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戰(zhàn)神TX6-CU5DA游戲本值得買嗎 新戰(zhàn)神TX6-CU5DA游戲本全面評測

神舟戰(zhàn)神tx6-cu5da可以的,是他們的新品,包裝保護:兩層箱子,包裝挺好,是未拆封原裝的外形外觀:第一感覺很厚,挺重的本,感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了。
下面直接進入外觀曬圖環(huán)節(jié):
顏值較KP7GS時代雜亂無章的幾何機身有了較大改觀
72%NTSC色域還是很實用的,起碼不會天天被泛白、偏冷的屏幕糾結
機身絕對不算輕薄,但線條運用還是比較“顯瘦”的
鍵盤只有單區(qū)多色配置,不能分區(qū)RGB配色算是劣勢
掌托的GTX、Soundblaster、HDMI標簽拍完照就撕掉了,藍天這版C面烤漆,老船友都懂的
四平八穩(wěn)的設計很簡潔,蠻討喜~絕對不算難看(就是用料太單薄,你們去賣場體驗一下就知道了)
攝像頭在這么薄的邊框里嵌進去也算不容易了,兩邊配了相控立體聲麥克風,低調~雖然壓根兒用不上,不過也要好評!
這邊可以看到機身厚度,還是蠻可觀的!
右側接口從左到右:多合一讀卡器、3.5mm音頻接口x2、USB 2.0(應該是哈)、LAN千兆網卡、電源接口。注意最右邊的風扇出風口只是裝飾面,沒有開孔,估計是怕被罵“烤豬蹄”吧~ 動手帝可以考慮自行開孔(不過實際意義應該不大)。
屏幕可視角度還是i相當可以的,72%NTSC色域絕對是目前筆記本電腦的選購剛性基礎,45%的屏絕對別買了!
按鍵可以說是Tony哥用神舟本14年以來手感最好的一次,硬要說的話就是偏軟一丟丟,鍵程很舒服,好評!
觸控板面積挺大,不過對我來說基本用不上,無視了~
A面燈條還可以吧,如果能和鍵盤燈同步就更完美了
屏幕阻尼感很輕,開合蓋幾乎感覺不到什么阻力,顯得很輕薄
背面的大面積開孔設計,現在的游戲本基本都這個路子了
左右兩側的風扇排風口
右側接口部分特寫一個(再次夸一下屏幕色彩和可視角度)
左側是兩個USB3.0、Type-C、HDMI、Mini-DP,左邊的出風口是真的咯
鍵盤燈色彩、頻閃還不錯,配合系統(tǒng)自帶程序可以調色、設置省電關閉時間,默認是呼吸式開關燈,比較有愛
外觀部分就是這樣了,下面開拆(沒錯,開拆)
能插滿就插滿吧:TX6-CU5DA拆解升級走起
買這臺本子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手上還有一條閑置的玖合16GB DDR4-2666筆記本內存、一個1TB盈通SATA接口固態(tài)硬盤,神船的升級潛力一向不錯,買回來直接拆了升級:
從25號買來之后就拆開后蓋扔沙發(fā)上了
直到從拼多多團的雷克沙NM610 250GB NVMe固態(tài)到手,才開始折騰
我也是沒注意,直到機器到手了才發(fā)現標配的512GB固態(tài),只是個M.2接口的SATA3.0低速盤╮(╯▽╰)╭ 本來想著把1號機的雷克沙NM610 500GB拆過來調換一下就好,后來實在不想浪費時間拆那臺X-Mars機箱,所以拼多多197塊錢拼了個同款的250GB~反正只是做個系統(tǒng)盤用,容量無所謂了。
等了兩天到貨,賣家送了螺絲刀和兩顆小螺絲(感!激!涕!零!)
