬盤廠商發(fā)布的硬盤管理和維護軟件(DM)都具備修復硬盤軟損壞的能力。像扇區(qū)邏輯錯誤這樣的問題,即使是一般的低級格式化軟件,也是完全可以勝任的。不過在所有的軟損壞當中,系統(tǒng)信息區(qū)出錯屬于比較難以修復的種類,因為即使是同一個廠商同一種型號的硬盤,系統(tǒng)信息區(qū)也不一定相同;而且硬盤廠商對于自己產品的系統(tǒng)信息區(qū)內容和讀取的指令代碼,一般是不公開的。但是對于IBM和日立的硬盤用戶來說就比較幸運了,日立的DFT和IBM的DDD-SI軟件對系統(tǒng)信息區(qū)出錯還是有比較高的修復成功率的。這兩個軟件可是真真正正由硬盤的生產廠商發(fā)布的硬盤維修軟件?。―FT還是免費的),有非常強大的功能,效率和可靠性比起那些要價過萬的第三方編寫的軟件都要高很多,可惜只對IBM和日立的產品有效。
當然,如果僅僅是為了修復軟損壞,一個原廠的DM軟件就可以完成90%以上的任務了,根本不需要購買上萬元的所謂專業(yè)軟件,而現(xiàn)在HDD Regenerator、MHDD、PC-3000和效率源等等這些軟件,在宣傳上就說明了他們所針對的不僅僅是軟損壞,而且連硬損壞里面的物理壞道甚至是一些IC的損壞都可以修復!

不能說他們這樣的宣傳很夸張,因為理論上這確實是可能的。我們的硬盤如果在質保期內壞了,交給廠家的話,他們同樣要對這個硬盤進行維修。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廠家對硬盤的維修方法和過程,看看廠家是怎么樣維修的,跟純粹的軟件維修有沒有什么不同。
廠家維修硬盤的方法
這里其實可以向大家先說明一點,即使是從廠家出來的全新硬盤,它們的盤片也不是一點瑕疵也沒有的。由于磁盤的盤片比較精密,對于生產環(huán)境和移動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即使是一?;覊m、一次很輕微的碰撞,都會產生從幾個到數(shù)以百計的壞扇區(qū)。所以,一般地,按照現(xiàn)在硬盤120GB的容量,全新的盤片即使有幾千個壞扇區(qū)也不是不可能的。只不過硬盤廠商會使用專門的設備去掃描盤片,把那些壞的扇區(qū)和磁介質不穩(wěn)定的扇區(qū)都記錄下來,做成一個硬盤缺陷列表,寫進系統(tǒng)保留區(qū),通過控制程序把這些扇區(qū)封閉起來,而硬盤的控制程序在讀取硬盤的時候是不會讀取這些區(qū)域的?,F(xiàn)今的硬盤由于功能和參數(shù)復雜,寫進系統(tǒng)保留區(qū)的信息非常多。這樣,由于在底層控制的層面就已經把有問題的扇區(qū)封閉掉了,所以用戶無論用什么格式化和分區(qū)軟件都不會看到這部分的信息,看起來就像真的完全沒有壞道一樣。同時,硬盤里面還有另外一種封閉區(qū)域,又稱為保留容量,它們其實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好的盤面,但是因為某種原因被封閉起來了。譬如說一個硬盤是60GB,而磁碟的單碟容量為40GB,那么由兩片磁碟構成的硬盤就必須封閉掉20GB的容量(磁碟的生產線都是一定的,廠商為了降低成本,都只會生產一種容量的磁碟,通過封閉不同容量的區(qū)域來獲得不同的實際硬盤容量)。


弄清楚了硬盤的生產原理,那么廠商如何維修硬盤就很好理解了。對于控制電路、磁頭等的損壞,就是應用最簡單的替換法,換上新的零件就可以了。對于IC芯片的損壞,可以通過重寫IC芯片的信息或者干脆替換IC芯片來修理。對于磁盤盤片的問題,情況就比較復雜。首先,廠商會用專門的儀器設備對硬盤的磁碟表面按照實際的物理地址重新進行全面的掃描,檢查出所有壞的、不穩(wěn)定的扇區(qū),形成一個新的硬盤缺陷列表,然后把它寫進硬盤的系統(tǒng)信息區(qū),替換掉原來舊的硬盤缺陷列表。然后調用內部低級格式化程序,對硬盤進行內部格式化。程序會根據新的系統(tǒng)信息區(qū)信息,重新對所有的磁道和扇區(qū)進行編號、清零,重寫磁道伺服信息和扇區(qū)信息。經過這樣的處理,返修的硬盤就又可以像新的硬盤一樣了。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既然有新的壞扇區(qū)加進系統(tǒng)保留區(qū)去了,
