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如何被北大逼上梁山

他究竟是一個不錯的教師?還是一個偶然成功的商人?抑或是一個被逼無奈的“痞子”?俞敏洪在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下海”潮中,有著標志性意義
2006年,新東方在美國上市,作為新東方的創(chuàng)始人和校董,俞敏洪的財富陡增,成為“中國最富有的老師”。
俞敏洪這個名字,相信當今大多數(shù)年輕人都知道。在一些大學生、留學人員以及白領的心目中,俞敏洪的形象就像神一般,他們“崇拜”俞敏洪。記者的一位朋友曾經抱怨,俞敏洪的“粉絲”甚至不允許你用“中性的語言”來描述俞敏洪。有人估算,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中,有70%是新東方的學生。在國內,大學生要是沒聽過俞敏洪的演講,更被看做是落伍。
在這個“神話”背后,俞敏洪究竟扮演著一個怎樣的角色?一個真實的俞敏洪是怎樣的?他究竟是一個不錯的教師?還是一個偶然成功的商人?抑或一個被逼無奈的“痞子”?
被北大逼上梁山
“北大是一個令我百感交集的地方。”俞敏洪對北大的情感,可以用“五味雜陳,愛恨交織”來形容。
北大給予了俞敏洪什么?老俞每每講起北大,似乎都是苦大仇深。講他當年如何被北大邊緣化,如何被忽視。俞敏洪有一段精彩的自我控訴:“進了大學,沒有一個女孩愛上過我,我是個Loser(失敗者);在北大教了七年書沒有什么成就,我還是個Loser;在北大十年沒參加過任何活動、加入過任何團體,我是個Loser……”
當然,俞敏洪也承認北大對他的熏陶:“沒有北大,就沒有新東方?,F(xiàn)在新東方的一些精神,或者是一些做事情的方法,坦率地說是融入了北大精神的。”
很多時候,屈辱和壓抑會使一個人爆發(fā),俞敏洪的經歷就是這樣。據說,當年他常常一天背十幾個小時的英語,因為英語老師當眾說他講的英語“只有俞敏洪三個字能讓人聽懂”。
俞敏洪在北大教書四年后,終于分到10平方米的房子,這讓他決定要把一輩子獻給北大。但后來,看到同學、朋友都相繼出國,俞敏洪忍不住了。他也開始緊敲密鑼地準備出國。在北大成績并不優(yōu)異的他,在努力了三年半后,留學夢斷。為了生計,也為賺點錢繼續(xù)他的出國夢,他在校外辦起了托福班,為自己的出國學費快樂地忙碌著。
上帝也常常戲弄那些剛剛燃起希望的人。這次,俞敏洪受到的打擊可謂是毀滅性的:1990年的一個秋夜,細雨濺落在靜謐的未名湖上,激起陣陣漣漪,在夜色中蔓延開去。俞敏洪和朋友高興地喝著小酒,聊著家常,描繪著他漸漸清晰的出國夢。北大的高音喇叭,此時一如既往地放送著校園晚間廣播。
“你聽你聽。老俞,在說你呢!”同伴驚呼。
原來,廣播里正在播送對俞敏洪的處分決定。北大以這種極端的方式宣布了對英語系教師俞敏洪的處分,其中說了四五條處分理由,最重要的是打著北大的旗號私自辦學。這個處分決定被大喇叭連播三天,北大有線電視臺連播半個月,處分布告在北大著名的三角地櫥窗里鎖了一個半月。處分突然襲來,方式和程度如此激烈,表明了校方的震怒。
北大的這種“禮遇”,就是要讓他沒有面子在北大待下去。顏面掃地的俞敏洪,只得選擇離開。“北大踹了我一腳。當時我充滿了怨恨,現(xiàn)在卻充滿了感激。”俞敏洪如此解釋:“如果一直混下去,我現(xiàn)在可能是北大英語系的一個副教授。”但當時,這個被趕出家門的北大教師,選擇了做一個“個體戶”。
