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代6核i7 8750H ROG冰刃新銳版GM501GS游戲本首發(fā)詳細評測

英特爾正式推出了第8代酷睿標壓處理器,隨著新處理器產品的解禁,隨后華碩旗下的三款新品游戲本也陸續(xù)曝光,它們分別是飛行堡壘FX80、新版ROG Zephyrus GX501、ROG Zephyrus GM501,全面配備英特爾8代酷睿標壓CPU,其中前面兩款產品已經在京東商城展開預售。
2017年華碩玩家國度推出了旗下的冰刃品牌代表產品——GX501 Zephyrus ,當時就以極佳的工業(yè)設計、超輕薄的機身技驚四座??鄢齅ax-Q技術帶來的一些額外紅利,ROG這個機身模組的內外構造都備受贊譽。
本文下面就帶來了其中一款冰刃家族的新品冰刃新銳版GM501GS游戲本詳細評測,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廢話不說,一起來看看吧!
首發(fā)8代6核i7 8750H ROG冰刃新銳版GM501GS首測
這款游戲本并未采用GX501放棄觸控板、騰空C面上半?yún)^(qū)為Max-Q GPU加強散熱的設計,而是回歸了傳統(tǒng)的鍵盤、觸控板、小鍵盤布局,并且配備了GTX1070 標準移動顯卡。最為重要的是,他是Intel 8代酷睿 6核 標準電壓i7 8750H 的首發(fā)代表作之一。
首發(fā)8代6核i7 8750H ROG冰刃新銳版GM501GS首測
冰刃新銳版GM501GS的外觀基本繼承了GX501的大部分特色,體現(xiàn)出華碩玩家國度充分利用黑科技,整潔、美觀、酷炫、輕薄游戲本的設計功底,我們將從模具本身和CPU性能兩方面為您解讀他的具體情況。
首發(fā)8代6核i7 8750H ROG冰刃新銳版GM501GS首測
冰刃新銳版GM501GS是15.6英寸游戲本,超薄是這款產品的最大賣點,其凈重約為2.5千克,最小厚度控制在19毫米左右,相比Max Q版本的GX501略有放大??紤]到標準電壓8代處理器功耗的增加以及標準GTX1070 的發(fā)熱,這個體積重量實屬難得。
這款產品的外觀設計也一改傳統(tǒng)游戲本線條飽滿、外觀猙獰的所謂“個性化”風格,其整機都是整潔干凈的金屬拉絲表面,配合細膩涂層,觀感清爽雅致,頗有高段位商務本的清新風范,但同時具備很多斜切面,邊角接近直角,鋒銳無匹,爽朗大氣。
值得注意的是ROG這款電腦擁有獨有的Optimus 和獨顯輸出兩種方式,切換模塊被集成到了華碩自有的Rog Gaming Centre中。Optimus 支持核顯長續(xù)航模式,獨顯輸出時則可以充分利用NVIDIA G-sync 自適應垂直同步技術。
鋒芒畢露的外觀設計
整機做工精致,猶如藝術品——一道左上到右下的對角線將金屬拉絲A面斜切為不同方向紋理的兩部分,其鎂鋁合金材質在燈光下熠熠生輝。這道切線本身并不制造任何突起,A面本來水平的拉絲紋理被其分割后恍如黑曜石的寶劍劍脊,呈現(xiàn)出獨到的美學風格,靈動非常。
冰刃新銳版GM501GS做工精湛
巨大的“敗家之眼Logo”
冰刃新銳版GM501GS整個機身都是深灰配色,轉軸部分有一段刻意布置的的向上鏤空段,頂蓋部分在此設計了向上反光的斜面,配以機身型號的銘文,十分帶感。
翻開C面,我們可以看到冰刃新銳版GM501GS回歸了傳統(tǒng)的標準布局,其鍵盤回到了RGB配色的非機械鍵盤模式,小鍵盤也成為了標配。在左上角,冰刃新銳版GM501GS布置了四個快捷按鍵,著名的Rog Gaming 按鍵就位列其中,一改過去ROG本該按鍵擠占小鍵盤Num鍵的習慣,顯得非常人性化。這款產品的觸控板面積適中,掌托寬度尚可,表現(xiàn)出了相當友好的人體工程學理念。