江波龍的親兒子,包裝嶄新國行聯保貨(但也希望別壞,拼多多的售后不敢奢望了)
背面中文不夠多啊~
前面為啥感激涕零?因為神船沒給額外的M.2固定螺絲啊╮(╯▽╰)╭
和6月初裝Ryzen5 3600那臺試驗機時候的500G版本一摸一樣,沒啥區(qū)別
這是當年那臺戰(zhàn)神KP7GS僅存的零件——當年年給PM961用的M.2散熱片
直接撕掉貼紙,把M.2散熱片貼在固態(tài)上
皮筋固定法~這是有多原始(瞬間拉回2017年)
原廠易捷的貼紙也撕下來,直接貼D面內側了,影響散熱的東西一律干掉
大雜燴既視感:250GB的NVMe、512GB的SATA、8GB英睿達+16GB鎂光,強迫癥活不了系列
喝喝喝,還有左邊這個1TB女裝大佬╮(╯▽╰)╭配色矚
都認出來了,關機重裝系統(tǒng)吧(這臺機器不帶系統(tǒng),出廠是所謂的Win10體驗版╮(╯▽╰)╭)
神舟戰(zhàn)神TX6-CU5DA理論性能及綜合測試
硬件捯飭到位(姑且算是吧),裝好系統(tǒng),該跑分跑分、該游戲游戲(無任何散熱輔助措施、筆記本直接放在桌面上、無空調、無風扇、室溫28~30°C進行測試):
這是目前升級后的配置一覽
1080p分辨率魯大師跑分352152(比絕大部分同款機友搞了4萬多分,主要是我換了個NVMe的固態(tài))
6核12線程的桌面版i5-10400處理器跑分接近12萬,簡單來說就是一顆8代i7-8700的水準了,放在當下也是中高檔水平,竟然出現在一臺4300多塊錢的筆記本上,只能說AMD給的壓力太棒了,讓我們用上更便宜的Intel處理器。
顯卡分基本11.6萬,絕對數值上基本等同于R9 380的水平,實際游戲表現上可以說絕對打爆后者,配合GDDR6顯存還是很贊的,這也是我買這臺機器的另外一個主要測試標的(稍后看顯卡具體測試)。
魯大師測試期間溫度表現,CPU峰值68°C、GPU峰值63°C,看起來很美
UHD630的核顯參數一覽
今年的新版GTX1650移動版升級到128bit的GDDR6顯存,帶寬近乎翻倍,不過CUDA規(guī)??s到896了
桌面版65W TDP的i5-10400,LGA1200時代的中端走量CPU
配一張我2號機i7-8700K的CPU-Z,相信大家感觸更深
三路緩存容量基本等同于8代i7
兩根不對稱雙通道DDR4-2666,組成24GB容量
CPU-Z得分:單核474.2分;全核3618.4分
緩存及內存測試,大家參考下看看
對比1號機的Ryzen9 3900X數據看看
然后是2號機8700K的數據
固態(tài)跑的是雷克沙NM610 250G的分熟,原廠那個512G低俗盤就沒興趣跑了(也就470/440的樣子)
然后是這顆GTX1650 4GB GDDR6顯卡的表現:
3DMark Fire Strike得分8618,顯卡分9324,物理分17426
3DMark FSE得分4149,顯卡分4123,物理分17412
3DMark FSU得分1963,顯卡分1829,物理分17479
3DMark Time Spy得分3656,顯卡分3378,物理分6873
3DMark TSE得分1691,顯卡分1557,物理分3304
前面跑這幾項的時候,后臺忘記開GPU-Z看溫度和功耗
后面TSST壓力測試時候一并看了:
3DMark 20輪Time Spy穩(wěn)定性壓力測試通過率99.3%
20多分鐘的Time Spy穩(wěn)定性壓力測試中,GPU峰值頻率1785MHz、顯存峰值頻率1500.2MHz、顯卡峰值溫度63°C、峰值功耗50.9W,CPU峰值溫度69°C。此測試基本可以代表這臺電腦在DX12游戲環(huán)境中的溫度、功耗、頻率表現。稍后看具體游戲測試:
英雄聯盟:1920x1080@全極致特效
團戰(zhàn)148fps,GPU:58°C、CPU:67°C
團戰(zhàn)101fps,GPU:56°C、CPU:57°C
在游戲過程中,游戲幀數低谷會掉到95~97fps左右(極少),因為這塊屏幕只有60Hz,所以更適合打開垂直同步來減少畫面撕裂感,鎖定60fps(刷新率同步)之后還能進一步減少GPU、CPU使用率,降低溫度、功耗以及風扇噪音(如下圖):
開啟垂直同步后,畫面基本杜絕撕裂感,GPU核心、顯存頻率降低,CPU、GPU溫度也有所降低
跑完LOL測試的時候,內心有那么一絲絲糾結自己,為啥不上144Hz的屏幕~ 后來想想自己幾乎不可能用這個本子玩游戲,所以也就釋然了... ...(等等,那買這臺本子的意義是??