俞敏洪同事、新東方的李杜講得幽默而到位:“老俞被北大處分,作為三流文人,既想保留文人的體面,又缺乏一流文人的風骨,不敢自沉未名湖。于是退而求其次,唯有辭職,落草為寇。此謂置死地而后生。”
但正是這“落草為寇”,激發(fā)出了他的痞子精神。
被北大“逼上梁山”的俞敏洪,從此走上了不歸路。
痞子演繹新東方
離開北大后,俞敏洪首先面臨的是如何進行自我調適,轉變“眼睛朝下,鼻子朝上”的北大姿態(tài)。被逼到懸崖邊的他,義無反顧地甩掉了北大這個包袱,開始相信商業(yè)的力量。他開始思考如何營銷自己以及自己的培訓班,學會與社會、各色人等打交道。
一介書生,就此邁進江湖。
在北京冬日的寒風中,俞敏洪是這樣起家的:一間10平方米的破屋,一張破桌子,一把爛椅子,一堆用毛筆寫的小廣告,一個刷廣告的膠水桶。北京寒風怒號的冬夜,俞敏洪騎著自行車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刷廣告。手凍麻了,拿起二鍋頭喝兩口暖暖身子。寒風中喝二鍋頭貼小廣告,這時候的俞敏洪,顯出了痞子的狠勁。
新東方人都有一種電線桿情結,因為新東方是靠老俞在電線桿上一張一張貼廣告貼出來的。曾經因為市政建設,來人要拆新東方外面的兩根電線桿,老俞急了,死活不讓拆,最后花了7萬元才保下那兩根電線桿。
教師出身的俞敏洪漸漸顯露出他的經商才能,只靠三招,就打下了自己的江山。一是價格戰(zhàn),當時基本收費都在300~400元,俞敏洪只要160元,而且還是在20次免費授課之后,不滿意可以不交錢。二是推出核心產品,他賴以成名的“紅寶書”——《GRE詞匯精選》。三是情感營銷,向學生講人生哲理,進行成功學式的勵志教育,再加上他幽默的授課方式,深深地吸引了學生。
俞敏洪認為自己的成功與做過老師有關:“老師做企業(yè)家是比較容易成功的。因為我們理解人性,知道如何滿足學生的要求。”確實,他對學生心理的理解是深刻的,并且充分利用了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崇拜心理,而獲得別人的信任。
槍打出頭鳥。很快,江湖的險惡就讓俞敏洪有了深刻體會。俞敏洪的名聲響了,招的學生越來越多,但也斷了別人的財路。中國的培訓市場一直是一個充滿殺伐的江湖,地盤的爭奪戰(zhàn)蔓延到了貼廣告的電線桿,先是俞敏洪的廣告被對手覆蓋,后來當場就給撕了,并把老俞的員工給一刀捅到了醫(yī)院,對手情急之下使出了狠招。俞敏洪只能求助于公安,為了和公安兄弟拉上關系,俞敏洪豁了出去,一氣喝下一斤多五糧液,直接被抬進了醫(yī)院。
創(chuàng)業(yè)路上幾多艱辛。此時的俞敏洪,完全沒有了北大的書生氣。除了他那瘦瘦的身材和厚厚的眼鏡,痞子精神附身了,一個企業(yè)家的身影漸次清晰。
一個人創(chuàng)業(yè)是孤單的。俞敏洪想起了海外的“兄弟”徐小平、王強和包凡一。于是,他不遠萬里,前去邀請他們回來一起辦新東方。他們來新東方,懷著理想主義的激情和對自由的憧憬??恐@種梁山聚義的草寇方式,借著當時英語學習熱和出國熱,新東方開始如野草般瘋狂生長。
痞子精神的悖論
創(chuàng)業(yè)者成事,要有點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痞子精神。但是,事業(yè)做大之后,痞子的自由放任必須向企業(yè)家的嚴謹轉變。2000~2004年,是新東方最困難的時期,俞敏洪備受煎熬。他要完成從一個老師到一個企業(yè)家的轉變,并將一班聚義兄弟變成一個管理團隊。
