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web框架fastapi中間件的使用及CORS跨域問題
fastapi中間件與CORS
1、中間件
你可以向 FastAPI 應用添加中間件。
fastapi "中間件"是一個函數(shù),它在每個請求被特定的路徑操作處理之前,以及在每個響應之后工作.
它接收你的應用程序的每一個請求.
然后它可以對這個請求做一些事情或者執(zhí)行任何需要的代碼.
然后它將請求傳遞給應用程序的其他部分 (通過某種路徑操作).
然后它獲取應用程序生產(chǎn)的響應 (通過某種路徑操作).
它可以對該響應做些什么或者執(zhí)行任何需要的代碼.
然后它返回這個 響應.
請求與響應中間件,并不是需要每次都要寫
根據(jù)業(yè)務需求
例如:如果向做個請求攔截中間件,攔截那些非法請求的ip,只需要在請求中間件中做限制即可,無需讓該用戶的請求到達業(yè)務邏輯層
如果想做響應給每個用戶的頁面添加個作者信息的響應頭,不需要在業(yè)務代碼每個邏輯都做,只需要在響應中間件處做個響應中間件即可
當然,也有兩個中間件都用到的,例如測試請求的響應時間
1.創(chuàng)建中間件方法
要創(chuàng)建中間件你可以在函數(shù)的頂部使用裝飾器 @app.middleware(“http”).
中間件參數(shù)接收如下參數(shù):
- request.
- 一個函數(shù)call_next,它將接收request,作為參數(shù),然后執(zhí)行下一個中間件.
- 這個函數(shù)將 request 傳遞給相應的 路徑操作.
- 然后它將返回由相應的路徑操作生成的 response.
- 然后你可以在返回 response 前進一步修改它.
請求中間件函數(shù)在最下面的最先執(zhí)行
案例:
import time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 FastAPI 是一個為你的 API 提供了所有功能的 Python 類。 import uvicorn from fastapi import Request #創(chuàng)建應用程序,app是應用程序名 app = FastAPI() # 這個實例將是創(chuàng)建你所有 API 的主要交互對象。這個 app 同樣在如下命令中被 uvicorn 所引用 #定義中間件m2 @app.middleware('http') #全局中間件 async def m2(request:Request,call_next): #請求代碼塊 print("m2 request") response = await call_next(request) #響應代碼塊 print("m2 response") # 每個中間件的response,都是訪問的邏輯函數(shù)的響應體 return response #定義中間件m1 @app.middleware('http') #全局中間件 async def m1(request:Request,call_next): #請求代碼塊 print("m1 request") response = await call_next(request) #響應代碼塊 print("m1 response") #每個中間件的response,都是訪問的邏輯函數(shù)的響應體 return response @app.get("/user") def get_user(): time.sleep(3) print("get_user函數(shù)執(zhí)行") return { "user": "current user" } @app.get("/item/{item_id}") def get_item(item_id: int): time.sleep(2) print("get_item函數(shù)執(zhí)行") return { "item_id": item_id } if __name__ == '__main__': #注意,run的第一個參數(shù) 必須是文件名:應用程序名 uvicorn.run("main:app", port=8083, reload=True,workers=1)
我們測試接口/user,看下請求與響應順序
請求先走m1中間件,再走m2中間件。然后是邏輯函數(shù)響應,然后走走m2中間件響應,最后走m1中間件響應
2.中間件里面添加響應頭
#定義中間件m2 @app.middleware('http') #全局中間件 async def m2(request:Request,call_next): #請求代碼塊 print("m2 request") response = await call_next(request) #響應代碼塊 print("m2 response") #添加響應頭 response.headers['author'] = 'jingtian' # 每個中間件的response,都是訪問的邏輯函數(shù)的響應體 return response
測試,可以看到所有接口,都添加了個響應頭
3.在請求處,設(shè)置攔截等等
if request.client.host in ['127.0.0.1']: return Response(content='visit forbidden',status_code=403)
訪問接口
也可以針對某個接口請求做限制
if request.url.path in ["/user"]: return Response(content="visit forbidden",status_code=403)
訪問/user接口被拒絕
訪問其他接口正常
4.測試接口響應時間
可以在最后一個中間件做
#定義中間件m1 @app.middleware('http') #全局中間件 async def m1(request:Request,call_next): #請求代碼塊 print("m1 request") # if request.client.host in ['127.0.0.1']: # return Response(content='visit forbidden',status_code=403) start = time.time() if request.url.path in ["/user"]: return Response(content="visit forbidden",status_code=403) response = await call_next(request) #響應代碼塊 print("m1 response") #測試訪問結(jié)束時間 end = time.time() response.headers["ProcessTimer"] = str(end - start) #每個中間件的response,都是訪問的邏輯函數(shù)的響應體 return response 我們針對每個接口做了響應時間阻塞 @app.get("/user") def get_user(): time.sleep(3) print("get_user函數(shù)執(zhí)行") return { "user": "current user" } @app.get("/item/{item_id}") def get_item(item_id: int): time.sleep(2) print("get_item函數(shù)執(zhí)行") return { "item_id": item_id }
測試,/item接口響應時間為2秒多
/user接口響應時間,響應3秒多
2、CORS
1.同源策略帶來的跨域問題
在前后端分離的項目中,前端和后端如果部署在同一個服務器,那么運行端口肯定不一樣
當前端發(fā)起請求到后端,這個時候發(fā)送的首先是 option 請求,而不是真正的請求