那么,是不是返修過的硬盤跟新的硬盤是完全沒有差別的呢?這里牽涉到一個工藝學的問題——損傷的內斂性和發(fā)散性的區(qū)別,我打算留到后面說,這里先說說那些第三方軟件修復硬盤的原理。
第三方軟件的修復原理
我們這里說的第三方軟件修復硬盤,主要討論的都是修理硬盤扇區(qū)的物理性損壞——邏輯壞道沒有什么好討論的,修復并不難。目前,第三方軟件修復硬盤扇區(qū)的物理性損壞一般有兩個主要方式:反向磁化和修改硬盤缺陷列表。
反向磁化是最先被應用的一種修復硬盤扇區(qū)物理性損壞的方式。一般地,硬盤的磁頭只能負責讀取和寫入信號,而讀取、寫入數(shù)據信號所需要的電平信號跟磁盤表面的磁介質本身是不一樣的。而反向磁化就是通過用軟件指令迫使磁頭產生于磁介質本身相應的高低電平信號,通過多次的往復運動對損壞或者失去磁性的扇區(qū)進行反復加磁,使這些扇區(qū)的磁介質重新獲得磁能力。HDD Regenerator就是最先采用這種方式的軟件,后來有一些軟件通過分析它的算法和指令,也掌握了反向磁化的信號,采用跟它相同或者相似的引擎進行反向磁化。要注意的是,現(xiàn)在市面上有不少所謂的專業(yè)硬盤維修公司發(fā)布了一些自稱可以維修硬盤壞道的軟件,一般也要300元左右,其實他們只是通過Ultra Edit、Pctools等二進制編輯工具對HDD Regenerator的界面信息進行改寫;或者對HDD Regenerator進行脫殼,換上自己編寫的外殼界面搖身一變而成的。說白了就是盜版的HDD Regenerator,這請大家務必區(qū)分清楚。進行反向磁化最大的缺點是速度慢,對一個磁介質不穩(wěn)定或者失去磁能力的扇區(qū)進行磁化,磁頭很可能要往復成百上千次,如果硬盤只有幾十個或者幾百個壞扇區(qū)的話,慢慢熬也是可以的。但是現(xiàn)今硬盤動輒上百GB的容量,有上萬個壞扇區(qū)也是很平常的事情,這時候如果用這種方法去修,大概還沒有修到10%,磁頭就會因為疲勞過度變形了,本來通過隱藏分區(qū)后還可以用的硬盤就會徹底報廢。而且這些扇區(qū)的磁介質本身就是不穩(wěn)定的,即使磁化了,在一段時間內可以使用,但隨時有重新失去磁能力的危險,硬盤其實并不穩(wěn)定。同時,這種方法并不能修復物理劃傷這種硬損壞。
修改硬盤缺陷列表的方式就是對反向磁化的改進,這種方法和上面說的硬盤廠商的維修方式非常相似。前面說過了,硬盤廠商對于自己硬盤產品的系統(tǒng)信息區(qū)的信息內容和讀取的指令代碼,一般是不公開的,但是一些技術人員通過分析和逆向工程,破解了廠商的指令代碼甚至Fireware,使得他們可以編制出程序軟件,自由地讀取、修改和寫入硬盤系統(tǒng)信息區(qū)的信息。這樣,他們同樣可以像硬盤廠商一樣,編寫程序對磁盤盤面按照物理地址進行掃描,重新構造出新的缺陷扇區(qū)列表寫進系統(tǒng)保留區(qū)來替換原有的列表。經過這樣的軟件維修的硬盤,理論上說是跟硬盤廠商維修的硬盤是沒有差別的。這種軟件因為有了這個功能,所以價格非常昂貴,PC-3000要上萬元,效率源專業(yè)版(零售版只能修復ECC錯誤和CRC錯誤,其實什么也干不了)也要六百多,而且他們是不包括以后的升級技術支持的,因為這些軟件有著一個非常致命的弱點——畢竟他們是通過破解獲得的數(shù)據,在一定程度上說是非法的。不同的硬盤廠商、甚至同一廠商不同型號的硬盤,對于系統(tǒng)保留區(qū)的控制代碼都是不一樣的,F(xiàn)ireware也不同,為了讓軟件有通用性,他們必須通過不斷地破解新的硬盤型號才能使軟件支持更多的硬盤。而如果因為你購買了一套軟件他們就要不斷給予升級支持的話他們是絕對不干的,為了要修更多的新的硬盤型號,你就必須不斷地支付升級費用。在另一方面,對硬盤的系統(tǒng)信息區(qū)信息,如果破解得好還可以,如果破解得不好,把信息修改寫進去以后,輕的會讓硬盤在讀寫時頻頻出現(xiàn)錯誤,不穩(wěn)定;重的就會報銷掉這個硬盤了。