“這個過程很痛苦。從原來梁山聚義的做事方式,變成按部就班、層次分明的做事模式;從原本激情狂熱的做事風格,變成冷靜而有判斷力的做事規(guī)則。這種改變,需要把自己個性中的一些東西丟掉。”這種改變對俞敏洪來說,并不輕松。
此時,外部打擊也接踵而至。先是“9·11”事件,赴美簽證大幅減少,新東方的留學市場受到極大影響;接著是“非典”襲擊,停課四個月,新東方損失過億元。此外,還有ETS(美國教育考試中心)對新東方偷題的訴訟,新東方為此賠付了600多萬元。
外患是暫時的,內憂則可能致命。“哥兒們義氣一起做,做到最后就沒有規(guī)矩了。”利益、情感、人性糾纏在一起,新東方上演了一出人性搏殺大戲,俞敏洪這個主角在其中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表演才能。
最主要的是利益問題,做大了,股份怎么分?新進入的市場怎么分?“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伙伴們在新東方日進斗金后,不再像以前一樣安于自己的分成,逐漸產生了利益糾葛。由于以前沒有一套機制來規(guī)定剩余利益的歸屬,大家開始了爭執(zhí)和吵鬧。”
新東方三駕馬車中的兩駕要脫離組織,王強、徐小平先后向俞敏洪遞交辭職書。此外,俞敏洪曾經的上鋪兄弟包凡一也提出辭職,要求退股。2004年,另外兩大支柱胡敏、江博也出走。曾經的“盟友”相繼“”,眼見著新東方的核心團隊就要瓦解。
爭斗的同時,這些知識分子型商人開始了對痞子精神的反思,開始了對商業(yè)規(guī)則的痛苦適應。俞敏洪說:“大家就驚慌失措了。因為我們之前從來沒有學過商業(yè)規(guī)則,從來沒有學過股份制,連有限公司和無限公司都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我們沒有這個能力來拆分這種利益軀體。”
王強回憶道:“大家一樣痛苦。比如說利益問題,你要分股份,股份該怎么分?作為知識分子,我們必須在談判桌上來談這些,彼此間的情感確實經歷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俞敏洪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兄弟們“”,還有來自老婆、老媽的壓力。就像很多民營企業(yè)一樣,新東方是俞敏洪和他老婆一起創(chuàng)辦起來的。后來,老媽,老婆的姐姐,老婆的姐夫都在新東方工作。不僅俞敏洪這樣,其他創(chuàng)業(yè)元老也如此。而且,俞敏洪的老媽對公司管理的指指點點,引起了海歸們的不滿。
為此,俞敏洪制定了一個回避原則:直系親屬一律不能在公司工作。
這個規(guī)定首先就沒有獲得他老媽的同意:“你這個對我不管用。”俞敏洪還是強勢執(zhí)行了。結果是,老媽生氣,老婆半年不理他。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內爭外斗中,俞敏洪扮演了一個“劉備”的角色。他自己也說:“我比較像劉備,常常用眼淚來賺取其他管理者的同情,我不擅長用嚴格的紀律來限制和管理人才。”俞敏洪用這種靈活的、甚至靠感覺的管理方式,在新東方內外上下騰挪。外界也因此評價俞敏洪不懂管理。
“我這個人比較仁慈,容得下人。我的柔弱個性在新東方內部起到了黏合作用,任何情況下我都不會走向極端。這是新東方沒有崩盤的重要原因。”這也正是“劉備”的高明之處,表面柔弱,悲悲戚戚,但每一次預謀都能達到目標。無論是新東方的股份制構建,還是企業(yè)家族色彩的淡化。
上市真是救贖?