ROG 的這款RGB鍵盤背光絢爛多彩,可以深度自定義,還支持Aura Sync 神光同步,可以與ROG 旗下其他鍵鼠外設同步燈光交相輝映。
底部結構
冰刃新銳版GM501GS的底部同GX501V的底面一致,整個蓋板都是非常容易拆卸的變形設計,當屏幕轉軸向上轉動時,蓋板將與機身分離,將其撐起,留出換氣的空擋,非常精巧。
144Hz屏幕與接口配置
冰刃新銳版GM501GS采用的是友達的144Hz電競廣視角屏幕,支持G-sync 自適應垂直同步技術,對比度為1225:1,亮度310你特。
可視角度廣
我們使用Spyder 5 對其進行了實際測試,其NTSC 色域覆蓋為 72% ,aRGB色域覆蓋比例為 76%,sRGB色域覆蓋比例為 99% 。
aRGB 色域
NTSC 色域
sRGB色域
高刷新率和Gsyn-c自適應垂直同步
冰刃新銳版GM501GS接口布置在機身兩側,相互之間間隔比較大,接口配備情況如下:
3個USB 3.1 Gen2接口 ,1個Thunderbolt/DisplayPort/USB 3.1 Gen2 三合一接口,1個HDMI接口,1個防盜鎖扣,音頻接口,耳機和麥克風3.5 mm立體聲插孔。
接口布局
接口布局
在不考慮機身底部撐起的出風通道前提下,冰刃新銳版GM501GS主要的水平方向散熱格柵布置在機身后側和左側,適合常規(guī)的“魔之右手”游戲玩家??傮w上來說,由于3.1和雷電的加入,冰刃新銳版GM501GS還是非常有誠意的,其常規(guī)3.0接口數(shù)量也非常充裕,可以滿足多數(shù)玩家的需求。
i7 8750H標壓6核CPU
第8代酷睿包括Kabylake U Refresh 、Coffee Lake-H/S。Kabylake U Refresh 是四核版的移動低電壓處理器,主要應用在輕薄筆記本平臺;Coffee Lake S 是目前桌面i7 8700K\ i5 8400等主流六核平臺和部分四核i3的統(tǒng)稱,其移動版為H系列,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首發(fā)新系列。
i7 8750H 任務管理器
i7 8750H 具體規(guī)格信息
i7 8850H和i7 8750H兩款CPU都隸屬于Coffee Lake 6核12線程45W標準電壓CPU序列,其中i7-8750H默認頻率2.2GHz, 單核turbo 4.1GHz,四核睿頻4.0GHz,全核滿載3.9GHz;i7-8850H默認頻率2.6GHz, 單核turbo 4.3GHz,四核睿頻4.1GHz,全核滿載4.0GHz。這個頻率同桌面的i7 8700、i7 8700K已經非常接近,性能空前強大。值得注意的是,此次8代標壓CPU 的移動6核i7 均配備9MB 三級緩存,不鎖倍頻的i9 8950HK才擁有完整的12MB 容量。
圖片說明
AIDA 64具體信息
冰刃新銳版GM501GS i7 8750H渲染 主頻變化情況
冰刃新銳版GM501GS i7 8750H渲染 功耗溫度變化情況
我們利用Aida 64 記錄了這款CPU在冰刃機器上的一些運行情況,我們大概可以知道在非拷機狀體下,這款CPU 3.9GHz的頻率是基本可以維持的,當然默認情況下游戲本給出的功耗值可能不見得太高,非解鎖狀態(tài)下性能還是會略有損失。今日首發(fā)的諸多品牌游戲本產品,在性能層面還是有一定的差異。
由于是標準電壓處理器,雖然同頻同電壓功耗相對7代4核產品大大增加,功耗墻上限沒有太大變化,但是仗著較低的電壓水平,i7 8750H 仍然可以在日常負載中維持很好的表現(xiàn),基本沒有大的頻率波動情況出現(xiàn),溫控也還算可以。
