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推導表達式的幾種方法實現
推導表達式(也稱為解析語法)是Python中一種遍歷序列并創(chuàng)建指定類型對象的方法,相對于使用for循環(huán)遍歷,推導表達式在語法上更加簡潔。常用的推導表達式有:列表表達式、生成器表達式、字典表達式、集合表達式等。
一、列表表達式
列表表達式是一種通過遍歷序列構造列表對象的方法。
語法是在中括號中一個表達式緊跟著1或多個for語句,以及0或多個if子句。Python會將表達式在for語句中依次循環(huán),并應用if語句過濾(如果有的話),最后將結果按順序填充到列表中。
例如將range(10)中偶數的平方添加到列表中,常規(guī)for循環(huán)代碼如下:
l = [] for v in range(10): if v%2 == 0: l.append(v**2)
下面是等價的列表表達式,依次將表達式、for語句、if語句寫在方括號中即可,相對于上面的代碼更加簡潔:
l = [v**2 for v in range(10) if v%2==0]
如遇到嵌套循環(huán),只需要在表達式中按順序編寫for語句和if語句即可。在下面由元組組成的列表中,找出長度為4的元組,并將其中的偶數元素的平方添加到列表中,常規(guī)代碼如下:
lt = [(0,1,2), (3,4,5,6), (7,8,9)] l = [] for t in lt: if len(t) == 4: for v in t: if v%2 == 0: l.append(v**2)
換成列表表達式,只需按多層嵌套的順序依次填寫for和if子句即可:
l = [v**2 for t in lt for v in t if len(t)==4 if v%2==0]
結果相同,但代碼量少了許多,如果有更多的嵌套,只需要按順序添加即可。
二、生成器表達式
生成器表達式的語法和列表表達式幾乎相同,只是括號由中括號換成小括號,這一變化的結果是返回對象不再是一個列表,而是一個生成器,你可以根據需要手動迭代取出結果。由于它不會像列表表達式那樣一次性生成所有的結果,因此在處理大對象時生成器表達式相比列表表達式則更節(jié)約內存。
將列表表達式中的中括號替換為小括號,即是生成器表達式:
g = (v**2 for v in range(10) if v%2==0)
可以用next函數或for循環(huán)取出結果:
next(g) next(g) for v in g: print(v)
這里用next方法手動取出2個元素,然后用for循環(huán)取出剩下元素。
注意生成器對象完成一次迭代后就消耗掉了,再次嘗試獲取值時會得到StopIteration異常:
next(g)
三、集合表達式
集合表達式和列表表達式的區(qū)別也是括號不同,集合表達式用花括號包圍,最后得到的結果是一個集合,注意空的{}創(chuàng)建的不是集合而是字典。
只需要將列表表達式的[]替換為{}即變成集合表達式,對比下面列表表達式和集合表達式,注意集合會自動去重:
[v%3 for v in range(10)] {v%3 for v in range(10)}
四、字典表達式
字典表達式也是由花括號包圍,表達式部分需要由冒號分隔的2個表達式組成,2個表達式計算后的結果分別作為鍵:值填充到字典中。
下面代碼將值作為鍵,平方作為值,創(chuàng)建一個字典:
{v:v**2 for v in range(5)}
鍵和值部分也可以分開循環(huán):
{k:v for k,v in zip((1,2,3), ('a','b','c'))}
以上即是Python中常用的表達式用法,靈活運用可以方便的建立各種對象。更多關于Python 推導表達式的資料請關注腳本之家其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一文教你將Visual Studio Code變成Python開發(fā)神器
Visual Studio Code 是一款功能強大、可擴展且輕量級的代碼編輯器,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成為 Python 社區(qū)的首選代碼編輯器之一。本文將為大家介紹一下如何將Visual Studio Code變成Python開發(fā)神器,需要的可以參考一下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