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元組創(chuàng)建、索引訪問和元組作用詳解
一、元組的創(chuàng)建和刪除
在 Python 中,元組(tuple)是一種內(nèi)置的數(shù)據(jù)結構,用于存儲不可變的序列。元組通常用于存儲一組相關的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在創(chuàng)建后不能被修改(即元組是不可變的)。元組使用圓括號 () 來定義,并且可以包含不同類型的元素。

1.元組創(chuàng)建三種方法
你可以使用圓括號來創(chuàng)建元組,也可以使用逗號來創(chuàng)建只有一個元素的元組(如果只有一個元素而不加逗號,它會被識別為普通的變量而不是元組)。
# 使用小括號創(chuàng)建元組
a = ('yuwen',25,[4,6,9],['d','k'],'yuanzu')
print(a)
#使用內(nèi)置函數(shù)tuple()創(chuàng)建元組
b = tuple('helloworld26')
print(b)
c = (5,88,69,33)
print(c)
d = tuple([1,2,3,8,9,66])
print(d)
# 逗號創(chuàng)建
e = 10,2,45,'fgh'
print(e)
# 一個元素
f = (4,)
print(f)

2.元組像序列操作
a = (11,25,69,86,34)
print('yuwen在a字符串中存在嗎?:',(10 in a))
print('d在a字符串中存在嗎?:',(15 in a))
print('o在a字符串中不存在嗎?:',(12 not in a))
print('len()', len(a) )
print('max()', max(a) )
print('min()', min(a) )
print('a.index()',a.index(69) )
print('a.count()',a.count(34))
注意如果元組元素是int和字符串,還有其他的,就使用代碼出錯,例如
a = ('yuwen', 25,[4,6,9], ['d','k'], 'yuanzu')
3.訪問元組中的元素
# 訪問元組中的第一個元素 first_element = my_tuple[0] # 訪問元組中的第三個元素 third_element = my_tuple[2]
4.元組刪除
del a print(t)
結果運行報錯
二、元組的訪問和遍歷
a = ('yuwen', 25,[4,6,9], ['d','k'], 'yuanzu')
# 索引訪問
print(a[2])
a1= a[0:3:2]# 切片操作
print(a1)
# 元組的遍歷
for i in a:
print(i)
print()
# len()使用
for i in range(len(a)):
print(i,a[i])
# 枚舉類型
for i,j in enumerate(a):
print(i,'------->',j)
print()
for i,j in enumerate(a,start=11):
print(i,'----->',j)

三、元組的生成式
a = (i for i in range(1,4))
print(a)
a = tuple(a)
print(a)
# 遍歷
for i in a:
print(i)

取出元素:
next() 是一個特殊方法(也稱為魔術方法或雙下方法),它定義了迭代器對象的下一個元素是如何被獲取的。當你使用 next() 函數(shù)(或在循環(huán)中隱式地)請求迭代器的下一個元素時,Python會在迭代器對象上調(diào)用 next() 方法。
迭代器
迭代器是一個實現(xiàn)了兩個方法 iter() 和 next() 的對象。iter() 方法應該返回迭代器對象本身(這通常意味著迭代器對象也是可迭代對象),而 next() 方法在每次調(diào)用時應該返回序列中的下一個元素。如果迭代器耗盡了其元素(即沒有更多元素可以返回),則 next() 方法應該引發(fā)一個 StopIteration 異常,以通知迭代終止。
a = (i for i in range(1,4)) print(a) # a = tuple(a) # print(a) # # # 遍歷 # for i in a: # print(i) print(a.__next__()) print(a.__next__()) print(a.__next__()) a = tuple(a) print(a)

四、元組和列表的區(qū)別

1.可變性
列表(List):列表是可變的,這意味著在創(chuàng)建后,你可以修改、添加或刪除其中的元素。例如,你可以使用 append()、extend()、insert()、remove() 和 pop() 等內(nèi)置方法來修改列表的內(nèi)容。
元組(Tuple):元組是不可變的,一旦創(chuàng)建,其內(nèi)容就不能被修改、添加或刪除。嘗試修改元組中的元素會引發(fā) TypeError 異常。
2.語法表示
列表:列表使用方括號 [] 來定義,元素之間用逗號分隔。例如:my_list = [1, 2, 3]。
元組:元組使用圓括號 () 來定義,元素之間也用逗號分隔。例如:my_tuple = (1, 2, 3)。值得注意的是,當元組中只有一個元素時,需要在元素后面加上逗號以區(qū)分單元素元組和括號內(nèi)的單個表達式。例如:(5,) 是一個元組,而 (5) 只是一個帶有圓括號的整數(shù)表達式。
3.內(nèi)存占用和性能
內(nèi)存占用:由于元組是不可變的,它們在內(nèi)存中的存儲效率通常比列表更高。因為不需要為可能的擴展操作預留額外的空間。
性能:在處理大量數(shù)據(jù)時,元組的性能通常比列表更好。這是因為元組的不可變性使得它們在某些情況下更易于優(yōu)化。然而,在需要頻繁修改元素的場景下,列表可能會比元組更快,因為列表為修改操作提供了更多的內(nèi)置方法。
4. 用途
列表:列表更適用于需要頻繁修改、添加或刪除元素的場景。例如,你可以使用列表來存儲一組需要動態(tài)變化的數(shù)據(jù)。
元組:元組通常用于存儲不可變的數(shù)據(jù)集。例如,它們可以作為字典的鍵、函數(shù)的參數(shù)或返回值等。由于元組的不可變性,它們還可以用于表示一些固定的配置信息或常量集合。
5. 方法支持
列表:列表提供了豐富的內(nèi)置方法來修改其內(nèi)容。例如,append() 方法用于在列表末尾添加元素,extend() 方法用于將另一個列表中的所有元素添加到當前列表的末尾,insert() 方法用于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等。
元組:由于元組是不可變的,它們的方法較少。常用的方法包括 count()(返回指定元素在元組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和 index()(返回指定元素在元組中的索引位置)。
總結
到此這篇關于python中元組創(chuàng)建、索引訪問和元組作用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python元組創(chuàng)建、索引訪問和作用內(nèi)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Python獲取網(wǎng)頁數(shù)據(jù)的五種方法
在 Python 中,爬蟲用于自動化獲取網(wǎng)頁數(shù)據(jù),你可以使用多種方法來抓取網(wǎng)頁內(nèi)容,具體使用哪種方法取決于網(wǎng)頁的結構、內(nèi)容類型以及你所需的精確度,以下是常見的 5 種獲取網(wǎng)頁數(shù)據(jù)的方式,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5-01-01
使用 Python 獲取 Linux 系統(tǒng)信息的代碼
在本文中,我們將會探索使用Python編程語言工具來檢索Linux系統(tǒng)各種信息,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14-07-07
Python使用Chartify庫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繪制詳解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ython使用Chartify庫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繪制,它提供了簡潔易用的API,讓我們能夠快速地繪制出美觀且專業(yè)的圖表,無需像使用matplotlib和seaborn那樣花費大量時間去調(diào)整各種復雜的參數(shù),大大提高了數(shù)據(jù)可視化的效率,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5-04-04
Python 實現(xiàn)OpenCV格式和PIL.Image格式互轉(zhuǎn)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篇Python 實現(xiàn)OpenCV格式和PIL.Image格式互轉(zhuǎn),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2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