最后的分析
前面我已經提到過,其實返修盤和全新的硬盤還是有差別的,那么差別在哪里呢?很簡單,在全新的硬盤中,扇區(qū)的物理損壞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而需要返修的硬盤,扇區(qū)物理損壞是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而不同的物理損壞產生環(huán)境,直接影響到這個損壞的破壞力大小。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舉一個電鍍的過程做例子,雖然不一定完全是這樣的,但這確實是材料學和工藝學的范疇,即使是磁盤盤面的加工也逃不出這個范圍。如果電鍍過程中因為某些原因,導致一些地方的鍍層過薄或者根本沒有鍍上,那么這一部分就是缺陷部分,它會很容易氧化生銹。這部分的生銹會蔓延和擴展到原來鍍得好、沒有缺陷的部分,但是這個過程是非常慢的,因為這個缺陷是在生產過程中跟鍍層一起同時形成的,鍍層的邊緣還封閉得非常好,所以這個缺陷是內斂性的,它的蔓延和擴展會比較慢。而如果原來的鍍層是完好的,后來你用刀子刮去一部分鍍層,那么就出現(xiàn)了一個發(fā)散性的缺陷。因為在這個缺陷中,你不但破壞了缺陷表面的鍍層,而且連完好部分的鍍層的邊緣也被破壞掉。在這種缺陷中,氧化生銹的蔓延和擴展非常快,很快就可以在完好的部分中產生出一大片氧化生銹的區(qū)域。
硬盤盤片的生產原理也是一樣的。大家都知道,壞的扇區(qū)是會蔓延的,即使封閉了這部分扇區(qū)不進行讀寫,它們同樣會在盤面上蔓延。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壞扇區(qū),周圍的磁介質晶體仍然是均勻的和致密的,物理性質仍然相當穩(wěn)定,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壞扇區(qū)的蔓延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恐怕即使硬盤的使用壽命到了它還沒有蔓延出多遠。而在使用過程中因為碰撞、劃傷而產生的壞扇區(qū),周圍的磁介質晶體是處于破碎和疏松的狀態(tài),這樣,這個壞扇區(qū)的蔓延就會非??欤芸赡苣銊倓偡忾]了它不久,它就又蔓延到沒有封閉的完好區(qū)域去了。由于有這樣的潛在不穩(wěn)定性,所以在北美,一般返修的硬盤都會打上返修標簽,用非常便宜的價格出售(大概只有市價的1/2到1/3),甚至有一些公司就干脆把返修盤全部拿到亞洲或者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市場去賣了。
對于已經返修的硬盤,由硬盤廠商返修和給外面的維修人員通過軟件修復,雖然在理論上是基于同樣的原理,但是實際效果還是不一樣的。用軟件修復,需要硬盤的磁頭不斷讀寫每個扇區(qū),以確定此扇區(qū)是否確實失去磁能力,這個讀寫過程可能要循環(huán)上百次甚至更多。這樣一個個扇區(qū)不斷地讀寫下去,花費的時間非常長,譬如MHDD,在默認參數(shù)下,隨便對一個3.2GB的硬盤作掃描,很可能就需要48小時甚至5天的時間(根據壞盤情況的不同,時間有很大區(qū)別),而且必須連續(xù)工作不間斷。這樣對硬盤磁頭和盤片本身的損害是非常大的,本來就已經不是好盤了,再經過這樣的折騰,就算是修好了,你敢用來裝一些有用的數(shù)據嗎?