整機配置與綜合性能
ROG 冰刃新銳版GM501GS搭載了英特爾第8代酷睿i7-8750H處理器,擁有32GB 雙通道 DDR4 2666內存。硬盤方面該機配備了容量高達512GB的PCI-E通道三星固態(tài)硬盤和1TB容量的機械硬盤。在顯卡方面,GTX1070成為了他的標配。
Cinebench R15 多核1108CB 單核167CB
X264 HD Benchmark 35.95FPS
CoronaBenchmark 186秒
AIDA 64 內存帶寬測試
這款CPU的滿載頻率比前輩第7代酷睿i7-7700HQ高了不少,更是增加了兩個物理核心對應四個線程,綜合性能提升幅度超過百分之四十。在Cinebench R15 和CoronaBenchmark 1.3渲染測試以及Wprime 2.10圓周率測試、X264轉碼測試中,冰刃新銳版GM501GS都體現(xiàn)出了飛躍提升。
ASSD 高速固態(tài)測試
PCMark 10 Extend 模式5495分
這款產品搭載的DDR4 2666 大容量雙通道內存和512GB 高速固態(tài)硬盤都有著向來保持的高素質,讀寫吞吐都代表著時代最強音。整機方面,PCMark 10 Extend模式5495 的分數(shù)也代表著這款機器的高端身份,應付絕大多數(shù)應用不在話下。
3DMark與內外溫度表現(xiàn)
ROG GM501GS搭載的GTX1070 是一顆2048SP 標準SP的普通版,在GPU和總分層面上來看,這款機器多出來的兩顆核心沒有帶來太明顯的跑分提升,畢竟3Dmark 新版不是CPU Mark。
3DMark Time Spy 成績
3DMark Firesrike EX 成績
3DMark Time Spy EX 成績
內部溫度壓榨情況
內部溫度壓榨情況
我們的極限散熱測試依然使用AIDA 64 和甜甜圈工具在室溫約22攝氏度的室內進行,滿載十數(shù)分鐘后觀察冰刃新銳版GM501GS的表現(xiàn)。
這款機器的CPU 溫度被控制到了87攝氏度以下,CPU頻率很快丟失所有睿頻,停留在2.8GHz 附近保持不動;同時,其GTX1070 GPU 溫度被控制76攝氏度以內。整個8代酷睿的能耗比都不是很理想,移動版受到功耗墻限制下,這樣的表現(xiàn)已經相當不錯。
表面溫度
在表面溫度方面,冰刃新銳版GM501GS 表現(xiàn)得相當優(yōu)異,整機C面超過35攝氏度的覆蓋區(qū)域比例很小,只有鍵盤正上方接近屏幕轉軸區(qū)域有小范圍的40攝氏度左右高溫區(qū)存在,對使用并無多大影響。
《孤島驚魂5》測試與總結
孤島驚魂5是育碧前不久剛剛發(fā)布的系列最新作品,本作 游戲故事線并非沿著固定套路進行,而是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各種獵奇的場景都能體驗得到。而《孤島驚魂5》恰恰是因你不同的選擇會發(fā)展成不同的結果,特地加入了多玩家儲存功能,在進行不同選擇的故事線發(fā)展之前,讓你體驗到一個結局后可以從其中一個分支重新開始選擇體驗不同的結局。
這一代游戲的優(yōu)化水平相當不錯,冰刃新銳版GM501GS 完全可以挑戰(zhàn)最高畫質,在1080P 分辨率下,我們利用游戲內置的Benchmark進行了測試。
游戲畫質設置
游戲畫質設置
游戲畫面
游戲畫面
游戲畫面
測試結果
最終游戲Benchmark給出了平均77的幀速率,整體曲線也較為平滑,冰刃新銳版GM501GS搭載的i7 8750H 和GTX1070 組合不負眾望完全可以Hold住這款游戲。