新東方不缺錢,也無須圈錢。為什么還要上市?真實原因之一是上述問題的延續(xù)。俞敏洪希望用嚴厲的美國上市公司管理規(guī)則來規(guī)范內部,以制度說話,避免前面出現(xiàn)的人情和利益糾葛,從而實現(xiàn)自身的救贖,讓企業(yè)順利發(fā)展。
俞敏洪坦言:“在新東方,骨干們很容易越過規(guī)矩談感情。上市之后,外部規(guī)矩比內部規(guī)矩更強大、更有力。”上市一年多來,新東方改變了許多。新東方嚴格按照美國上市公司的要求進行內部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比如建立了員工投訴信箱、客戶投訴信箱等。
然而,“做教育”和上市的沖突也凸顯出來。“作為一家好的上市公司,你要做到收入增長多少,利潤增長多少,以及人數(shù)增長多少。但對于一個教育機構來說,它最大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保障,在于它的教學質量,并不在于每年學生增加了多少。”這就是矛盾,而且還難以平衡。“我本人比較喜歡悠閑地去做一件事。這點,被上市給破壞了。”
其實,當初對于是否上市,俞敏洪一直都很矛盾。一方面,他想規(guī)范企業(yè),變身“貴族”;另一方面,他也擔憂自由散漫慣了的“痞子”們,怎么受得了約束。
“上市之后,我的狀態(tài)也一直不太對,不是我想要的那種狀態(tài)。我其實是個隨心所欲的人,但現(xiàn)在為了別人的利益,必須要去做很多事情,自己的空間越來越小。”
個人英雄主義是他舍不下的情結。新東方成長至今,靠的就是這些老師一張張敢說的大嘴。現(xiàn)在成了美國上市公司,成了正規(guī)軍,學會閉嘴后的俞敏洪不再迷人。新東方的傳奇色彩也逐漸淡化,變成了冷冰冰的上市公司。
采訪中,老俞回答問題滴水不漏,謹慎小心,已不是那個曾經無所畏懼的“痞子”創(chuàng)業(yè)者。他身上那件寫著“CUBA”字樣的T恤,也許是他真性情的唯一流露。
現(xiàn)在的俞敏洪,成了守業(yè)者。而且,他必須成為一個守業(yè)者。
上市能否實現(xiàn)新東方的救贖?還有待時間檢驗。
那個曾經富有痞子精神的俞敏洪已開始遠去。也許這就是宿命。
點滴俞敏洪 信念高于信仰
談及信念和信仰,俞敏洪自有一套說法。他認為信念是來自于內心的一種力量。當內心有足夠的信念時,就不一定需要外在的信仰。就像你在搖晃的公交車上,需要一個扶手來支撐你站立而不摔倒。有信仰本身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我本身就具備站穩(wěn)的毅力,完全可以不需要扶手,這就是信念。在他心里,信念高于信仰。他說:任何一個企業(yè),如果具備這樣堅定不移的信念,會走得更加有力而穩(wěn)健。
俞敏洪的三條路
俞敏洪給自己制定了三條路:第一條路,一直留在新東方,打死也不走,一直干到80歲;第二條路,慢慢從這個位子退下來,然后過輕松逍遙的日子,到世界各地旅游,寫寫讀書筆記或者旅游筆記,像徐霞客那樣度過后半生;第三條路,為窮苦孩子辦一所真正的私立大學。
他常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樹一樣成長,即使現(xiàn)在什么也不是。但只要你是種子,即便被踩到泥里,十年、二十年之后,你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當你長成參天大樹以后,你能給人帶來一片綠色、一片蔭涼。你能幫助別人,即使人們離開,回頭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線上一道美麗的風景。
記者觀察
俞敏洪是個擅長講故事的人。記者以為,俞敏洪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個傳奇的個案,而是代表了一個時代、一個群體的掙扎與抗爭。俞敏洪的“北大血統(tǒng)”,與他這個平民英雄形象形成的一種反差,也頗讓人回味。
痞子精神與文人創(chuàng)業(yè)
新東方的成功,打造了俞敏洪神話。許多人稱他為“留學教父”、“教師首富”。但萬通董事局馮侖的一句話卻頗有意味:“新東方的成長秘訣:三流文人 痞子精神”。特別是這個痞子精神,概括得尤為精到。
馮侖寫了一本書《野蠻成長》,最近賣得很火。對于中國民營企業(yè)的成長狀態(tài),他的描述是:“其實我更喜歡用瘋長的野草來形容,我喜歡那種狀態(tài),如野草般強韌,瘋狂的成長,恣意的蔓延,霸氣的擴張,好不快慰!”