后端拿到 option 請求后先判斷有沒有資格(權(quán)限),如果沒有就會報錯;如果有,則會繼續(xù)請求你真正發(fā)起的請求
一句話總結(jié):在瀏覽器中運行的前端編寫了和服務端通信的 JavaScript 代碼,而服務端與前端處于不同“源”的情況
協(xié)議相同+域名相同+端口號相同,瀏覽器才認為是同一個網(wǎng)站,才不會受到同源策略的影響,才可以正常的發(fā)送Ajax請求
2.跨域的解決方法
因為瀏覽器同源策略,也正是有了跨域限制,才使我們能安全的上網(wǎng)
但是在實際開發(fā)中,有時候需要突破這樣的限制,所以就誕生了 CORS
3.CORS
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 跨域資源共享
是一種基于 HTTP Headers 的機制,該機制通過允許服務器標示除了它自己以外的其它origin(域名,協(xié)議和端口),這樣瀏覽器可以訪問加載這些跨域資源
CORS 還通過一種機制來檢查服務器是否會允許要發(fā)送的真實請求,該機制通過瀏覽器發(fā)起一個到服務器托管的跨源資源的"預檢"請求
在預檢中,瀏覽器發(fā)送的 Headers 中標示有 HTTP 方法和真實請求中會用到的頭
案例:
后端代碼: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 FastAPI 是一個為你的 API 提供了所有功能的 Python 類。 import uvicorn #創(chuàng)建應用程序,app是應用程序名 app = FastAPI() # 這個實例將是創(chuàng)建你所有 API 的主要交互對象。這個 app 同樣在如下命令中被 uvicorn 所引用 @app.get("/user") def get_user(): print("user:jingtian", ) return { "user": "jingtian" } if __name__ == '__main__': #注意,run的第一個參數(shù) 必須是文件名:應用程序名 uvicorn.run("CORS:app", port=8080, reload=True)
創(chuàng)建個前端頁面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script src="https://cdn.bootcdn.net/ajax/libs/jquery/3.6.0/jquery.js"></script> </head> <body> <p>click</p> <script> $("p").click(function () { $.ajax({ url: "http://127.0.0.1:8080/user", success: function (res) { console.log(res) console.log(res.user) $("p").html("hello " + res.user) }, }) }) </script> </body> </html>
我們在本地用瀏覽器將html文件打開,可以看到協(xié)議,域名都與服務端不同
此時,我們點擊click,可以看到出現(xiàn)了同源跨域攔截
后端改造,實現(xiàn)CORS,資源跨域共享
添加個響應中間件
1.方式一
@app.middleware("http") async def CORSMiddleware(request: Request, call_next): response = await call_next(request) response.headers["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 return response
此時再在頁面點擊click,拿到數(shù)據(jù)
看下響應頭,就有了我們添加的響應頭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如果只允許部分網(wǎng)站來訪問,那么就不要用*,使用允許訪問的ip(域名)和端口
2.方式二
使用fastapi自帶的中間件
from fastapi.middleware.cors import CORSMiddleware #方式二 origins = [ "http://localhost:63342" ] app.add_middleware( CORSMiddleware, allow_origins="*", # *:代表所有客戶端 allow_credentials=True, allow_methods=["GET", "POST"], allow_headers=["*"], )
默認情況下,CORSMiddleware 默認實現(xiàn)的參數(shù)較為保守,因此需要顯式地啟用特定的源、方法或者 headers,以便瀏覽器能夠在跨域上下文中使用它們。
支持以下參數(shù):
allow_origins :允許跨域請求的源列表。例如 [‘https://example.org’, ‘https://www.example.org’],你可以使用 [‘'] 允許任何源。
allow_origin_regex :一個正則表達式字符串,匹配的源允許跨域請求。例如 'https://..example.org’。
allow_methods :允許跨域請求的 HTTP 方法列表,默認為 [‘GET’],你可以使用 [‘‘] 來允許所有標準方法。
allow_headers:允許跨域請求的 HTTP 請求頭列表。默認為 [](空)。你可以使用 [’’] 允許所有的請求頭,Accept、Accept-Language、Content-Language 以及 Content-Type 請求頭總是允許 CORS 請求。
allow_credentials:指示跨域請求支持 cookies,默認是 False。另外,允許憑證時 allow_origins 不能設(shè)定為 [‘*’],必須指定源。
expose_headers:指示可以被瀏覽器訪問的響應頭。默認為 []。
max_age:設(shè)定瀏覽器緩存 CORS 響應的最長時間,單位是秒。默認為 600。
點擊,也能實現(xiàn)跨域訪問
到此這篇關(guān)于Python web框架fastapi中間件的使用,CORS跨域詳解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guān)Python fastapi中間件內(nèi)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guān)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guān)文章
Numpy 數(shù)組操作之元素添加、刪除和修改的實現(xiàn)
本文主要介紹了Numpy 數(shù)組操作之元素添加、刪除和修改的實現(xiàn),文中通過示例代碼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需要的朋友們下面隨著小編來一起學習學習吧2023-03-03Python利用format函數(shù)實現(xiàn)對齊打印(左對齊、右對齊與居中對齊)
format是字符串內(nèi)嵌的一個方法,用于格式化字符串,下面這篇文章主要給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Python利用format函數(shù)實現(xiàn)對齊打印(左對齊、右對齊與居中對齊)的相關(guān)資料,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