如果在硬盤廠商那里返修,他們會使用專門的機器,那些機器采用的是光學原理來對盤片表面查錯(具體細節(jié)比較巧妙,就不說了,物理或者電子專業(yè)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而不是用磁頭真正地讀寫盤片的表面。在這種機器里面,當不同種類的扇區(qū)——完好的和有缺陷的:如盤面劃傷、磁介質有雜質、磁介質疏松、磁性能不穩(wěn)定等,通過檢測點的時候,會產生不同的反饋光信號,機器會根據反饋的光信號記錄下全部有缺陷的扇區(qū)記錄和相應的扇區(qū)位置,編成硬盤缺陷列表。因為不是通過物理磁頭讀寫,所以不但掃描檢查的速度飛快,而且對硬盤的盤片傷害會小很多很多。

結論和一些多余的話
到了這里,我們是不是已經可以得出一些結論了呢?結論我就不說了,各位讀者應該可以自己作出判斷。我絲毫不懷疑寫出這些硬盤維修工具程序的人是天才,甚至破解別人程序引擎的人也是天才,但是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客觀規(guī)律,不會以某些人過頭的宣傳和意志而轉移。軟件能實現(xiàn)很多功能,但是同樣地,有一些功能是它們不能、也不可能實現(xiàn)的,這個世上本來就沒有能治百病的仙丹,軟件也一樣。
現(xiàn)在硬盤的價格是越來越便宜了,80GB的硬盤只要600元,設計的使用壽命也就大概是3年左右。老實說,如果修理一個20GB的硬盤要100元或者買一個二手的20GB硬盤要150元以上,那我干脆就買一個新的算了——就算修好了硬盤或者買了一個二手硬盤,也是絕對不放心用這個盤去儲存重要的數(shù)據的。
不過我也并不是完全排斥二手硬盤,畢竟它們比較便宜,對一些不需要很大容量,只需要基本功能和用途的用戶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目前國內二手市場最發(fā)達的莫過于廣州(只限于討論正常渠道,有一些地方的非正常渠道非常發(fā)達,不過不在此次討論的范圍),番禺是二手計算機零配件和外設的最大集散地,內地很多二手硬盤的銷售商都是通過廣州的渠道進貨然后發(fā)往內地的。對于單獨一個零售的商戶來說,每天二手硬盤的交易量也就是幾個、十幾個。但是對于那些二手硬盤的批發(fā)商來說,每天的交易進出量和單位價格不是用個來算,而是用噸計算的。在番禺,一個普通的批發(fā)店,平均每天的交易額就可能有幾百甚至上千個硬盤。按照這個交易量,他們應該是不大可能會有這個時間用軟件去掃描和修復硬盤的。同時,大家也許不知道他們是怎樣把國外的二手電腦零配件或者整機運過來的,我這里可以簡單說一說。在發(fā)達國家,是不允許把淘汰的電腦隨便扔到垃圾箱里的,讓路人或者鄰居看到了報警的話會被罰很多錢。因此,在國外收二手電腦或者零配件,收購的人并不需要付任何費用,相反,那些需要淘汰電腦的公司和個人必須支付相當一筆費用給收電腦的人,讓他們把電腦拉走。正因為這樣,在國外收舊電腦可以說是無本生意,加上每個集裝箱的運費也就1000美元左右(現(xiàn)在國家不允許進口洋垃圾,但很多二手的電腦零配件還是可以進來的,加上商人們總有很多辦法,而且可以通過各種填報海關單據的方式來把進口稅也逃掉),所以國內的進貨價格之低是你們絕對不可以想像的。國內的硬盤批發(fā)商都是用自卸車一車一車拉回來,嘩啦嘩啦一下整車倒在地上。因為他們的批發(fā)價格已經非常低,根本不在乎破損率,不需要理會硬盤會因此而產生壞道和盤體變形,只需要快點出貨,然后又快點進貨。因此,這里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通過這種渠道進來的硬盤,幾乎100%都是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的,如果是從本地公司或個人淘汰機器里面收購來的另當別論。各地的中間商都會把批發(fā)過來的硬盤先簡單修理一下才發(fā)給零售店,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需要這種軟件的多半是中間商和零售的商戶,他們用比較低的價格進來了一批二手硬盤,但是每天出貨的量不多,如果能夠把硬盤的壞道全部屏蔽起來,恢復到好像沒有壞道的樣子,那么同樣一個硬盤的零售價可以提高50到100元。這樣的盤當然也是可以用的,但大家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用途和數(shù)據的重要程度,來決定是否購買和使用這些硬盤了。不過,我相信大家應該可以從自己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決定怎么花自己的錢。
