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bbbwbbbw肥妇,免费乱码人妻系列日韩,一级黄片

到底哪個好呢?近期發(fā)布的AMD/Intel中高端CPU詳細對比測試

  發(fā)布時間:2017-04-06 12:09:40   作者:佚名   我要評論
近期,銳龍 AMD Ryzen 7系列處理器新品可謂風(fēng)生水起,將原本平靜的CPU市場掀起了一陣波瀾。Ryzen的出現(xiàn),彌補了AMD在高端CPU市場的空白,其旗艦級產(chǎn)品的性能可直接與Intel的至尊系列處理器抗衡,下面為大家?guī)斫诎l(fā)布的AMD/Intel中高端CPU詳細對比測試,來看看吧

相比于之前幾年來說,2017年Q1算是CPU市場最為熱鬧的一年了。過去每年一次也就Intel一家更新一下CPU,存在感堪比游戲的過場動畫。AMD的更新則基本忽略不計,但是今年的情況則截然不同。

Intel雖然還是那個味的牙膏,但是AMD Ryzen的大招算是點爆了CPU市場。1700將2000元出頭的CPU市場直接拉到八核十六線程,似乎有了一絲革牙膏廠命的味道。而近期部分媒體堪稱丑聞式的吹捧i3-7350K,又讓單核多核之爭重歸水面。

所以今天就對近期發(fā)布的中高端CPU進行一次詳細對比測試。

參加測試的CPU:

這次一共測試了七顆CPU,7700K、7600K、1800X、1700都是今年新發(fā)布的CPU。6950X、6800K、6700K則作為對比組。

7500這種CPU暫時沒有搞到,等有機會了再測試。規(guī)格很簡單,需要看的自己看一眼就好了。難得支持牙膏廠買了次盒裝,別來噴我的CPU盒子。

2011-3組,6950X和6800K:

1151組,6700K、7700K、7600K:

AM4組,1800X、1700:

產(chǎn)品測試平臺:

以下為測試平臺的詳細配置表,然后簡單介紹一下本次評測的一些群眾演員。

先來一張合照,這次用到的設(shè)備就比較多了。

CPU已經(jīng)看過了,簡單看一眼主板,這次用到一張X99,一張Z270,一張B350。AM4用B350的原因是可以測試CPU引出的SATA接口,其實用X370的話因為XFR的關(guān)系,AMD CPU的分數(shù)還會再提高一點點。

內(nèi)存是海盜船的DDR4 8G*4。實際運行頻率是2133C15。

顯卡是藍寶石的480 8G超白金,用A卡主要是可以避免BOOST的干擾,相對來說測試結(jié)果更加可控。

SSD是兩塊Intel 535,用比較主流的SATA SSD,以保證測試更接近一般用戶。240G用作系統(tǒng)盤,480G主要是拿來放測試游戲。

為了完整測試磁盤性能,這邊還用到了750 400G。

散熱器是貓頭鷹的U12S,只有這個有完整的扣具,將就了。

最后上三張測試平臺實拍:

產(chǎn)品性能測試:

簡單評測結(jié)論:

由于測試項目很多很雜,為了避免小白看暈,首先提供一下精煉版的測試結(jié)論。這邊會先籠統(tǒng)的講一下測試結(jié)果。

6950X:毫無疑問,6950X還是目前最強的民用級CPU。不過功耗還是會比較感人(AIDA64的FPU沒有跑,不然相對測試結(jié)果會拉的更大)。游戲性能就這樣。

6800K:6800K現(xiàn)在就相當(dāng)尷尬了,單線程性能不高,多線程相比7700K優(yōu)勢也不大。功耗卻比較感人。游戲性能就這樣。主板內(nèi)存需求是個天坑。

7700K:7700K算是今年最大的牙膏,理論性能比6700K略好一點。但是功耗非常感人(后面看到滿載功耗你們就懂了)。游戲性能就這樣。

7600K:7600K新一代牙膏之一,理論性能偏弱。功耗控制還不錯。游戲性能就這樣。不過死在定價和平臺搭配上。

6700K:6700K發(fā)布的時候還是挺不喜歡這顆CPU的,畢竟PCB縮了。不過按照功耗控制來說6700K>4790K>7700K,現(xiàn)在看起來倒是頗為堪用。

1800X:按照理論性能來說已經(jīng)進入民用級的第一梯隊,功耗偏大接近6950X的水平。游戲性能就這樣,沒有太大差距。

1700:理論性能上已經(jīng)超過6800K和7700K。功耗控制意外的好,接近于6700K的水平。游戲性能就這樣,沒有太大差距。

性能測試項目介紹:

對于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對比性能的童鞋,這邊會提供詳細的測試數(shù)據(jù)。測試大致會分為以下一些部分:

CPU性能測試:包含系統(tǒng)帶寬、CPU理論性能、CPU基準測試軟件、CPU渲染測試軟件、3DMARK物理得分

搭配獨顯測試:包含獨顯基準測試軟件、獨顯游戲測試、獨顯專業(yè)軟件基準

功耗測試:在獨顯平臺下進行功耗測量

這篇文章的數(shù)據(jù)量比較暴力,如果覺得暈,就慢慢看吧。

CPU性能測試與分析:

系統(tǒng)帶寬測試:

內(nèi)存帶寬上,X99>Z270=B350,內(nèi)存延遲上B350>X99>Z270。相對來說AMD平臺還是弱一些,不過相比過去DDR3時代的魚腩表現(xiàn),現(xiàn)在AM4的內(nèi)存控制器表現(xiàn)已經(jīng)相當(dāng)接近Intel了。

CPU理論性能測試:

是用AIDA64的內(nèi)置工具進行的,可以測試很多CPU的基本性能。有兩個比較好玩的點,首先6950X的理論性能相當(dāng)爆炸。其次AI兩家對CPU的理解似乎發(fā)生了明顯的分歧。

從6700K發(fā)布的時候,Intel開始提升24位和32位的整數(shù)性能,64位整數(shù)性能并沒有升級。AMD則相反,24位和32位的整數(shù)性能比較弱(7700K 252.3G),但是64位整數(shù)性能更強(7700K 35.17G)。

所以整數(shù)性能上Intel似乎更照顧當(dāng)下的狀況,AMD會更關(guān)注未來的空間。AES-256和SHA-1計算,1800X強到爆炸,已經(jīng)碾壓6950X了。

CPU性能測試:

主要測試一些常用的CPU基準測試軟件,還會包括一些應(yīng)用軟件和游戲中的CPU測試項目。就整體來說同等核心同等頻率下,AMD還是會弱于Intel,但是這次AMD 1700八核的規(guī)格優(yōu)勢實在太大了,多線程部分會明顯高于Intel較近定位的產(chǎn)品(7700K、6800K)。

CPU渲染測試:

測試的是CPU的渲染能力。在多線程渲染部分AMD的優(yōu)勢比較明顯,1800X甚至可以接近6950X。但是OPENCL測試AMD CPU的劣勢比較明顯,基本接近于單線程性能的差異。

3D物理性能測試:

測試的是3DMARK測試中的物理得分,這些主要與CPU有關(guān)。Intel在這個部分優(yōu)勢不大,尤其是調(diào)用多線程的高負載測試。1700都可以強于7700K和6800K。

CPU性能測試部分對比小節(jié):

從測試結(jié)果來看,目前即使是基準測試軟件業(yè)也不能很好的發(fā)揮四核以上CPU的全部性能。相信隨著Intel下代I7升為六核之后,多核優(yōu)化這個趨勢會明顯加速。

其實還有一個比較糾結(jié)的問題就是單線程和多線程,這邊也做了一下分解。

單線程:同頻下單線程性能大致相當(dāng)(6800K對1800X),AMD這邊會略低2%左右。

多線程:多線程測試總體上沒有太大的意外,不過6800K相對7700K提升不算大,明顯偏弱了。

磁盤性能測試:

磁盤測試部分用的是CrystalDiskMark 5,1G的數(shù)據(jù)文件跑9次,這樣基本可以排除測試誤差。測試的SSD分別是535 480G和750 400G,都是掛從盤。

簡單科普一下這個測試里的概念,SATA接口和PCI-E通道都是可以從CPU或芯片組引出的(看CPU廠商怎么設(shè)計),所以這邊的測試里面會盡量都測試到位各種接口的情況。

SATA部分以6700K為測試基準,其中1800X和1700會包含CPU引出的SATA接口的測試。總體來說大家都差不多。

NVMe的測試用的是Intel 750,這里差距就比較大了,首先性能會與CPU頻率有一定的關(guān)系,所以最強的是7700K。其次1151因為內(nèi)存延遲的關(guān)系,所以整體發(fā)揮的比較好。

AMD這邊因為芯片組是PCI-E 2.0的,所以芯片組引出的PCI-E通道下性能會比較弱。建議用CPU直聯(lián)的通道。

搭配獨顯測試(顯卡驅(qū)動為16.12.2):

獨顯3D基準測試,主要是跑一些基準測試軟件。從測試結(jié)果來看各個CPU之間差異很小,7600K會略弱一點。

獨顯3D游戲測試,表格中將DX9~DX12不同世代的游戲進行了分類,這樣會更加清晰一些。

由于480的性能更偏向主流級別,所以CPU之間的性能差異就相當(dāng)小,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某神U會被要求一定要搭配旗艦N卡來跑。分解到各個世代來看,AMD CPU在DX9和DX10游戲中會弱一下,但是DX11和DX12沒有明顯的差距。

獨顯專業(yè)軟件基準測試:

專業(yè)軟件部分以SPEC viewperf 12為基準測試,似乎這個部分對CPU單核性能要求高一些,整體上不支持SMT的7600K得到了第一。

搭配獨顯測試小節(jié):

從測試結(jié)果來看,專業(yè)軟件測試部分AMD CPU的劣勢會明顯一些,其他部分基本沒有什么差距。

平臺功耗測試:

從功耗測試上來說,比較有亮點的是6700K和1700這兩顆,功耗控制都比較合理。1700會更突出一些,畢竟是八核。成績最差的是7700K,功耗控制都成屎了。6950X和6800K沒有測試FPU項目,類比1151的CPU,極限滿載應(yīng)該會更高一些。

簡單總結(jié):

這次的測試就比較暴力一些,把今年新發(fā)布的CPU盡量搜刮過來跑了跑。測試中可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單線程的重要性會越來越低。

雖然7700K近乎崩盤式的放開電流控制,但是也僅僅是帶來4.5G的睿頻頻率(4790K為4.4G)。在這樣的單線程性能下,即使所謂單核需求最為頑固的游戲測試中,7700K無論是對戰(zhàn)AM4還是面對自己的老大哥X99都沒有明顯的優(yōu)勢。

結(jié)合下一代Intel的產(chǎn)品規(guī)劃來看(下代115X的I7會升級為六核十二線程),我們將正式進入多線程時代。

當(dāng)然最近有部分媒體還覺得單線程定律不死,我也只能說他們開心就好。

謝謝欣賞!

相關(guān)閱讀:

i3和i5性能差多少?Intel i3與i5處理器的區(qū)別對比介紹

還玩啥PC?一圖看懂Intel將近四年來的各種收購之路

AMD Ryzen裝機須知:CPU和主板要怎樣搭配

相關(guān)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