得了,繼續(xù)跑分吧╮(╯▽╰)╭
CS:GO,1920x1080分辨率,特效全高
163fps,GPU:60°C、CPU:63°C
186fps,GPU:61°C、CPU:63°C
162fps,GPU:63°C、CPU:65°C
186fps,GPU:65°C、CPU:70°C
249fps,GPU:65°C、CPU:68°C
上圖為CS:GO游戲測試期間,各部件峰值參數一覽
PUBG絕地求生大逃殺:1920x1080分辨率,陰影、抗鋸齒、可視距離【高】
注:鑒于顯卡檔次,沒采用三極致設置,三高選項對于GTX1650 4GB來說也算合情合理。
出生點:107fps,GPU:63°C、CPU:72°C
電單車:93fps,GPU:66°C、CPU:77°C
吉普車:95fps,GPU:67°C、CPU:75°C
燃燒瓶:99fps,GPU:65°C、CPU:64°C
8倍鏡:100fps,GPU:65°C、CPU:63°C
紅點:93fps,GPU:65°C、CPU:62°C
腰射:88fps,GPU:65°C、CPU:62°C
測試中,GPU時鐘頻率最低1620MHz、最高1785MHz,絕大多數時間運行在1680MHz左右,在這一檔畫面設置下,顯存占用不超過3.4GB,比較合適。如果采用三極致特效的話,顯存或許會稍有壓力。CPU在爬到78°C之后激活風扇提速策略,所以后面幾個場景時,CPU溫度已經被壓到60多度了,相對比較舒爽(CPU風扇轉速由35%~54%~50%波動,最終維持在半速運轉,CPU溫度65°C左右,不會觸及溫度墻、不會降頻)。
PUBG游戲測試中各參數峰值參考
用最新版AIDA64看一下這顆i5-10400的時鐘頻率規(guī)劃(PL1/PL2)
默認65W的TDP,在本機環(huán)境下可以提供48秒的70W PL1(滿血時間),還給了2.44毫秒的134W PL2切換時間。時鐘頻率方面,6核心全核睿頻可達4GHz、雙核峰值4.2GHz、3~4核峰值4.1GHz。說歸說,實際用起來,在筆記本上能跑出怎樣的頻率表現呢?