ROG 系列軟件
ROG系列軟件
GAMING Centre
總的來說,ROG這款冰刃新銳版GM501GS游戲本以較為輕薄的體積和精湛的工藝,為8代酷睿提供了良好地發(fā)揮平臺,綜合素質非常強勁。
這款機器外觀靚麗,性能發(fā)揮水平位列同配置主流中上,加上細致的音效、網絡、硬件檢測管理工具支持,完全對得起ROG 系列的名號。如果說有什么不足的話,此次的GAMING CENTRE 風扇調節(jié)策略未能生效,可能是個小bug。
相關文章
ROG冰刃3s新銳筆記本怎么樣 ROG冰刃3s新銳筆記本全面評測
ROG冰刃3s新銳筆記本怎么樣?性能如何?玩游戲卡不卡?值得入手嗎?下面小編帶來ROG冰刃3s新銳筆記本全面評測2019-12-18ROG冰刃3s Plus值不值得買 ROG冰刃3s Plus筆記本評測
ROG冰刃3s Plus怎么樣?配置好不好?值得買嗎?下面小編帶來ROG冰刃3s Plus筆記本評測,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2019-03-15- ROG冰刃3筆記本,編號GX531,是玩家國度旗下Zephyrus(“西風之神”)超薄游戲旗艦系列的第三代旗艦以及第四款產品,趕緊看看吧2018-12-05
未來人類S6/雷蛇靈刃Pro/ROG冰刃GX501V/微星GT75VR/宏碁掠奪者700對比
本文帶來的是未來人類S6、華碩ROG冰刃GX501V、微星GT75VR、雷蛇Razer blade pro和宏碁掠奪者Predator Triton 700在續(xù)航能力、散熱表現(xiàn)和噪音水平三個方面的評估和對比測評2018-04-03ROG冰刃GX501V性能如何?華碩ROG 冰刃GX501V游戲本性能評測圖解
華碩玩家國度ROG 冰刃GX501V游戲本搭載了時下最高端的Max-Q技術,機身輕薄、散熱性能良好、外形新穎,那么,ROG冰刃GX501V性能如何呢?對此,本文就為大家?guī)砹藞D文詳細的2017-08-22華碩ROG 冰刃GX501值得買嗎?Max-Q版GTX1080冰刃GX501VIK深度圖解評測
華碩 玩家國度Zephyrus GX501是臺北電腦展群星中的王冠,以18毫米的厚度格外閃耀。搭載Max-Q技術可以讓游戲本更超薄、長續(xù)航、高性能等,下面就全面評測下冰刃GX501VIK游戲2017-08-18- 如果說 2020 年上半年最令人期待的筆記本,那么 ROG 幻 14 一定名列其中,極具創(chuàng)意的矩陣屏 A 面設計直接改寫了筆記本產品多年以來的設計思路,ROG 運用自己強大的設計能力2020-05-28
ROG幻15值不值得買?ROG幻15 i7-9750游戲本性能圖解評測
ROG發(fā)布了一款名為幻 15的筆記本,搭載了15.6英寸廣視角屏、Core i7-9750H處理器與NVIDIA GeForce GTX 1660 Ti獨立顯卡,滿足創(chuàng)意與專業(yè)技術人群對色彩的嚴苛挑剔,下面就2019-12-31- ROG魔霸3本身便自帶ROG新品光環(huán),性能配置全面俘獲眾多游戲玩家,搭配Intel九代酷睿i7-9750H處理器、GTX 1660 Ti顯卡,堪稱“敗家之眼”中最便宜的筆記本,那么ROG魔霸3到2019-07-25
ROG 冰刃4 Plus性能散熱怎么樣?ROG 冰刃4 Plus游戲本全面體驗評測+開
ROG冰刃 4 Plus 作為大屏輕薄游戲本的代表再一次得到了進化,具有強大的硬件性能和出色的外觀顏值,那么ROG冰刃 4 Plus的實際表現(xiàn)究竟如何?性能散熱怎么樣?下面就詳細體2020-06-10