其實,這種瘋狂成長的背后,是被壓抑的激情和噴涌的生命力。這種壓抑之后的噴涌常常表現(xiàn)出一種痞子精神,一種無知無畏,不瞻前顧后,絕地求生的勇氣和意志力;一種絕望后的放松,一無所有時的釋然。
俞敏洪的創(chuàng)業(yè)史,新東方的成長史,這種痞子精神充盈其間。但是,俞敏洪畢竟是北大高才生、北大教師,怎么也算個三流文人。所以,俞敏洪的“痞”不同于街頭混混的低俗,不同于那種裝著看透世界,自以為是的市井痞子,不同于那種沒有是非原則的暴發(fā)戶。他的“痞”是一種被逼無奈后顯出的狠勁。
我們姑且稱之為“雅痞”。
“京城名痞”王朔說,“痞子坦蕩蕩,老師常戚戚。”不管怎樣,教師、痞子和商人,風馬牛不相及的名詞,就這樣被攪和在了一起。一代“雅痞”真實地體現(xiàn)在俞敏洪,以及那一代下海的知識分子身上。
俞敏洪成功的反諷意義
俞敏洪對北大的感情是深厚的,更準確地說是復雜。俞敏洪曾經被北大邊緣化,甚至被踢了出來,但他沒有逃離,他把新東方這個當今中國最有名的私立教育機構辦在了中國最優(yōu)秀的公立大學旁邊,兩相對峙,相互提醒,隱隱地,讓人感覺有些諷刺意味。如今,俞敏洪成功了,北大也經常請他去作演講。
新東方的成功也是對時代的一種反諷。新東方的培訓是靠非理性的出國熱、英語學習熱和應試教育(英語四、六級考試)發(fā)家的。徐小平自己都說,新東方上市意味著中國教育的失敗。
其實,反諷的還不僅僅是應試教育,而是國人在打開國門后對西方的非理性向往。
新東方和俞敏洪,注定要和中國這段特殊的歷史連在一起。
俞敏洪的“義利”觀
俞敏洪的成功引發(fā)了一 個思考:老師與企業(yè) 家的角色沖突嗎?作為一個“教師”商人,俞敏洪能否做到在老師與商人之間任意游走?他又將如何在商業(yè)利益與師德道義之間取舍?
老師做企業(yè)家比較容易成功
《新財經》:您怎樣看待自己的身份,教育家還是企業(yè)家?
俞敏洪:這個問題比較落后,因為全中國人民都在問這個問題!(笑)其實這反映了在中國封建社會士農工商的等級劃分中,不允許身份穿插的觀念,好像做教師的就不能做商人,做商人的就不能教書。
《新財經》:但要實現(xiàn)身份穿插,思維方式上必然有區(qū)別,怎么調和?
俞敏洪:我認為老師做企業(yè)家是比較容易成功的,他們有兩個優(yōu)勢。第一是他們通人性,理解人性需求。第二個是老師的道德意識相對比較強,他們不會犯很多道德問題。馬云、嚴介和都是老師出身。
你不給學費,我肯定不給你上課
《新財經》:當學生利益與商業(yè)利益之間發(fā)生沖突時,尤其是上市之后,您如何選擇?
