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元組Tuple常用函數詳解
1、常用的基本操作
「創(chuàng)建」元組
# 創(chuàng)建空元組 tuple1 = () # 只有一個元素時,后面要加逗號 tuple2 = (1, ) # 多個元素,用逗號間隔 tuple3 = (1, 2, 3)
「訪問」元組,可以使用索引訪問,索引從 0 開始
tuple1 = (1, 2, 3, 4, 5) print(tuple1) print(tuple1[1]) print(tuple1[1: 3])
「刪除」元組,元組的元素不可變,所以不能刪除元組的元素,只能刪除整個元組
tuple1 = (1, 2, 3, 4, 5) del tuple1
2、元組的操作符
雖然元組不可變,但可以配合一些「運算符」,改成新的元組。
操作符 | 描述 |
tuple() + tuple() | 拼接元組 |
tuple() * n | 重復元組 |
k in tuple() | 元組中是否包含某個值 |
for k in tuple() : print( k ) | 迭代遍歷 |
加號 +
可以將兩個元組「拼接」成一個新的元組
tuple1 = (1, 2, 3) tuple2 = (4, 5, 6) new_tuple = tuple1 + tuple2 print(new_tuple)
輸出:
(1, 2, 3, 4, 5, 6)
乘號 *
可以將元組的內容「復制」多次,并生成一個新的元組
tuple1 = (1, 2, 3) new_tuple = tuple1 * 3 print(new_tuple)
輸出:
(1, 2, 3, 1, 2, 3, 1, 2, 3)
關鍵字 in
可以判斷指定值是否在元組中存在,存在返回True,不存在返回False
tuple1 = (1, 2, 3) print(1 in tuple1) print(10 in tuple1)
輸出:
True
False
使用「迭代」的方式,快速「遍歷」列表中的元素
tuple1 = (1, 2, 3) for k in tuple1: print(k)
輸出:
1
2
3
3、元組常用的內置函數
函數 | 描述 |
len() | 返回元組長度 |
max() | 返回最大的元素 |
min() | 返回最小的元素 |
tuple() | 將可迭代序列轉成元組 |
len() 可以返回元組的「長度」,實際上是返回元組中元素的個數
tuple1 = (1, 2, 3) print(len(tuple1))
輸出:
3
max() 可以返回元組中「最大」的一個元素,可以同時傳入多個參數,但參數的元素的類型必須全部相同。
tuple1 = (1, 2, 3) tuple2 = (4, 5, 6) # 一個參數返回最大的元素 print(max(tuple1)) # 多個參數返回最大的參數 print(max(tuple1, tuple2))
輸出:
3
(4, 5, 6)
min() 可以返回元組中「最小」的元素,用法和 max() 一樣。
tuple() 可以將可迭代序列「轉成」元組類型
print(tuple('abc')) print(tuple([1, 2, 3])) print(tuple({'key1': 1, 'key2': 2}))
輸出:
('a', 'b', 'c')
(1, 2, 3)
('key1', 'key2')
到此這篇關于Python元組Tuple常用函數詳解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Python元組Tuple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Python代碼集pathlib應用之獲取指定目錄下的所有文件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ython代碼集pathlib應用之獲取指定目錄下的所有文件,本文通過實例代碼給大家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3-03-03Python操作RabbitMQ服務器實現消息隊列的路由功能
RabbitMQ是一個消息隊列服務器,這里我們針對Python+Pika+RabbitMQ的服務器端環(huán)境,來看一下如何使用Python操作RabbitMQ服務器實現消息隊列的路由功能201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