順便說幾句多余的話,有人可能會因為自己現(xiàn)在使用的電腦型號比較老,不能辨認大硬盤而對購買新硬盤有所猶豫。那么我可以說請放心,連什么硬盤廠商的大硬盤支持程序都不需要的。如果你的主板BIOS是Award的,那么你只要下載一個叫BP的小程序(全稱BIOS Patcher,可修改主板BIOS程序錯誤,打開被屏蔽的功能;目前只支持Award BIOS。下載地址:http://rom.by/Award/patcher/bp-4rc_C.rar),假設你的主板BIOS文件名是1.bin,那么你在純DOS模式下輸入命令:bp 1.bin,然后把這個文件刷回主板,一切就搞定了?,F(xiàn)在,不管你的主板有多老(甚至是老奔、VX主板),它都可以支持到137GB的大硬盤啦。
再見硬盤的硬傷與軟傷――硬盤維修與數(shù)據恢復
作者:致鳴
發(fā)表了《軟件能夠修復硬盤嗎?硬盤損壞全分析》一文后,產生了很大的反響。本人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匯總了一些反應和意見,很多消費者都是通過這篇文章才第一次聽說過這樣的事情和其中的內幕,非常支持這樣的文章。當然,各種反應里面也少不了一些業(yè)內人士的責難,認為這樣的文章對這個行業(yè)的發(fā)展不利。不過不管怎樣,我認為敝帚自珍和信息封鎖才是對硬盤和數(shù)據行業(yè)發(fā)展的最大不利因素;讓大家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信息,從總體上提高大家對這個行業(yè)的認知水平,才真正有利于國內硬盤維修和數(shù)據恢復行業(yè)的水平提高。正是基于這樣的想法,于是就有了這篇后續(xù)的文章。由于對象仍然是普通的DIYer和廣大消費者,因此仍然采用比較通俗的敘述方式,盡量避免使用過于專業(yè)的詞匯和高深的所謂“理論知識”。
還要指出的一點就是,IDE硬盤和SCSI硬盤內部的具體結構和原理是不同的,SCSI硬盤比IDE硬盤要復雜得多?;诒疚闹皇浅鲇谄占暗哪康?,為了敘述上的通俗簡單,本文所說的硬盤都是指IDE硬盤。
硬盤市場的現(xiàn)實
在前一篇專題里,我只是簡單敘述了硬盤維修的一些知識和狀況,這里有必要再對硬盤這個行業(yè)和市場進行更深入一點的說明,才能使讀者順利閱讀和理解后面的部分。
有8~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電腦使用經驗的人會有很深刻的體會?D?D現(xiàn)在硬盤的質量是越來越差了?;叵肫饋?,從前的600MB、1GB、1.2GB、2.1GB時代,很多硬盤跟現(xiàn)在的硬盤相比,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容量沒有那么大,速度沒有那么快;但在實際使用中,其他很多方面那些硬盤都比現(xiàn)在的硬盤要優(yōu)勝。譬如噪音很小,甚至幾乎要把耳朵貼在盤體上才能聽到硬盤轉動的聲音;使用壽命長,我一個朋友家里一臺IBM原裝的486DX33電腦,里面的200MB硬盤居然到現(xiàn)在還在正常使用,沒有噪音,沒有壞道,尋道時間仍然可以達到標稱的數(shù)值,性能沒有任何下降;盤體質量好,我把自己能夠收集到的從200MB到2.1GB的硬盤放出來,發(fā)現(xiàn)那些硬盤絕大部分的盤體至今還是閃閃發(fā)光,堅固無比,沒有任何氧化、銹蝕和痕跡,而從3.2GB開始,使用超過3年或更久的硬盤盤體就開始黯淡無光了,甚至可以輕輕搖出響聲來;電路板用料十足,下面有兩張圖,希捷3.2GB硬盤電路板是大板,昆騰15GB硬盤的是曲尺電路板,比較一下板的做工和上面的電子元件就很能說明問題。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呢?