俞敏洪:學生利益和商業(yè)利益的沖突,這個本身是個平衡問題,市場會自動平衡。如果學費收到學生負擔不起,他們就不會來了;或者學生交了很多錢,我們提供的教育質量學生不滿意,這個錢就收不成了。
還有就是良心機制。不管你教得多好,都要衡量中國社會的整體消費水平。這就是商人的良心問題,一個商人沒有良心他就是黑心商人。一個有良心的企業(yè)家,只要還保持那種做事為國為民,完美社會的想法,他們就一定是成功的企業(yè)家。
《新財經》:教授知識是一種商業(yè)行為嗎?
俞敏洪:中國文化,有一點比較好,就是大家愿意知識共享。但不好的一面是不愿意給予知識創(chuàng)造者報酬,認為老師或者知識分子就應該免費傳播。這可能是大家讀《論語》的時候讀出來的??鬃诱f,你來讀書給我一捆肉就可以了,于是大家就認為孔子不要錢。其實算一算,那時候一捆肉很值錢的??鬃邮且粋€很好的教育家,教育家一定要有童心??鬃邮巧儆械谋3至俗约和暮吞煺娴慕逃?,所以,他很坦誠地說,你不給我東西我就不給你上課。我現(xiàn)在也是這么給學生說,你不給我學費,我肯定不給你上課。
《新財經》:據說您偶爾讀《論語》,您怎么看儒家的“義利之辯”?
俞敏洪:義利之分要在某種場景下看。比如,馮侖做第一筆生意的時候,得了20萬元回扣,他拿回來分了,取義舍利。所以,萬通六兄弟分開了關系還是很好,只有這樣才能做大。新東方也是這樣,有矛盾了基本上都是取義舍利,這是新東方的核心合作者沒有離開的原因。當然,除了散財還要散心,這樣才能聚人。
新東方的今天、明天
上市是否意味著新東方就此走上了陽關道?眾說不一。俞敏洪如何解讀新東方的近憂與遠慮?
《新財經》:新東方的成長與中國的應試教育背景緊密相關,如果國家政策變動,新東方怎么辦?
俞敏洪:我相信政策只會越變越好,對民辦教育的支持只會更大。要出現(xiàn)政策性的危機,可能也是國際性的而不是國內的。比如“9·11”、“非典”等。
《新財經》:新東方的業(yè)務基本在中國,而大部分投資者都是美國人。您如何讓海外投資人認同新東方在中國的游戲規(guī)則?
俞敏洪:我們的規(guī)矩都是按照美國的游戲規(guī)則來制定的,同時,也把中國的游戲規(guī)則融了進去。我們的團隊都是有中西文化背景的,能很好地融合中西方文化,沒有溝通障礙,至少不會出現(xiàn)同聲翻譯中可能出現(xiàn)的誤解。
《新財經》:新東方剛被BCG(波士頓咨詢集團)評為“全球快速發(fā)展經濟體本土50強”,你們將如何面對公司太過“本土”的傾向?
俞敏洪:我覺得在符合國際游戲規(guī)則的情況下,越本土化就越適合當?shù)貙嶋H。所以,我從來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反而認為這是一種贊揚。太過本土化也沒事,中國民營企業(yè)都是很本土的。
《新財經》:面對新新航道等同類教育機構的競爭,您將如何應對?
俞敏洪:這些企業(yè)都是拿到風險投資后發(fā)展起來的。如果沒有新東方,他們絕對拿不到風險投資。盡管他們可能在某個點上會給新東方帶來不利,但沒有競爭對手,就會使我們失去活力。我希望他們能做大,能在美國融些錢來發(fā)展中國的教育。如果他們發(fā)展大了,做得比我好,運作能力比我們強,來收購新東方,我覺得一點問題都沒有。從善如流嘛。
《新財經》:那么華爾街呢?他們把店都開到您的家門口了。
俞敏洪:一開始我覺得他們的收費比較荒謬,但還是有很多人去學,既然有人去,就表明市場有需求。我認為華爾街是針對一個特定的人群,主要針對企業(yè)和白領,而非普通人群。
《新財經》:新東方經營模式有問題嗎?
