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的中間件執(zhí)行流程與用法詳解
一、背景
我們在使用Gin框架進行Web開發(fā)的時候,基本上都會遇到登錄攔截的場景。 例如某些接口必須在登錄以后才能訪問,根據登錄用戶的信息以及權限,拿到屬于自己的數據, 反之,沒登錄過則直接拒絕訪問。 那么我們怎么做到這些登錄攔截呢? 做過Java spring開發(fā)或者其它框架開發(fā)的同學知道,這種場景一般都是設置一個登錄的攔截器,全局統(tǒng)一在攔截器進行登錄權限校驗處理, 符合登錄條件則放行請求到業(yè)務函數,否則拒絕訪問。 這樣可以方便我們做統(tǒng)一管理,不需要每個業(yè)務函數再自己重復寫一套一模一樣的攔截邏輯。
在Gin當中, 中間件和業(yè)務處理函數都是一樣的類型,都是一種函數,這個函數簽名是這樣的 func(c *gin.Context){},Gin的Egine對象就是把這些函數func(c *gin.Context){}放到一個slice切片數組里面, 然后默認按照順序執(zhí)行。 只要你的函數func(c *gin.Context){}, 我們都可以把這個函數作為Gin的中間件函數。
業(yè)務函數這個handlers切片數組的最后一個元素, 那么在業(yè)務函數前面我們可以增加很多的函數,這些函數我們稱為中間件函數.
我們可以調用c.Next() 執(zhí)行下一個中間件函數/后續(xù)函數, 也可以調用c.Abort()終止后續(xù)的中間件執(zhí)行。
通過c.Next(), 查看源碼我們看到這么一個結構:

c.Next()就是將這個handlers[函數鏈數組]往下移動一個元素,也就是執(zhí)行調用下一個中間件函數。
每個函數接收到的*Context, 都可以隨時結束響應HTTP請求,也可以獲取HTTP請求參數,由此做到中間件攔截處理的作用。
二、執(zhí)行流程圖
1、總流程圖

如果沒有調用Abort()、Next()這些函數,則執(zhí)行是按照中間件使用的順序執(zhí)行。
2、Abort()的使用

調用Abort(), 終止后續(xù)中間件的執(zhí)行,直接響應HTTP內容。 默認Abort(), 響應狀態(tài)碼是200,并且沒有任何payload響應內容。 除了Abort(), 還有基于Abort()演變的幾個函數,方便我們更改響應狀態(tài)碼例如403、內容等等。

源測試代碼: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github.com/gin-gonic/gin"
"net/http"
)
func A(c *gin.Context) {
fmt.Println("A1")
c.Abort()
}
func B(c *gin.Context) {
fmt.Println("B1")
}
func main() {
c := gin.Default()
// 使用兩個中間件函數, 按照定義的順序執(zhí)行 A,B
c.Use(A, B)
c.GET("/hello", func(c *gin.Context) {
fmt.Println("業(yè)務函數")
c.JSON(http.StatusOK, gin.H{
"message": "hello world",
})
})
c.Run()
}運行結果: 運行到A中間件遇到Abort(), 后續(xù)的中間件或業(yè)務函數也不會被執(zhí)行

3、Next()的使用 ;
源測試代碼: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github.com/gin-gonic/gin"
"net/http"
)
func A(c *gin.Context) {
fmt.Println("A1")
c.Next()
fmt.Println("A1-end")
}
func B(c *gin.Context) {
fmt.Println("B1")
}
func main() {
c := gin.Default()
// 使用兩個中間件函數, 按照定義的順序執(zhí)行 A,B
c.Use(A, B)
c.GET("/hello", func(c *gin.Context) {
fmt.Println("業(yè)務函數")
c.JSON(http.StatusOK, gin.H{
"message": "hello world",
})
})
c.Run()
}運行結果:
先運行到A中間件, A調用c.Next()此時繼續(xù)調用下一個中間件, 所以先打印A1、到B1, 最后到業(yè)務函數, 輸出"業(yè)務函數". 最后業(yè)務函數執(zhí)行完畢,退回上一層B中間件,B中間件執(zhí)行完畢,回到A. 此時A里面的c.Next()已經全部執(zhí)行完畢,最后輸出A1-end, 最后響應HTTP請求.

所以如果要想做最后的響應攔截,那么第一個中間件要通過c.Next()的方式,在c.Next()之后添加最終響應邏輯。 例如可以統(tǒng)一更改status狀態(tài)碼、或者添加header、或者刪除header等等。
以上就是Gin的中間件執(zhí)行流程與用法詳解的詳細內容,更多關于Gin中間件執(zhí)行的資料請關注腳本之家其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Golang使用archive/zip包實現(xiàn)ZIP壓縮與解壓
Golang?中的?archive/zip?包用于處理?ZIP?格式的壓縮文件,提供了一系列用于創(chuàng)建、讀取和解壓縮?ZIP?格式文件的函數和類型,使用起來非常方便,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具體使用方法吧2023-08-08
go語言實現(xiàn)sftp包上傳文件和文件夾到遠程服務器操作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go語言實現(xiàn)sftp包上傳文件和文件夾到遠程服務器操作,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20-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