AIDA64單拷FPU檢測頻率、功率、溫度墻維持時間
注意,本測試具備或然性,會受環(huán)境溫度、功率及操作系統(tǒng)影響,下列測試僅供參考,如有出入以各自實測為準:
單拷FPU啟動之后,全核接近4GHz的處理器溫度,一路飆到最高93度,隨后風扇全速運轉,將溫度控制在86°C左右,時鐘頻率穩(wěn)定在3990MHz上下。此時的全核功率會達到76~77W,已經超出PL2的默認范圍,不過系統(tǒng)依然正常運轉,直到... ...(下圖):
單拷FPU全核4GHz運行到3分30秒時,時鐘頻率降至2.9GHz(默認基礎頻率)
3分30秒(210秒)降頻到2.9GHz后的功率只有35W左右,溫度降至67~69°C,風扇轉速也溫柔不少,此時的性能會有所降低,但也比很多移動版CPU強不少。不過,降頻也不是永久性的(下圖):
單拷FPU繼續(xù)到5分20秒左右,風扇繼續(xù)全速運轉,CPU主頻拉滿全核3.99GHz
換句話說,在2.9GHz基礎低頻運行了1分50秒(110秒)后,這顆i5-10400完成“技能冷卻”,再次沖擊高主頻。此時的溫度約83~86°C、功率約77W,風扇轉速依舊感人/(ㄒoㄒ)/~~
此輪全速睿頻維持的時間比上次長一些,全核4GHz運行到9分20秒時再度降頻
這一輪全核4GHz的睿頻加速時長,維持了整整4分鐘,和不少同CPU本友測得的“5分鐘全核4GHz不掉速”較為接近。相信在更強散熱系統(tǒng)、主板供電、BIOS編譯水平之下,一些高性能游戲本可以讓這顆i5-10400處理器,獲得幾乎等同于桌面系統(tǒng)下相同的性能輸出。
FPU測試期間溫度曲線圖
TX6-CU5DA的散熱系統(tǒng)一覽,左側GPU、右側為CPU
CPU可更換為65W的i7-10700(8核16線程)
上面這條熱管的謎之走位,筆者有點看不懂... ...誰給它排熱?
GPU的這兩根熱管也是,回頭換硅脂的時候再拆開研究研究一下導熱途徑吧
附注:TX6-CU5DA可升級部分簡要介紹
寫完上面內容之后,發(fā)現手機里還有前幾天剛到貨時,用手機拍的幾張拆機照片,別浪費,一并發(fā)出來供大家參考:
背面幾顆螺絲拆掉后,掰開D殼即可升級、維護系統(tǒng)
2.5英寸SATA硬盤位,可以放HDD或者SSD倉庫盤
和M.2接口一樣,原廠貌似沒有給固定螺絲,不過硬盤周遭全是泡沫緩沖墊,硬盤直接塞進去非常密實
除了上圖硬盤左邊的螺絲固定之外,D殼內側還有兩個泡沫海綿墊給2.5寸硬盤緩沖
原廠的英睿達(鎂光)8GB DDR4-2666單條內存
買上同頻率的內存直接插上即可,10代i5應該也不支持高頻條,除非破解Clevo的解鎖版BIOS,不然內存也不能超
這個是原配的512GB SATA3.0固態(tài)硬盤
注意:左邊插槽支持PCIE(NVMe)固態(tài)、SATA固態(tài)以及Intel傲騰加速盤,右側只支持PCIE(NVMe)固態(tài)
原配硬盤是易捷的S300L,中低端產品
2019年47周(12月底)出廠的固態(tài)
不曉得是啥NAND顆粒,主控是常見的慧榮SM2263XT
渣渣9462無線網卡,回頭家里換Wifi6路由器之后再給它換個AX200吧
總結
A面是沒有Hasee或者戰(zhàn)神logo的,可玩度比較高,貼紙、金屬貼片啥的隨意了
對于一臺入門級游戲本來說,升級到GDDR6顯存的GTX1650 4GB顯卡,可以在1080p分辨率提供“基本夠用”的3D性能,需要多少幀數取決于你愿意舍棄多少特效表現。對于騰訊全家桶來說,這塊入門級圖靈顯卡應該不會讓你失望。
這臺本子的GTX1650,和臺式機新版GTX1650 GDDR6規(guī)格幾乎完全一致
十代i5-10400的性能表現基本符合我的預期,絕大多數(非AVX、非FPU拷機)情況下,你可能很難看到它在80°C以上運行,而且它日常99%的時間(不管是游戲還是辦公)都是全核4GHz跑著,使用體驗和普通臺式機i5幾乎沒啥區(qū)別,你完全可以把它看作一顆i7-8700來使用:
屏幕色彩表現很滿意(運氣不錯,沒點沒線的奇美CMN1603完美屏),美中不足的就是,缺乏144Hz高刷新率的支持,在游戲中要忍受60Hz(fps)的封鎖╮(╯▽╰)╭ 不過就這顯卡配置,60就60吧~開了垂直同步鎖幀之后還能省電降溫(阿Q再現( •̀ ω •́ )y)
色彩、可視角度夠了,就差個144Hz了~ 不過日后也不是不能換,有需求了在折騰吧。
至于性價比嘛,我是¥4363包順豐,送了一套國產廉價鍵盤、鼠標、鼠標墊買的,拆開來算:
i5-10400處理器:按散裝1190算吧;
英睿達8GB DDR4-2666內存:按160算吧;
易捷512GB M.2固態(tài)盤:按299算吧;
GTX1650 4GB GDDR6顯卡:按950算吧;
配套的LGA1200的主板:按600算吧;
16寸1080p顯示器:這個按300算吧;
原裝150W電源+內置電池:按300算吧;
散熱系統(tǒng):按180算吧;
機身、鍵盤、觸控板、Wifi藍牙和各總成模塊:按300算吧;
合計:¥4279
本文轉載自https://post.smzdm.com/p/a078nn4r/
相關文章
- 外星人,ALIENWARE,這個游戲電腦品牌相信大多數電腦用戶即使沒用過也應該都聽說過。對性能的執(zhí)著追求成就了外星人,令其強大而不凡!外星人的游戲電腦到底有多強大呢?一起2020-07-29
神舟戰(zhàn)神Z8-CU7NK值得入手嗎 神舟戰(zhàn)神Z8-CU7NK游戲本評測
神舟作為國內知名的筆記本廠商,憑借出色的產品和親民的價格,成為了眾人皆知的國民級筆記本品牌,而戰(zhàn)神系列作為神舟的游戲本品牌,在十代酷睿處理器發(fā)布之后,同樣為我們2020-07-27- 作為輕薄游戲本的代表,微星絕影GS66從登場的那一刻開始就受到了很多玩家的關注,因為其不僅擁有以往只出現在桌面PC中的8核16線程處理器以及支持光追的高性能GeForce RTX 22020-07-22
-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暗影精靈系列代表了游戲本行業(yè)的前沿水準。從品質做工、性能調校、產品口碑等不同維度來看,暗影精靈系列都算得上非常成功,今天聊一款近期發(fā)布的熱門游2020-07-17
暗影精靈6 Plus配置如何?惠普暗影精靈6 Plus游戲本深度全面評測
惠普暗影精靈6游戲本震撼首發(fā),全新的暗影精靈6在外觀、配置、散熱、屏幕等設計方面全面升級,暗影精靈6游 plus游戲本全新十代酷睿H系列處理器+RTX Super系列顯卡,那么暗2020-07-12惠普暗影精靈6游戲本使用怎么樣?惠普暗影精靈6游戲本全面評測
備受矚目的第六代暗影精靈——惠普OMEN暗影精靈6游戲本,終于迎來了一次設計語言的顛覆性革新和性能配置的全方位升級,一起看看吧2020-07-10十代酷睿i7-10875H游戲本有哪些 十代酷睿i7-10875H游戲本匯總
十代酷睿i7-10875H發(fā)售以來就受到不少用戶的關注。一方面,酷睿i7-10875H在核心數量上提升至8核16線程,多出的兩個核心和四個線程,對用戶來說是實打實的性能和效率的提升2020-07-09- 近期,最具代表的3A平臺游戲本新品之一,莫過于戴爾旗下的G5 SE。目前京東在售有兩款配置,除了全都搭載7nm的AMD銳龍 7 4800H 處理器和Radeon RX 5600M 獨,一起看看吧2020-07-07
火影T5-6R游戲本值得買嗎 火影T5-6R游戲本詳細圖文評測
今天,我們又拿到了一款7nm工藝的銳龍4000系列APU處理器的游戲機型:火影T5-6R游戲筆記本,一起看看吧2020-06-24- 伴隨著英特爾十代酷睿處理器發(fā)布,火影第一時間跟進推出了17.3英寸大屏T7游戲本系列,并且在性價比上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一起看看吧2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