發(fā)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固然很多,也不可能在一篇文章里面細細說明。對于硬盤耐用性變差這一點,廠商的說法是硬盤轉速加快、數(shù)據密度增加、耗電量增加、發(fā)熱更多,所以壽命縮短了。媒體的說法是硬盤產業(yè)整體利潤率下降,競爭日趨激烈,硬盤廠商為了加強競爭力,必須采取措施 有效降低產品成本。這些說法固然有他們的道理,不過我今天不想在這里討論這些老生常談的問題,我想說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事情作為例子?D?D這只是硬盤廠商面對的眾多問題中很小的一個,當然不足以構成廠商采取實質性行動的原因,但在多種問題的綜合作用下,情況就不一樣了。我有一個老美朋友,因為不方便說姓名,我暫且把他叫Dick,在某硬盤廠家做事。有一年他放年假時跑到加拿大,逼著我讓他在我家里睡了兩天沙發(fā)。有一天偶然聊起公司不順心的事情,他馬上大發(fā)牢騷,說:“Jack(暫時這樣稱呼自己),你們中國人很讓我頭痛呢?!蔽液芷婀?,問他為什么這樣說,他解釋了半天,我明白了,原來他們公司的硬盤那段時間突然在中國市場的返修率直線上升,給公司的質保部門非常大的壓力,也使公司的售后服務費用大大超出預算。公司馬上派人去了解,得出的結論是雖然公司準備在海外設廠,在生產上有一定調整,導致某些型號的產品質量出現(xiàn)少許波動,但這并不構成中國市場返修率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提供3年的質保,很多用戶在眾多的宣傳中知道這個牌子的某些型號有一些問題,就把目標擴大到全系列的產品,即使自己的硬盤用著一直沒有事情,但還是在2年到2年半這段時間內跑到經銷商那里去要求換盤。為了達到退換的目的,很多消費者使用了不良手段?D?D用毛巾包裹硬盤,在加電開機后把硬盤往桌面上砸或者用錘子敲;或者使用一些自己編寫或現(xiàn)成的小程序,發(fā)出一些指令,讓硬盤磁頭瘋狂地來回搖動,在短時間內導致磁頭懸臂變形和盤面產生物理劃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使公司的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退換和返修率大大上升(要知道,一般地,當時他們公司的硬盤返修率是不到千分之一的,即使變成千分之二也已經超出好多倍了,更何況他們當時比這個更高)。公司讓他研究解決這個事情,他經過了解和研究,知道其實其他公司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只不過他們公司因為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高,所以問題更嚴重而已。辦法好想,他說可以更改一下硬盤的設計,這樣硬盤退回時他們可以通過特別的手段查出硬盤是自然損壞還是非正常損壞的。不過公司對他這個方法卻不屑一顧,因為這個設想雖然好,但是卻沒有任何實際的可行性?D?D退換過程通常都是消費者和經銷商之間的行為,而經銷商沒有這樣的驗證手段,等硬盤匯集到公司的時候已經太晚;同時,即使公司知道了硬盤損壞的原因,還是沒有直接的證據來拒絕退換;更進一步,就算有證據,也還是不可能拒絕售后服務,以免被對手大肆宣傳,得罪全體消費者。他正是為了這個原因而憋氣呢!
