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之資源釋放/異常錯誤處理解析
資源釋放-defer
類似于其他語言的 析構函數(shù) 比如PHP的 __destruct
func b() error { resp, err := http.Get("xxx.com") // 先判斷操作是否成功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 如果操作成功,再進行Close操作 defer resp.Body.Close() return nil }
從上面的示例可看到,defer
是個延遲函數(shù)(延遲執(zhí)行)
關于 defer 的一些常見誤區(qū)和陷阱
defer 語句是用來延遲執(zhí)行函數(shù)的,且延遲發(fā)生在函數(shù) return 之后
具體指: Go return 在底層等于: 返回值入棧, defer函數(shù)調(diào)用, return
func returnValues() int { var result int defer func() { // defer 匿名函數(shù)對變量的修改發(fā)生在 return 之后 result++ fmt.Println("defer") }() return result } // 如下輸出 0 fmt.Println(returnValues())
go允許多個defer同時存在
defer 執(zhí)行順序遵循先進后出 first-in-last-out (FILO)屬于棧操作,如下輸出:3、2、1
func stackingDefers() { defer func() { fmt.Println("1") }() defer func() { fmt.Println("2") }() defer func() { fmt.Println("3") }() }
函數(shù)被 deferred 時涉及的 參數(shù)變量值 在 defer 函數(shù)編寫時確定,而非實際調(diào)用時
func c() { i := 0 defer fmt.Println(i) // 此時i變量值已被確定,即0 i++ defer fmt.Println(i) // 此時i++已執(zhí)行,變量值已被確定為 1 } // 輸出 1 0;因為defer的執(zhí)行順序為 后進先出,所以先輸出 i++ 之后的 1;再輸出之前的 0
defer與閉包陷阱
先來看一個示例:
func main() { i := 1 defer func() { fmt.Println("defer-閉包i值:", i) }() defer fmt.Println("defer-i值:", i) i += 100 }
結果輸出為:
defer-i值: 1
defer-閉包i值: 101
為啥捏?
- 第二個defer,因為函數(shù)被 deferred 時涉及的 參數(shù)變量值 在 defer 函數(shù)編寫時已確定,所以輸出
defer-i值: 1
- 第一個defer,閉包中的參數(shù)傳遞是引用類型傳遞,因此匿名函數(shù)中的 i 可以輸出 101(匿名函數(shù)都是閉包,按引用類型傳遞)
try-catch-finally
Go追求簡潔優(yōu)雅,所以不支持傳統(tǒng)的 try-catch-finally 結構,因為Go語言的設計者們認為,將異常與控制結構混在一起很容易使得代碼變混亂(咱不懂,但內(nèi)心大受震撼)。
如果要在go實現(xiàn)這么個邏輯,需要用到這么幾個關鍵詞:defer, panic, recover
如何使用 defer 執(zhí)行 try-catch-finally 調(diào)試:
func main() { // 類似其他語言的 try (隱式包含) defer func() { // 捕獲異常:類似 catch(\Exception $e)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 輸出異常 fmt.Println(err) // 打印錯誤堆棧: 類似于PHP的 debug_print_backtrace debug.PrintStack() // 輸出到日志即可 fmt.Println() fmt.Println("執(zhí)行:planB!") planB() } }() // 注意??!用recover處理panic指令,defer 須在 panic 之前聲明,否則panic時會直接退出,recover無法捕獲到panic tryCatchFinally() fmt.Println("dadada...") // 這里不會執(zhí)行 } func tryCatchFinally() { fmt.Println("begin") panic("拋出異常信息: throw new exception") fmt.Println("end") // 這里不會執(zhí)行 } func planB() { fmt.Println("exec-planB, done!!") }
關于內(nèi)建函數(shù) recover
1、用來控制一個 goroutine 的 panicking 行為,捕獲panic,從而影響應用的行為
2、一般調(diào)用方式
- 在defer函數(shù)中,通過 recover 來終止一個 gojroutine 的 panicking 過程,從而恢復正常邏輯的執(zhí)行
- 獲取通過panic傳遞的error,執(zhí)行捕獲之后的邏輯,參考傳統(tǒng)tryCatchFinally
EOF - 錯誤處理
另一種常見錯誤處理,即 EOF(End-Of-File)文件結尾錯誤,可以直接捕獲,示例如下:
reader := strings.NewReader("clear is better than clever") p := make([]byte, 5) for { n, err := reader.Read(p) if err != nil { if err == io.EOF { fmt.Println("EOF:", n) } else { fmt.Println(err) } os.Exit(1) } // 注: p 每次循環(huán)都會被覆蓋,但如果最后一行不足5個字節(jié)時: // 僅會覆蓋最后一行獲取到的相應的字節(jié)數(shù),比如最后一行3字節(jié),僅覆蓋p的前3個,第4、5個字節(jié)維持上次循環(huán)時的賦值 // 所以這里輸出時使用了:p[:n] fmt.Println(n, string(p[:n])) }
如上執(zhí)行結果:
5 clear
5 is b
5 etter
5 than
5 clev
2 erlev
EOF: 0
exit status 1
以上就是golang之資源釋放/異常錯誤處理解析的詳細內(nèi)容,更多關于golang資源釋放異常錯誤處理的資料請關注腳本之家其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Golang使用gin框架實現(xiàn)一個完整的聊天室功能
由于我們項目的需要,我就研究了一下關于websocket的相關內(nèi)容,去實現(xiàn)一個聊天室的功能,經(jīng)過幾天的探索,現(xiàn)在使用Gin框架實現(xiàn)了一個完整的聊天室+消息實時通知系統(tǒng),感興趣的小伙伴歡迎閱讀本文2023-08-08golang通過node_exporter監(jiān)控GPU及cpu頻率、溫度的代碼
node_exporter這個開源組件是配合prometheus收集主機操作系統(tǒng)層的metrics的常用組件,但是官方?jīng)]有提供GPU卡的metrics的采集,今天通過本文給大家介紹golang通過node_exporter監(jiān)控GPU及cpu頻率、溫度的相關知識,感興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2022-05-05Go語言獲取系統(tǒng)性能數(shù)據(jù)gopsutil庫的操作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Go語言獲取系統(tǒng)性能數(shù)據(jù)gopsutil庫的操作,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20-12-12Golang實現(xiàn)自己的Redis(TCP篇)實例探究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Golang實現(xiàn)自己的Redis(TCP篇)實例探究,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鑒參考下,希望能夠有所幫助,祝大家多多進步,早日升職加薪2024-01-01Golang?Template實現(xiàn)自定義函數(shù)的操作指南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詳細介紹了Golang如何利用Template實現(xiàn)自定義函數(shù)的操作,文中的示例代碼簡潔易懂,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隨小編一起學習一下202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