俞敏洪:有,我們的經營模式還很不成熟?,F(xiàn)在是單一化教育,各個城市開學校,學校開教學點,但面對二、三級城市的競爭還很不夠。新東方要發(fā)展成熟的連鎖授權模式,還有其他領域的進入。比如其他領域都有競爭對手,我們如何進入是個問題。此外,我們進入新領域后,投入的資金和力量也不夠。
《新財經》:除了這些,您認為新東方還面臨哪些問題?
俞敏洪:首先是人才不夠,現(xiàn)在有7000人了,但為新東方開疆拓土的人還很不夠。真正站在前沿看國際和中國未來發(fā)展趨勢的、有眼光的人還很不夠。
此外,我們太過謹小慎微了。上市兩年,那么多錢沒有擴張,一家學校也沒買。別人是瘋狂擴張,我認為有一個階段一定是野蠻成長,野草重生。而我們是一棵雜草都不想有,這也是有問題的,表明你的土壤不肥沃嘛。
《新財經》:能否介紹一下新東方今后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拓展方向?
俞敏洪:以非學歷培訓教育為主體,包括英語培訓、漢語培訓、職業(yè)教育培訓、幼兒園都是我們考慮的范圍,現(xiàn)在各領域我們都進去了。
新東方英語培訓已經是個大哥哥了,大哥哥長大了,我還想生幾個小弟弟,讓大哥哥帶著幾個小弟弟成長。當然,大哥哥還得繼續(xù)成長,他們還要結婚生子。
相關文章
- 在接觸電腦的時候我就有個問題很困惑,網頁是怎么做出來的?它又是怎么讓別人瀏覽到的2008-11-04
谷歌創(chuàng)始人佩奇與布林的早期創(chuàng)業(yè)史
最近各大網站都相繼介紹了谷歌(Google)創(chuàng)建10年來所取得的成就,但對于谷歌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情況卻語焉不詳。1999年1月,該公司兩位創(chuàng)始人拉里· 佩奇(Larry Page)和塞吉·布林(S2008-11-04- 暑期已經過半,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開學了,今天去我們學校的論壇看了看,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說網絡找兼職很難,有的甚至到現(xiàn)在連一份兼職也還沒找到。我從7月到現(xiàn)在一共做了6份2008-11-04
- 首先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不讓更多人受騙!我是06年畢業(yè)于一首不經一提大學的.06年下半年我剛畢業(yè),就有了開服的想法,后來經過多次思想的較量.決定還是開一個,就算不賺2008-11-04
- 他們生于上世紀70年代,承載未來希望、接力中國發(fā)展……作為新生代力量,如何使得家族企業(yè)走上永續(xù)發(fā)展的道路?近日,浙江省中科企業(yè)研究院舉辦了“新生代企業(yè)家。創(chuàng)新論壇2008-11-04
- 一個美工站長的經歷,值得深思,給的太少要求的太多。不過對于學習來說真是個不錯的環(huán)境。從優(yōu)化到制作都有人指點。2010-07-28
- 天在QQ群里,我提出了一個建議,本來想搞一個原創(chuàng)大賽來著,后來越聊越亂,到最后無疾而終。曾經的SEO協(xié)會也舉辦過,反應平平2008-11-04
- 不知道誰是發(fā)明泡面的,總之很感謝他(她),要不是他估計大家也不可能天天在論壇里見到我。 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每月握著400元的生活費,對于自己一個中專生,2008-11-04
- 05年末我第一次接觸SEO,因為我是學計算機的,朋友自己建了個站交給我推廣,當時很是迷茫。在網上查資料5年前關于這方面的資料還比較少,大多都是一樣的說辭,就這樣我慢慢2010-10-14
- 大學生怎么在網絡上賺錢?這是一個最熱門的話題,缺乏經驗就只會紙上談兵,還有就是技術方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一個網絡賺錢的例子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