當然,我們現(xiàn)在已經知道硬盤廠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了?D?D雖然采取這樣的措施同時也是基于一個全球的大環(huán)境。當時的競爭激烈,硬盤利潤空間不斷下降,廠商如果同時再要負擔這樣沉重的售后服務的話,就根本沒有任何利潤可言了。于是,他們解決的方法出奇地一致?D?D降低產品成本,縮短保修期限,以便保持相當?shù)睦麧?。這里,我已經不知道說什么好了,少數(shù)消費者自私自利的不良行為,損害了全體消費者的利益,其他大部分遵紀守法的消費者要替他們陪葬。我這里絕對不是要鼓吹讓大家都跑去退換,因為這樣只會導致市場進入惡性循環(huán),少數(shù)人會因退換好像會占了便宜而竊笑,但最終受到損害的還是他們自己,而且還賠上了其他沒有這樣做的人。[Pophard:希望大家能遵守這個行業(yè)的游戲規(guī)則,使市場呈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大家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售后服務,也可以用上更優(yōu)質的產品。
當然,在一片降低成本的呼聲中,也有部分廠商跑得太遠,偏離了正常軌道。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伺服口的處理問題。熟悉硬盤的朋友都知道,硬盤上面有一個孔,一般都是用鋁質貼紙封住,有的甚至還用金屬片包住封口的貼紙,防止它被破壞,這個就是伺服口(有一些銷售人員叫這個是真空封口,其實是錯誤的,硬盤內部并不是真空,磁頭要靠空氣的氣墊原理懸浮在盤片的上方來讀取數(shù)據。這個封口的作用其實是防止灰塵進入硬盤內部,因此,正確的說法應該是?D?D硬盤內部是無塵的)。一般而言,盤片的磁道構造都不是在裝配之前進行的,想想都知道,3英寸的盤片上要儲存幾十GB數(shù)據,磁道一定是要非常細密的才可以做到。如果在裝配之前構造磁道,那么只要裝配中出現(xiàn)非常微小的誤差,都可能使裝配好的硬盤在工作中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同時,裝配過程中還可能出現(xiàn)輕微的碰撞,產生壞扇區(qū),如果在裝配前構造磁道,就不可能找出這些壞扇區(qū)來加以屏蔽了。而伺服口的作用,就是在裝配好硬盤以后,機械手能夠從這個孔伸進去進行掃描和寫入伺服信息,構造磁道,這樣,只需要對硬盤進行一次掃描和寫入過程就可以完成伺服信息的寫入,而又能最大限度保證伺服信息的準確和硬盤成品的可靠性。伺服口的數(shù)量有可能是1個、2個、3個或者更多。單片單面的磁盤只需要1個伺服口,單片雙面的需要2個,雙片3面的也是2個,雙片四面的是3個,如此類推。




伺服口是不可以破損的,一旦破損,空氣中的灰塵就會進入硬盤內部。而對于磁盤的盤面來說,一?;覊m就相當于一個炸彈。即使只有一粒灰塵進去,在高速旋轉的盤片上,灰塵會像彈球一樣跳來跳去,不斷擊中盤面,形成大大小小的壞扇區(qū)。因此,硬盤廠商對于這樣的硬盤是不予維修的。大家可以看到,在伺服口的貼紙上,都會有這樣的說明?D?DWarranty Void If Remove(一旦破損,保修失效)。但正是在這個盤體最重要、也是最脆弱的地方,某個硬盤廠商有意無意地出現(xiàn)了比較嚴重的設計失誤。如圖,某些硬盤廠家用來保護伺服口的材料,除了沒有足夠的凹陷以外,保障硬盤內部絕對無塵工作環(huán)境的竟然是一張15mm×8mm、厚不到0.1mm的小紙片(真的是紙片)!只要一個不小心刮破這張薄紙,整個硬盤就全報廢了。稍有DIY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硬盤安裝的過程中,要把硬盤插到硬盤架上,其側面和機架有點磨擦是很正常的事,而且這個地方也是拿硬盤時手指最容易戳到的地方,沒有足夠的凹陷而把紙片暴露在這個位置上那簡直就是在玩火了。如果哪個硬盤廠商在不少顧客因為不小心刮破了這張紙導致硬盤報廢后,拒絕為顧客提供三包服務,而要讓顧客來為他們的設計失誤買單,那樣就確實有點過分了。






正是因為廠家對低成本的追求,使一個雖然已經存在很久,但是一直沒有獲得足夠發(fā)展空間的行業(yè)得到了期待已久的發(fā)展時機,這就是硬盤維修行業(yè)。因為如果硬盤能夠一直都非常穩(wěn)定地使用比較長時間的話,那么對于用戶來說,沒壞的不用修,用個六七年的話即使壞了也沒有維修的必要了。但現(xiàn)在情況有點不一樣了,不少硬盤剛過了保修期不久就壞是很常見的事情,而花一千或幾百元買來的硬盤用了兩年就扔的話恐怕誰也不會心甘情愿吧,這就造成了對硬盤維修的市場需求。
相關文章
man -f/-k [keyword]在fedora 29 中報錯nothing appropriate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man -f/-k [keyword]在fedora 29 中報錯nothing appropriate ,非常不錯,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19-04-04HarmonyOS開發(fā)基礎知識之Component和ComponentContainer區(qū)別(鴻蒙教程)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HarmonyOS開發(fā)基礎知識之Component和ComponentContainer區(qū)別(鴻蒙教程),本文給大家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